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统计的账册,李超去了鱼梁洲。龙腾小说 Ltxsfb.com
鱼梁洲上,经过了这段时间的赶建,宫城已经初步完工,外面的宫墙宫门和城壕都建好了,引了汉江活水环绕。
从长安迁来的各衙,也陆续进了建好的衙城里,三省六部五监九寺南衙十二卫衙门翰林院御史台等,都开始集中在这里办公。宫城、衙城,都是相对独立的围城。而在两城外面,又有一座座的军城环绕,南面是南衙禁军衙门,北面则是北衙禁军军堡。再外围,则是民城和商城。
虽然看上去都还挺简陋的,可来
往,已经很热闹。
官员们的家眷、国子监和讲武堂的学员们,还有来往的商。让这座拥有半个长安城大小的沙洲热闹无比。
尤其是因为整个沙洲上是围城群的建筑格局,各个围城大小相连,环环相扣的模式,让这些城既是整个,又是相对独立的。在城与城之间的那些围墙外的区域,更加的轻松自由一些。
甚至已经有不少便利百姓的商铺设立,饭店茶肆杂货铺等。
李超走在这热闹的围城之间的街上,感觉挺自豪的。
这可真是拔地而起的一座岛之城,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已,就有了如此的规模。这些围城的成功,也向皇帝和百官们证实了新的建筑模式,证明了水泥等新型建筑材料。
若是没有大旱灾和蝗灾,其实现在本来应当挺轻松的。
鱼梁洲上的商铺不少,可现在却看不到一家酒楼,因为朝廷禁酒了。也看不到什么饭店,因为一般吃不起饭店,饭店里不收钱也收粮票而且还收的多少,谁舍得。
百官们粮票这些倒不少,可为了名声影响,也不好经常上饭店下馆子的。
甚至路上的行商贩们,不少脸上也有些菜色。毕竟救济粮这东西,并不是万能的,能充饥,营养方面却差的远了。
唯一让李超比较自豪的,还是街道上看不到那些拖家带乞讨的流民乞丐。
大家都在勒紧裤带度饥荒,富的
子固然现在不好过,可却也让更多少的百姓,特别是那些穷困百姓,避免了因灾荒就饿死的惨境。
想到刚被抄家灭族的一百多大户,李超觉得心里稍舒畅了些。他告诉自己,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现在是困难的非常时期,这些都是暂时的而已。
豪强大户们子也并没有难过到哪去,只是没有灾难财发了,他们又不愁吃不愁喝,只是有些
却还不满足。
路过一道道岗哨,李超进了宫城。
鱼梁洲上的宫城,李世民终于不用再住东宫了,皇帝住长乐宫,李世民住的叫紫微宫,另外边上还有不大的一座宫,那是太子的东宫。
前廷。
皇帝的御书房里。
李世民和宰相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杨仁恭宇文士及五个正在议事,内侍禀报李超在外侯见。
“看来事已经尘埃落定了,请李相进来吧。”
李世民叹声气。
李超大步殿。
“臣李超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文远,都处置了?”
李超递上帐册,把那查抄的结果呈上,内侍接过,转呈李世民。
李世民接过账册,没有马上打开,他拿着这本折子,心有些沉重,“刚才朕和宰相们也在商议此事。”
感慨了几句,李世民还是就此揭过了。
翻开折子的时候,李世民还是挺期待的,可是真的打开看过后,李世民失望了。
金银钱帛不少,田地庄园商铺这些也不少,可李世民现在最需要的并不是这些,金银这些,现在又买不到粮食,他更需要的是粮食。
可这些地方豪强家里的粮食,加起来不过十余万石,让失望。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吗?”
“地主家粮食还是有些的,不过也不多少了。”李超如实回答。
而最麻烦的不仅仅是地主家粮食不多少,还是现在出现了新况,大量隐户出现了。
“臣估计,此次抄灭这些作豪强之后,确实能大大震慑他们,但可能马上会出现一大批隐户归籍,甚至出现大量豪强放免
隶的大
。”
李世民点。
大批隐户归籍,自然还是跟豪强们有关。豪强们粮食不多少,又不敢来,在朝廷现在的政策下,他们为求自保,便会抛弃这些给他们佃田
租的黑户佃民,甚至连以前买回来的
隶,也可能要放掉了。
眼下他们就算卖隶,也不一定有
愿意花钱买。毕竟不像以前,以前灾荒豪强都喜欢趁机买
隶,但现在不同了。因为现在有钱也买不到粮食,粮食也囤不住了,大家手里都没粮,买
隶回来跟自己分
粮吗?
隶又不能去领救济粮,连粮票都买不到,可以说
隶是现在灾区最不值钱的东西。既然不好卖,留手里又费粮,那就
脆放掉。
长远看,这是好事,可眼下来说,却是麻烦事。
“如果我们能撑下这一波,那么朝廷的户籍,可能增加千万。”李超道。
宰相们对李超的这个数字推测,也都表示认同,新增一千万啊。一千万
,一千万编户齐民,可能还意味着有一百五到两百万的课丁。
如果把这些充裕到各地的宽乡,给他们均田授地,那朝廷一年能新增四五百万石皇粮收
,和大量的绢布等实物税收。
兵源更多,课丁更多,税收也更多!
对于朝廷来说,这是实力大增,国力大增,国基大增。
这是天大的好事。
但麻烦的是,如何应付下眼前这波。
新增上千万,可能还都得靠朝廷救济粮食,一千万
啊,一年得需要数千万石粮食,就算是救济粮,也难弄啊。
“陛下,新籍的这些
,不能留在原籍。他们大多数一无田产,二无存粮,留下来除了耗费粮食,并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让灾区
况不稳。对于这些
,臣还是建议迁走。”
房玄龄提出担忧,“可眼下马上冬季到来了,这么多少的,数道百余州上千万
,迁哪去?”
哪个地方,也容不下这么恐怖的数啊。
这迁移路上,搞不好就容易出事。
越是灾年,越不能把灾民聚起来,这都是经验。
杜如晦也反对这个时候大迁移,朝廷没能力这样办。
“陛下,臣也赞同两们仆的话,现在确实不能像之前那样往陇右和朔方迁了,朝廷没那个能力,两地也容纳不了这么多灾民。”
“那你的意思是?”李世民盯着李超问。
李超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来之前,想到了后世发生大灾之时,政府对灾区的援助和重建办法,搞对。
一个省对一个县,一个市对一个乡这样子。
“河南的,往河东、山南东、淮南几道迁,河北的往河北、淮南、江南东迁。关中的往朔方、陇右、山南西迁。山南东的,往江南西、山南西迁。以就近的原则,划出对的迁移点。”
“具体点。”李世民来了兴趣。
“比方说,都畿道洛阳地区的这些新籍之民,迁到山南东。其中洛阳的长水县对
山南东的商州,洛阳伊阳县的对
山南东道邓州”
长水县官府,负责把县中需要迁走的新籍灾民,筹备路上的粮食,给他们准备些车马等,组织护卫他们去商州,而商州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