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好歹是学考古的,历史也看了不少,这样的问题还是能回答出来的。
由于苏城文人的介入,此时的苏城工艺得以突飞猛进;工艺不仅仅满足实用的需要,更多的关注观赏的精致。如时大彬就是在这一时期,在苏城文人品茶听曲的旁观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把文化的气息融入到了制壶的工艺之中。
某种意义上讲,作为宜~兴人的时大彬,他的艺术生涯是在苏城;是苏城让他从一名制壶工匠成就为一位杰出的制壶大师。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时的苏城涌现出许多能工巧匠;当然,当时的这些能工巧匠只是些默默无闻的耕耘者,他们有可能会出现在一些文人的笔下,留下一些零星的记述;至于说大师的称谓都是后人给他们的赞颂。
不像当下,大师满天飞;窗前的绣娘是大师,公园里摆摊写字的是大师,连给人酌茶的童仆也可以冠以大师。
周丹泉就是这一时期吴门典型的能工巧匠。他是一位仿定窑瓷的制瓷高手;他所烧制的仿定窑瓷人称周窑。
根据蓝浦的《西江陶瓷镇陶录》记载:周窑,隆庆、万历中人,名丹泉,本吴门籍,来昌南造器,为当时名手。尤精仿古器。每一名品出,四方竞重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