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棍是以铁环串连三条等长短棒制成的兵器,也称”三节鞭”。三节棍全长等于练者直立直臂上举至手指头的高度。铁环直径约一寸,短棍间衔接处的棍端,各装牢一半圆环。棍质以白蜡杆为优。练三节棍时,可持中节用两梢节,也可两手持两梢节,用两梢短和中节。或者一手持一梢节,另一手持中节;用游离节。还可以只持一梢节,使用游离的中节和梢节。梢子棍是用铁环串连一长一短两节木棍制成的兵械。以棍的长短区分为”大梢子棍”、”小梢子棍””两头梢子棍”三种。小梢子棍有称”手梢子”,由大梢子棍缩短而成。其梢子约长一尺,棍身约长二尺。后来出现的两节长度相等的”二节棍”和”手梢子”相似,既可单棍练习,亦可两手各持一棍运使。若双梢子同使,则威力无穷,是防身御敌的重要软兵器。少林手梢子少林长软双械之一。把长二尺,梢长八寸,三环套在一起,用时两把同使。铁链夹棒形似大梢子棍和鞭类二节铁鞭,由一根长棒以铁链与一根小棒头相连接,但此间连接之链比大梢子所连之环要长的多。
棒:同属棍种。棒长约五尺,以坚韧白蜡木制之。棒身两端粗细不一,一端粗可盈把,此端是握手处。往上愈细,顶端粗为八寸。棒的种类较多,仅《武经》记载即有钩棒、抓子棒、狼牙棒、杵棒、杆棒、大棒、夹链棒七种。丈二棒其长度为一丈二尺,粗可盈把。棍术的特点是活动范围大,攻防意识强。主要用法有:出、归、起、落、吞、吐、沉、浮等。要求势势相连,一气呵成。杆棒长约六尺,粗可盈把,以白蜡杆或带有韧性之木制成。盛行于元宋时代。杵棒长五尺,尖长一寸二分。棒头的两端各长一尺五寸,上端植有小刺48个,下端植有小刺50个,小刺长五分,状如狼牙。杵棒具有刺、枪、劈、戳、撩、锯、扫等用法。狼牙棒长约六尺。棒头为蛋形圆木,上植许多铁钉,形如狼牙,故名。狼牙棒重而笨,一般为马上骑战所用。盛行于宋代军旅中。铁链棒又称”梢子棒””二节棍”。由两根长短不一的木棍连接而成。长棍约四尺,短棍一尺五寸。长短棍每段各有一铁箍,箍上带环。二棍以尺长铁链相连。用时双手握住长棍带住短棍。铁链棒动作灵活,可长可短。主要用法有劈、扫、挂、甩等。金箍棒也属棍的一种。棍长八尺左右,棍梢和棍根处均套有尺余长的铁箍或铜箍。金箍棒的主要击法有劈、崩、抡、把、扫、缠、绕、绞、点、拨、云、拦、挑、撩、挂、戳等。(另外,在《西游记》神话中的孙悟空所使之”金箍棒”,主要用于降妖除怪,此乃神话不作为据)。
铲:武术器械之一。是薄体阔刃的长兵器。铲是由生产工具演变而成为古代战争的兵器和武术器械。铲也是古代百姓和僧侣随行的武器。铲头一般是铁制,但杆有木或铁制两种。铲长六七尺。其中头长一尺二寸,扁平的呈弯月形,月牙朝上,忍薄而锐,向后渐丰厚,底部有一套筒与柄连接。铲柄尾部装有钻,可作刺点用。有的铲头,底部两角各凿一孔,上套粗大铁环,舞动声声作响,以增威势。主要击法有推、压、拍、支、滚、铲、截、挑、拨、劈、冲、摇等。月牙铲因其铲头如月牙而得名。金钟铲铲头外形似钟,铲刃朝上。铲柄长六尺。日月方便铲禅杖佛教僧人多持之。长约五尺,通体铁制。两头有刀。一头为新月牙形,月考处有四个小孔,分穿四个铁环,另一头形如倒挂之种,长约7寸。尾端两侧各凿一孔,穿有铁环,柄粗寸余。禅杖两头均可使用。宋代《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鲁智深擅此械。斧:古代兵器的一种。斧因其式样和用途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但大体式样基本相似,均为一面呈扇形刃,一面为长方形,下部装有木柄。斧的用法有:挑、拦、格、砍、抹、刺等。现代斧作为武术的器械之一,由于演练起来比较笨重,有的套路已经失传了,故而使用斧者已不多见。i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