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需要选拔一些年轻人充实到重要岗位,说白了给年轻人
让路罢了。其实是原办公室主任是个「老奸巨猾」的人物。在得势的时候对局党
组这个几个人拿捏的为非常到位,牛逼到只听局长和主管副局长的,剩下的那些
副手拿他都没有办法,也没少给这些副手气受。得罪人是难免的,所以和某些人
结下了仇怨。
老局长退了,原常务被调到其它的县,他的好日子也到了头。按常理说,在
原一二把手调走前,应该给他调到油水丰厚的岗位上去,不知道为什么没有给他
安排。
我们新到任不到一年的局长是外派的,我们常务副局长也是去年党组调整的
时候上来的,之前也是个副局长,但不是常务。人家副手当道了,还能有这老小
子好果子吃吗。自从上来后,就有意无意的在一把手面前提调整办公室的事情。
毕竟一把手是个外来和尚,主要还是需要靠这些本地起来的干部发挥作用,
不维护好的话也不好开展工作。为了团结局党组其他成员,一把手听了常务副局
长的人事建议。
这个常务副局长是本地人,和我父亲的关系特别好。把我提上来是和他有着
直接关系,同时他也觉得我具备这项工作的能力,在加上一把手对我印象还不错,
也很认可我这个年轻人,所以,这件事情就「顺理成章」基本成了。
在征询原主任人选方面的时候,这老小子点了我的「名」。其实这个人到不
是父亲的人脉,而是他知道主管局长和我父亲的关系不一般,所以这个老狐狸来
了个「顺水人情」罢了。最终我们两个人的岗位调换了位置。
我第一时间向父母禀告我被调岗的消息的,父母为我高兴的同时鼓励和告诫
我,一定要好好干,父亲给我传授了很多「为官之道」的奥妙。听得我「云山雾
罩」的,一切都需要我在实践中去领悟。
一到任我被局机关党支部列为当年的重点发展对象,以「入党积极分子」身
份上报到上级党委。随后,五月初参加了县委组织部组织的积极分子培训班。几
天的培训里,我们学习了党史、党章,以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三个代表」等,还有一些时政。通过这次培训,我结交很多来自不同行不同
领域的朋友。培训完毕我们参加了一次考试,我的成绩达到了优秀的水平。
接着我又接受了组织上的谈话和全体党员的评议,一切都很顺利,七月初,
我被确立为预备党员,一年后正式转了正。
还是回到生意上的事吧。
2006年中旬,为了公司快速发展需要,经过我们几个人的商议,打算从
新找一处合适我们公司发展的经营场地。说来也巧,我从在城市规划局工作的朋
友那得到了内部消息,据他讲,县城内最好的地段近期要开发一栋商业购物中心,
我也从他那第一时间看到了整个规划和设计图纸。从图纸上看,临街面有十多个
面积在300平左右的商服,我当时就有些动了心,也盘算着如何提前买一套。
通过主管建设的领导引荐,我认识了当时开发这块地皮的开发商周总,在第
一次见面上我也跟他谈了谈我想预购的想法。大老板做事就是爽快,一口就答应
给我预留一套。能答应的这么爽快,也是和我自身的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商人嘛,
不了解对方实底,他会在乎你是谁吗?
和周总第一次接触给我的印象很深,人不到四十的样子,个子不高,也就1
米7左右,身材略有些微胖,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特别有精神气。在穿着方面很
随意,说话很健谈,待人非常谦和。一点都不像坐拥几个亿身价的大老板。
后来接触深入了,我也了解到周总也是我们本地人,家里哥儿三个,他排行
老二。只有他是做生意的,其他两个都是走仕途的。大哥是市检察院的副检察长,
主抓反贪工作。弟弟是省刑警总队的副队长。在外人眼里,这哥三的实力就够牛
逼的了,可真正的实力背景和底蕴大到中央部司局,就算去京城只要是部司局以
下的单位跟走平道一样。这个话题稍微有些敏感,不说也罢。周总的实力不用质
疑,在我们当地算是「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
也许是命中注定的机缘,就这样我认识当时周总。我们也成为了哥们和合作
伙伴。周哥在生意上对我这个小弟弟一直都很照顾,也很看的起我。在他的心里
对我的评价和认可度很高,他认为我这人个性稳重、具有较高的智商和情商,并
有良好的交际技能力。思想成熟、精明能干、诚实守信,办事效率高。他也曾给
指出我个人的诸多缺点,但这些缺点也正式他欣赏我的理由,所以我们成为了很
好的哥们。从2006年到2012年的几年时间里,周哥把他所开发楼盘中的
弱电项目都交由我们公司来做。
我也曾问过他,这么有实力为什么还回小县城来搞开发,周哥跟我讲,回来
是因为自己是从家乡走出的,对家乡有着特俗情感。更多小说 ltxsba.xyz他选择回来,算是为家乡做
点贡献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当时的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把他请了回
来的。如果县政府没给他开出了相应的政策扶持,我想作为一个精明商人,他就
算是对家乡再有感情,如果没有优惠的政策条件做铺垫,是个商人都会对投资加
以慎重考虑的。
做过工程的人都知道,就怕开发商不给现钱用或者用楼抵账。我想说对这部
分人说,那是你遇上没有实力的「大忽悠」了,要是真正有实力的开发商是不差
钱的。我跟着周哥干那几年,一般结算的时候都是现金的,也有用搂顶账的时候,
就算用物抵债他也没让我吃过亏。
周哥这个人平时不忙的时候就喜欢让我陪着他出去玩,钓钓鱼,泡泡温泉,
品个茶什么的,只要是我空闲时间随叫随到。混熟悉了他也就不拿我当外人了,
也和讲起过他们家的发家史。
八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因为家族生意的原因,他父亲带着哥三个离开了县城
出去发展。一开始他家是做农药化肥起家的,后来机缘巧合做起来钢材生意,没
想到做的风生水起,最牛逼的时候他家的生意占据了我们地区百分之八十的份额。
但我也隐约感觉到,他家能把生意做的这么大,哥三儿能混的这么好,不仅
仅是靠着老爷子的精明头脑自己努力,这里面肯定还有一定的外来因素,后来也
证实了我的猜测。
说实话,我之所以看中周哥开发展的那栋商服,也是因为因为这个商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