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看穿历史的始皇帝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龙腾小说网 ltxs520.com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不是好章。熟读唐人,莫从子厚返王。
为太祖所言。
鲁迅先生曾说:“德国的希特勒先生们一烧书,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之于秦始皇。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
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但是结果往往和英雄们的豫算不同。
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却偏偏一部也不剩。”
西方论始皇:“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十五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国两千余年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世界历史,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
对于始皇,功过自古争议颇多。
不管如何,他之功绩,却无论如何都无法掩盖。
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这些功绩,影响两千余年。
汉代为何强盛,因继承强秦而已。
闲言少叙,回归正题。
对于秦皇,楚阳十分佩服。
他之霸气,他之野心,他之目光,非常人所能及也。
可惜,却死的太早,否则也不至于秦二世而亡。
他在时,可以镇压整个皇朝,任何非议,皆可以镇压。然而亡之后,帝国却飞速的分崩离析,不得不让人嗟叹。
“或许你可以,但此间你不能!”
楚阳说了一句秦皇不懂的话,又一指点向了秦皇的眉心,说道:“我说过,会给你机缘,定然给你,让你满意!”
秦皇没有躲开。
这一指下,他眼睛立即迷茫,神色却不停的变化。
从现今之后,历史大事件,一桩桩,一件件,全部传入了对方的心神之。
片刻后,楚阳收指而立,倒背着双手,站在大殿,等待着秦皇自我醒来。
宫殿外,有侍卫巡视,有宫女侍候,楚阳都以催眠之法将他们打发走。
久久、久久,当月升天时,秦皇迷茫的双眼,才彻底的明亮。
“我会病死?帝国二世而亡?”
心志何等强大的秦皇,声音都在发抖,他目视楚阳,询问道,“这是真的吗?”
“我这一双眼,能看穿历史!”楚阳道,“若没有我,肯定会发生。”
“你到底是什么身份?神仙?”
秦皇压下了诸多念头,问道。
“什么是神仙?在我的理解,不过是力量强大的人罢了!”楚阳道,“再说,世间谁能不死?”
“力量强大的人?”
秦皇身躯大震,他深吸一口气,看向了楚阳,再没有了高傲,姿态略微放低,“先生可否为我大秦国师?天下之大,万物可任先生挑选!”
“国师?”
楚阳稍微品味,露出异色,点了点头,“也罢!我只护你不被你所强的强者所杀,其余诸事,看你手段,我不会参与!我唯一的要求,是百家藏书,越多越全越好!”
“好!”
秦皇应允。
后半夜,在他的询问请教之度过,到了黎明,楚阳飘然而去。
东方渐亮,秦皇却没有一点疲惫,双眸如寒星,闪烁个不停。
站在一旁的赵高,陡然一个激灵。
“王、王,刚才怎么了?”
赵高迷糊,却瞥到了外面的天色,脸色骤然一变,又恢复了迷茫之色,不解的询问。
一直侍奉左右的赵高嘴角扯了扯。
臣武将,则不明所以:什么时候出来个圣贤?还这么年轻。
秦皇可不管他们,将楚阳直接迎到了皇宫大殿,请楚阳坐在他旁边早已准备的椅子,地位之尊贵,令人难以置信。
“这位是楚阳圣贤,现为我大秦国师,他之言,犹如我之命!”
秦皇十分果断,当即确定了楚阳的身份。
月神张了张嘴,最终没有说什么。
星魂体内的真气剧烈的运转,却硬是不敢动弹。
赵高只是低着头。
臣武将,一副懵逼的样子。
特别是被秦皇重用的李斯,看了看楚阳,想要阻止,又发现秦皇扫向他的目光带着警告之色,他心一寒,站立不动。
楚阳微微一笑,踏前一步,说道:“我既为大秦国师,自然要做一些贡献,你们来看这是什么?”
他手一抖,一张张白纸凌空飞出,洒满了整个大殿,却轻飘飘的落在了每一位大臣身前一张。
等众人接住之后,他又道:“此为白纸,制法十分简单,若是技术成熟,可日成百万张!”
嗡嗡嗡……!
刹那间,大殿为之喧嚣,群臣为之震撼。
现阶段,书写所用,乃是竹简,做法复杂,十分笨重,一册写不了几个字。
“纸是一些大秦律法,每一张,都是相同的内容,如何为之?”楚阳又道,“我有一法,名为活字印刷书,寥寥几人,可日成千册之书,每册可达十万字!”
这一次,秦皇略微激动,便恍然。
他接受了楚阳的一部分记忆,自然知道一些事物,甚至还有马跑的还快的铁盒子,能飞天的‘铁风筝’,能横渡海洋的大舰等等。
“诸位爱卿,如何?”
秦皇微笑问道。
“圣贤携带此圣页、圣法降临,必然开创道盛世,让天下人有书可读,开民智,增贤才,强国力,定然能开万世之基业!”
李斯当先拜服,“圣贤降临,普天同庆,天佑大秦,万世永立!”
满朝武,都不是庸人,一眼看出了白纸和印法的好处,又知道了秦皇的态度,自然紧随李斯之后,开始恭维。
平静之后,楚阳再次说道:“即日起:凡诸子百家,皆携本家之典籍前来帝都,贡献整理,重新刊印,发行天下,传承万载,使先贤之哲理不绝。为期半年,如有违令,当为叛国处理!”
此令一出,却没有引起多大的动静。
重新刊印,发行天下。
只此一例,绝对能让诸子百家疯狂,他们所成一家,不过是为了宣扬自己的理论罢了。如今白纸便利,印法简单,有普及天下的可能,如何会不同意?
交代之后,楚阳直接离开了。
对于朝堂之事,他早已失去了兴趣。
来到皇家藏书之地,他埋首其,吸收先贤智慧。
匆匆半年过去。
这期间,楚阳将白纸和印法之术传给了端木蓉,让她培养了一批人才,不在管理,只是接受各地所献出来的各种典籍,亲自整理,不厌其烦的排版成册,交代下去进行刊印。
诸子百家,也蜂拥而来。
这一天,秦皇找了过来,“国师,我已准备好,您看可否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