且好评如潮。尽管那天纽约下了几个小时大雪,可人们仍在街区前排队观看了这部
电影。它的市民情调、乡村风情、水晶吊灯般的宇宙飞船,甚至影片中那些招人喜
欢的外星人,把最愤世嫉俗的观众都震住了。斯皮尔伯格的天才不仅表明他是一个
电影诗人,而且表明他是一个能操纵电影院力的工程师和元帅。他是一个市场方面
的军事指挥家,一个有着丰富知识的历史学家,他那无以伦比的天才正在一天天崭
露出来。
但是也应该看到,如果说是《大白鲨》让斯皮尔伯格在这行里拥有了有实力的
话,那么《第三类接触》则是他作为一名艺术家艺术水平下降的标志。另一种观
认为,它也是美国电影水平开始下降的标志。
由这部影片开始,斯皮尔伯格就像《第三类接触》的片名一样有了他自己的“
接触”,他接触了摄影特技。这些特技把他引诱到遥远的银河系,仿佛他在那儿被
施了换脑术。当他再回到地球上时,他已拥有了一种自信,他认为对于电影来说一
切都是可能的。在他的影响下,好运便渐渐从好莱坞的影片中飞走了。库布里克曾
同摄影师约翰·阿尔科特为拍《巴雷·林登》(又译《乱世儿女》)一起工作了几个
月的时间,他们发明了一种用烛光再现18世纪画室基调的摄影方法。很快导演们都
发现用光学原理变换影像来取得这种效果是狠容易的。特拉福特非常高兴地将这个
偶然的发现用于著名影片《以昼为夜》之中。在这部影片中,饭店里的花瓶被一个
道具所取代。根据这个原理,在某种情况下或是在特殊情况下,比如一个明星死了
,拍摄仍然可以继续下去。对好莱坞来说,运用这些特技解决这类问题仅仅是时间
的问题。1984年,导演阿莱克斯·普罗依斯在拍摄电影《乌鸦》时遇到了与拍《以
昼为夜》时类似的情况。李小龙拍功夫片时,意外地被一支有故意的道具枪杀死,
导演不得不找一个与他相像的人继续完成拍摄。李小龙的角色被一个新人所取代,
影片放映时不仅没有人注意这个变化,而且它还获得了成功。迈克尔·克里奇顿早
就感到用一个完全不相干的替代物,即用影像模拟与电脑动画来代替演员是完全可
能的。早就对演员没有耐性并一直热衷于可以完全被操纵的动画的斯皮尔伯格,充
当了把克里奇顿预言变成现实的急先锋。在他的努力下,所有好莱坞电影都在等待
着动画时代的到来。斯皮尔伯格忠实的门徒罗伯特·札梅其斯在《谁陷害了免子罗
杰》、《死亡属于她》和《阿甘正传》3部影片中,将电脑合成图像与人物动作巧妙
地结合起来。
1979年,《纽约人》电视评论员迈克尔·J·阿伦成为第一批对这一倾向越来越
不安的作者之一。他曾有过这样的提法——“视觉统治权”,也就是说视觉的感受
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偏爱,尤其是电视节目,由于它比语言叙述要生动得多,而
且还能表达许多语言所难以表达的内容,以及某些不愿意用语言表达的含义和内容,
它可以把那些最荒蛮的历史年代用贺卡与古典漫画的形式使之看上去生动迷人。用
虚光拍古老的建筑、用特别形式装饰那些被旧的东西,可以使它们别有味道。(1982
年,奥斯卡最佳服装奖授给了依据这种方法拍摄的影片《甘地》,这种做法简直是
把斯皮尔伯格当成了牺牲品。)
斯皮尔伯格一直在好莱坞鼓励这种变革,但对他其他艺术也有很大兴趣,特别
是对那些超级明星,像迈克尔·杰克逊、巴巴拉·斯特雷斯坦和安德鲁·劳埃德·
威伯,斯皮尔伯格在艺术方面与这些明星有很多相似之处。爵士乐评论家怀特内·
巴尔雷特曾经给过斯特雷斯坦一个评价,他也同样把这个评价送给了斯皮尔伯格,
“她唱的歌曲本身很普通,……它们都属于自然而然的曲调……斯特雷斯坦却能把
每首歌曲处理得就像在山谷中滑行的感觉一样,起伏跌宕,舒展动听,仿佛是丝绸
里包着一首舒情诗,洋溢着柔美的光泽。”这种评价贬低了斯皮尔伯格的天才,它
仿佛在说斯皮尔伯格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也没注意到别人正好也都这样看
他。而斯皮尔伯格本人却好像对此默许了。要是换了马丁·斯考塞斯这种古板认真
的人就不可能这样,这正是斯皮尔伯格敬佩斯考塞斯的地方。斯皮尔伯格也喜欢斯
考塞斯的电影《愤怒的公牛》,斯皮尔伯格知道自己不敢拍这种片子,却相信自己
肯定能拍好这种片子,因此他对这类片子一直很留意。有朝一日,假如他不小看自
己的话,他一定要试一下。
* * *
现在由于有了许多比斯皮尔伯格还年轻的导演,他已变成了一个衡量导演能力
的标准,一个榜样。年轻导演们都希望与他一起工作或为他工作。环球公司很信任
他的判断力,因此他们愿意为他推荐的任何片于投资,无论这位天才对那部片于是
多么没有把握。甚至就连很少大惊小怪的《综艺》杂志都不以为然把环球公司对他
的这种娇宠写进报告中去。1977年l1月30日,《综艺》在报告中写道:“这也许是
一种最新颖最妥善的合作,它要比伦敦劳埃得公司的保险政策还能吸引投资。”
最先从中受益的是札梅其斯和盏尔。他们的电视剧本《甲壳虫》是关于新泽西
州年轻人疯狂她想看他们的偶像埃得·舒力文于1964年2月在纽约电视台上的表演的
故事。米留斯的电影《非凡星期三》的执行制片人塔马拉·阿萨耶夫和亚力山大·
罗斯已经把剧本拿给华纳公司看了,他们很感兴趣,认为如果这部影片的歌曲选集
能超过销售最好的《美国风情画》中的摇滚50首就好了,面作为导演的札梅其斯并
没有这种热情。
斯皮尔伯格把这个片子推荐给了环球公司的威尔娜·菲尔德斯,她把它拿给了
纳德·泰恩,他将其改为《我想抓住你的手》后,投了260万美元。《综艺》敬畏地
评论道:“肯定地说,札梅其斯将负责这部影片,斯皮尔伯格将担任该片的执行制
片人,但如果最后证明斯皮尔伯格的判断错了的话,他狠可能亲自承担起这片子的
导演。”结果,斯皮尔伯格对这片子什么也没做,他后来说,他对札梅其斯惟一的
劝告就是:“要穿舒服儿的鞋。”
环球公司将与斯皮尔伯格原来签订的合同做了些修改,在新合同中他们让斯皮
尔伯格从导演改作制片,这是阿姆伯林娱乐公司后来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好心的
评论员们把斯皮尔伯格对环球公司的感激,归结于环球公司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找人
来赞助他的第一部影院电影,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实际上他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