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两个时辰,三来到了胡昭的学馆外。更多小说 Ltxsfb.com
整个学馆隐立在群山翠柏中,清幽绝俗,空明澄静,偶尔露出的勾檐斗角犹如泼墨山水般清新自然,在落的余晖下如仙穹般时隐时现。馆外山门外竖立着一座汉白玉牌坊,座下两只虎
栩栩如生,似要噬
而食。牌坊左边书写“七十子六艺兼通,文学溯薪传,北方未先于吴会。”,右边书写“九百里群英毕萃,礼仪表茅蕝,孔杏以后有陆浑。”,中间横栅上批了“后继有
”四个大字,甚是宏伟。
拾阶而上,山门外两小童侍立,见刘祠等三进来,其中一个急忙迎接上去,问道:“敢问各位师兄前来何事?”
刘祠上前抱拳答道:“吾乃扶风刘祠,与吾兄洛阳郭淮前来拜见胡夫子,求为老师,请师兄代为通传。”
小童答道:“两位师兄原是拜师来的,师傅有命,请两位师兄先行到别院住下,待明的考试过后再行商议”,一摆手,说道:“两位师兄请随我来”。
在路上,刘祠和郭淮通过小童逐渐了解到胡昭的一生。
胡昭自幼多才,学识渊博,尤其通典史,工于书法,多次被举荐为官,而胡昭
惜名声,坚决辞而不受。
献帝初平元年,袁绍听闻胡昭之才,不惜降尊纡贵,多次登门拜访,求其出山,然而胡昭厌恶仕途,且看出袁绍嫉贤妒能,故逃离冀州,隐居山林。
建安元年,曹迎献帝于许昌,发布“唯才是举令”,颖川诸贤齐推胡昭,多次邀请,昭辞而不受,以至于后来曹
亲自驱车延请,登门求贤。胡昭面见曹
,陈述理由,曹
无奈而返,痛呼:“失一大贤也。”
胡昭为避群雄辟召,于建安九年返回阳翟,又于三年前来到陆浑山,开馆教学。诸地王侯听闻,纷纷使子侄前来求学,胡昭为防学生良莠不齐,故在两年前颁布“学例”,规定通过考试招收学生,每年只招收学生50,现已报名近千
,都等待在别馆中,只等明
考试。
来到陆浑别馆住下,刘祠与郭淮同居一室,促膝长谈直至夜,犹感意犹未尽,在老管家刘郅的再三催促下,二
才掩被而眠。
第二,刘祠、郭淮与其他学子齐聚广场,等候胡昭的到来。
刘祠站在广场上,四处逡巡,只见前来考学的学子年纪大的有约三十余岁,年纪小的约十一二岁,高矮胖瘦者有之,相貌英俊、雄壮、丑恶者有之,不一而足。
刘祠正在遥望间,只觉得衣袖被郭淮拽了一下,扭望去,郭淮向刘祠努努嘴,刘祠顺着郭淮的眼光看去,只见昨
在茶寮中挑拨事端的张生和他的五个伙计正恶狠狠的向他们望来。没想到
生路窄,这么快就遇到了,刘祠暗暗叹了
气,向郭淮耳语道:“不去管他们了,再说他们不一定能考上呢。”
这时,馆前锣声一响,开始考试前的准备。
考官给每个学子发放了一块木牌,接着在馆前大声说道:“请各位学子按照手中的号牌前往房间座,听锣声三响,考试开始,听鼓声三响,考试结束,考试共两个时辰,现在请诸位散去考试。”
刘祠手中发放的号牌标写着“辰十七”,郭淮手中的号牌标写着“亥二十三”,两握手,互道一声珍重,自寻考场去了。
坐房中,听见三声锣响,打开试卷一看,题目为“仁战”。
刘祠于前世中是专攻中国古代史,对古文字也颇有研究,况且还有前世的刘禅这个曾经跟随诸葛孔明学习的记忆所在,在对照三国之前的相关况略一思考后,便有了灵感,于是下笔——“吾闻天地之道,福仁而祸
,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是以汤、武修德而王,桀、纣极
而亡。”
略一思索,继续写道:“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有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战,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倒戈。今旄麾首路,其所经至,亦不欲穷兵极武。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昔辅果决亲于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项伯归汉,皆受茅土之庆,此前世之明验也。”
于此开宗明义后,刘祠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的写出了近三千字的文章,在最后,刘祠结尾道:“天命既集,事又至,师贞势并,必无敌矣。”
刘祠仔细看着这一气呵成的佳章,心极为舒畅,把笔一搁,向考官说道:“
卷!”再也不看众
,扬长而去。
经过三天紧张的阅卷,成绩出来,张榜于门坊之上,一众学子争相观看,围者喜极而泣,淘汰者痛哭流涕,场面混杂。
刘祠与郭淮相约看榜,只见榜上标明:第一名:扶风刘祠,第二名:温县司马懿,第三名:汝南邓艾,第四名:洛阳郭淮......,
刘祠不仅意外的看到了司马懿和邓艾,这两名三国后期的著名军事将领的名字,更在第三十九名上看到了汉中张生的名字。
张榜完毕,考官在墀台上宣读完围学子的名字,续道:“请
围学子进中堂,听胡夫子训示,其余
等,皆散去吧。”
刘祠与郭淮来到堂中,按照名次排好。
刘祠偷眼打量司马懿,见其身形颇大,骨骼清奇,年方三十许岁,身着玄紫宽服,腰系方巾,两只眼睛时开时闭,不时有一丝芒闪出,显是有武艺在身。
再看邓艾,身形颀长,年纪近二十许岁,面白无须,系袁绍巾,一双眼睛顾目四盼,显是极为得意,正巧遇到刘祠的目光,二
相视,对笑一下,转过
去。
这时,只听一声鼓响,胡昭出来了。
众学子一起掀衣跪下,三叩首后齐道:“拜见胡夫子!”
“皆免礼吧”,台上传来胡昭清晰的声音。
刘祠等依言起身,立于玄墀两侧。只听到胡绍继续说道,
“此次考试,俊秀通达之多不胜数,为几年考例之最。其中,刘祠、司马懿二
均思志敏杰,聪慧绝伦,可以为尔等表率,其余邓艾、郭淮等
,均文笔雍盛,亦一时之佳文也,能收徒如此,为师甚慰也。今
至此,尔等可于别院住下,明
一早开课,皆退了吧。”
众学子一起恭送胡昭离去,皆尽散了。
刘祠与郭淮相携同回别院,一路上刘祠低不语,暗自思量:据史书记载,司马懿是一个极易反叛之
,喜怒不形于色,城府极
,今天在堂上看他,也确为这种貌相,怪不得曹
曾说:“司马懿非
臣也,必预汝家事”,就算能够收为己用,难保
后不出事端。
邓艾不知什么脾气,如果真是如史书所说的“矫然强壮,信义于世”,那就尽量与其结,留为己用,以防
后伐魏时出现阻碍。
正思考间,只听郭淮问道:“贤弟,自你从中堂出来以后,一直缄默不语,不知为了何事?”
刘祠抬望向郭淮,突然想到,身边不就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将吗,为何不向他咨询一下,不由大力拍了一下自己的脑袋,不顾郭淮的惊愕,嘿嘿傻笑道:“不知大哥以为司马、邓艾
品若何?”
郭淮停下脚步,仔细思量了一下,说道:“司马懿面相清奇,骨骼雄壮,从胡夫子评可知其文章博学洽闻,多有奇节,由此可知其必有雄豪志;可是观其面貌,目光闪烁,而步伐却又及其沉稳,则可知其胸有城府,谋略极,不甘为
下之
,
后必可成为雄霸一方的豪杰”,思索了一下,继续说道:“邓艾此
,为兄曾听闻,其少时丧父,先随母流落至汝南,后游历至颖川,与当地名士多有
往,曾读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世则’;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