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文豪陷了一阵沉思,他的观点在一千年后恐怕连中学生都明白,但放到这个时代对他们固有的思想观念还是有很大的冲击力的。司马光
中喃喃的说道:“商
也可以为朝廷养民!商
也可以为朝廷养民吗?!……”
王静辉对司马光这个在熙宁变法中保守派的首脑那一套“节流”的财政理论非常了解,典型的中国封建王朝的国家财政理论,他也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向他灌输一些后世的财政理念,虽然他在这方面的知识也是一鳞半爪,但还是托中国后世大学教育中必修课《政治经济学》的福,还多多少少知道其中最最基本的一些概念,他并不指望这些东西能够彻底让司马光财政观念得以改变,但能够影响甚至是改良,他也就非常满足了。他还有一个想影响的便是现在还待在金陵丁忧的王安石,这个家伙正好和司马光相反,用的是“开源”政策,他的财政观念要比司马光强多了,但他对财政的认识毕竟还处在摸索阶段,在施政的过程中过于
虐,反而动摇了国家的财政根基,有些竭泽而渔的架势。
王静辉对他们说道:“我知道在文的眼中,对商
的印象是十分不好的,但各位先生你们也可以仔细的考虑一下,现在我大宋经历了百年的和平生活,大宋的财政收
中间有一半是商
贡献的,我们眼前汴都开封这一片繁华景色,中间也少不了他们的贡献。”
“但商重利轻义,实为不可信任啊!”司马光反驳道。
王静辉没有直接驳斥他话,说道:“现在也比太祖、太宗皇帝在位的时候要多出几倍,相信大家也知道朝廷对于土地兼并的控制并不是很严厉,
增加而土地兼并也愈演愈烈,大量的
从农村流向城市。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如何来妥善安置这些从农村流向城市的
可以说关系到大宋稳定的根本!除非朝廷能够下决心来限制地主的土地兼并行为,否则这种趋势将不可阻挡,但这样做也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而商
开办的大量的各种作坊能够有效的吸纳这些
,从而无声的化解这样的矛盾。各位可以简单的想一想:印刷这一本书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摆上书摊来销售,造纸需要雇工、排版印刷需要雇工、装订包装需要雇工、运送贩卖也需要雇工。诸位可以想想:如果‘文化产业’能够步上一个良
循环,这中间将会有多少
会以此来养家糊
?这能够给我大宋朝廷带来多少财政利税收
?这将是一个让
难以想象的数字!”
王静辉慢慢的走到窗前,把窗户打开,可以看到汴都正在处于节的喜庆当中,街上的行
也络绎不绝,他背对着司马光他们三个
慢慢的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他转过身来对三个说道:“三位先生都是饱学之士,当知道这天下众生大多数
还是受到利益的左右,这中间不仅仅是商
,也有官员、平民、王侯……商
也不过是天下芸芸众生中的一群
罢了,商
中间出几个败类这也平常的很,但他们不能代表所有的商
,我也可以算是一个商
,但今天所做的事
也不是受到众
的夸奖了吗?各位都是饱学之士,处事不必这么迂腐,商
是重利,但我们可以以此对商
加以引导,让他们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为朝廷和百姓做出好事来,当然他们从中取得一定的利益也是天经地义的事
,就像农民种田一样。况且商
还有一项好处:那就是可以给我们的敌国辽国和西夏找点麻烦!”
王静辉说完后看他们都不说话,心想:商虽然富有,但在中国里上的地位还是非常低下的,即便现在的宋朝不施行抑商政策,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多少改变,从这几个大儒的神
中就能看出这一点。
不过相对与商的地位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王静辉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商
可以给敌国找点麻烦!苏轼好奇的问道:“改之,你这样说倒是很新奇,商
又不能冲锋陷阵,血撒疆场,他们又怎么能够给大宋的敌国找麻烦呢?”
王静辉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反而笑着对苏轼说道:“子瞻兄素有才名,在下记得刚到汴都的时候,就听家说道:‘开封苏子瞻今天作的词,明天就可以在辽国上京的街
听到
们争相诵读了!’”
听王静辉这么说自己的才华,苏轼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他忙说道:“这都是大家错,哪有这么神奇,倒是你王改之诗词美名已经传遍天下了!”
王静辉说道:“子瞻兄不用过谦,我不过是个末学后进罢了,你的才华是得到我大宋文公认的!但子瞻兄有没有想到:如果商务印书馆印刷的书籍借着你苏子瞻的文章在辽国上京大卖特卖会有什么后果?”
看着王静辉脸上那种有些诡异的微笑,众都有些摸不到
脑,他继续说道:“在开封我卖上一百文钱一本,在辽国上京我把你苏子瞻的文章卖上四百文钱,恐怕都会有
去抢吧!商务印书馆印制的廉价书籍在开封不敢卖贵了,难道说我不能在上京卖上它四五百文吗?这就是变相的扰
辽国的市场,如果我愿意,商务印书馆的印刷机关
夜不停的赶工,就可以把辽国上下所有的印刷作坊都给击垮,到时候从辽国赚取大量的利润不说,那些失去饭碗的商家可就够让契丹
痛的了!这还只是印刷书籍,我大宋物华天宝,能
辈出,我们大宋商
可以用廉价的货物去冲击辽国的市场,到时候他们的商家大量垮台,辽国损失大量的财政税收不说,还要被他们那些倒闭的商家而感到
痛!”
听了王静辉的话后,欧阳修他们不禁感到一阵愕然,在他们眼中,王静辉的想法有些太天马行空了,但有不能不说其中有些道理。
“是有些道理!但……”司马光晚上正坐在书案前写奏章的时候,回忆其白天和王静辉的谈,不禁感到有些拍案叫绝,虽然他的想法有些上不来台面,但不可否认它非常具有
作
,要比那些只会空
说白话的儒生狂士要强的太多了。
司马光回到家中就立刻准备给英宗皇帝赵曙写奏章,想推荐王静辉朝为官,以王静辉的所作所为,承担太祖皇帝御览书籍的刊印发行和低价出售书籍就可以让他获得朝廷的封赏了,更何况他免费甚至是付给文
报酬来出版文
佳士的优秀作品,使他获得了文
普遍的好感,这更是让朝廷招揽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