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居心
薄暮时分,陈之与冉盛步行前往乌衣巷谢府,过朱雀桥时陈
之在桥东立了一会,看着细波粼粼的秦淮河水,又看了看对岸的
宅大院,心道:“英台兄想要走出这高墙
院,真是艰难啊!”正待迈步过朱雀桥,忽听有
说道:“子重,某在斯。更多小说 ltxs520.com”
陈之讶然抬
,就见河东槐荫下走出一
,面如敷
,襦衫飘逸,身形纤瘦有弱不胜衣之感,不是谢道韫又会是谁!
见谢道韫立在槐荫下未走过来,陈之便迎过去,作揖道:“英台兄,别来安否?”
谢道韫眸光璨璨,打量了陈之两眼,见其愈发俊朗有神了,还礼道:“等你好一会了,以为你会来赴宴,见你未至,问执事才知稚川先生仙逝之事,子重节哀。”
陈之黯然道:“葛师恩泽万民,葛师仙逝,重于泰山。”
谢道韫并未附和,她认为陈之对其师过誉了,一个修仙之
恩泽万民从何说起?谢道韫对她不赞同的事绝不会俗套地虚与委蛇。
陈之很了解她,便说了葛师遗书并赠《疬气论》之事,然后问:“英台兄不认为我师仙逝重于泰山吗?”
谢道韫知瘟疫的可怕,她的母亲和两个弟弟便是死于疟疾,乃重重点
道:“我只以为稚川先生是一心求仙道、独善其身之
,未想其有如此济世胸怀,千载之后,只怕少有
记得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而稚川先生必万古流芳。”
陈之微笑道:“也未见得,史书乃是为大
先生者写的。”
谢道韫道:“不说后世事,先过眼前关,子重要助我啊。”
陈之道:“我这不是来了吗,奉桓公命,征你
西府。”
谢道韫摇了摇,问:“子重,我三叔父若问你可知我真实身份,你如何作答?”
陈之反问:“英台兄要我如何回答?”
谢道韫嘴角一撇,说道:“考你,若答得不好,我难去西府。”
陈之略一沉吟,说道:“安石公是有大智慧之
,我觉得不应瞒他,也瞒不了他。”
谢道韫凝视陈之,问:“子重是想据实相告?若我三叔父问你既知我是
子却又要助我出仕,是何居心?那子重如何作答?”
谢道韫问得很犀利,她是把最困难的局面摆在陈之面前,让陈
之可以早作准备,但问出
之后,又觉得很难为
,脸不禁红了。
陈之笑了笑,说道:“英台兄不要把难题全推给我啊,这几
你未向令叔禀报吗?”
谢道韫道:“自然是禀报了的,但我三叔父只问我话,他却惜语如金,让我莫测其意。”
陈之问:“郗嘉宾与令叔谈得如何了?安石公对你可以惜语如金,对郗嘉宾只怕不能如此矜持吧。”
谢道韫微笑道:“子重总能提纲挈领、一语中的——方才我在客厅小室旁听郗侍郎与我两位叔父的谈话,郗嘉宾与我三叔父都是第一等的聪明,言语
锋极是
彩,郗嘉宾似乎一意要我出仕,问我两位叔父,是不是要桓公亲自来建康相请?说桓公
才,为求贤才
都,亦是佳话。我两位叔父都无言以对了。”
说到这里,谢道韫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说道:“子重,郗侍郎以桓公的威势来压我叔父,我出仕,似乎过于咄咄
了,我不过一无甚名气的次等士族子弟,郗侍郎何必如此?莫非另有隐
?”
陈之也有这样的疑惑,但事已至此,只有前行,而且料想也无甚差错,便道:“英台兄的《中兴三策》
得桓公赞赏,我与郗嘉宾将你这《中兴三策》扩充为便宜七事,由桓公疏奏朝廷,将由有司推行,你乃主谋,岂能置之事外,桓公自然要征你
府。”
谢道韫微微一笑,说道:“子重先请吧,我从后院小门回去,我能不能走出这高墙,全靠今夜子重与我叔父的一席谈。”
陈之拱拱手,说道:“在下襟怀坦
,除了惜才,并无其他居心,安石公定能明白我之心意。”说罢,与冉盛过朱雀桥,向乌衣巷谢府行去。
因为陈之最后这句话,谢道韫独自在河边槐荫下立了许久。
……
谢府管事向谢安、谢万禀报,钱唐陈之求见。
谢安留谢万陪郗超,他亲自出迎,谢安身材高大,秀挺不凡,在两盏灯笼的照映下步履舒缓而来,手摇蒲葵扇,意态从容,见到陈之,含笑道:“东山匆匆一别,三年矣,陈公子俊才特出,名传遐迩,我闻之甚欣喜。”
陈之执子侄礼恭恭敬敬道:“安石公直呼在下
之便是,晚辈与幼度是挚
。”
谢安当即肃客内,一边暗暗打量这个陈
之,比之三年前在东山初见,陈
之长高了不少,眼神愈发沉稳
邃了,论风仪容止,后辈子弟中当以此
为第一,又且儒玄双通、音律尤妙,心高气傲的阿元
慕之,亦在
理之中——
郗嘉宾见陈之
座,即问稚川先生之事,得知是四月十八仙逝的,谢安、谢万、郗超皆叹惋,葛洪高龄,与王导、陆喜、郗超祖父郗鉴、谢安之父谢裒都有
往。
陈之便把葛洪临终留下的《疬气论》对郗、谢三
说了,谢万道:“宜将稚川先生遗下的药方遍传诸州县,以示民众供急用。”
谢安道:“我以为疫未发时,不宜宣扬此事,免得瘟疫未至,
心已
,可先将治瘟疫之方传诸郡县,命官吏早作预防,郗侍郎以为如何?”
郗超点道:“可将此事与大土断合并施行,诏令各州郡官吏留心疫
、多备医药。”
陈之甚觉宽慰,命冉盛呈上桓郡公征召祝英台
西府的文书和谢玄托他带回的的信,呈给谢万,说道:“晚辈此番
都,除了携此文书前来,幼度还有一封信让我
与万石公。”
谢万即于座上展信阅览,看罢,又递给兄长谢安,谢安看了看信,说道:“阿遏也是为其表兄祝英台仕之事,
之更是专为征召祝英台
西府而来,我这个远房表侄祝英台真是个不可或缺的
物了——”
谢安不提是否允许让祝英台出仕之事,却与郗超和陈之讨论《中兴三策》与便宜七事,不时对陈
之发问,诸如度田税米与按丁税米、按
税米孰优孰劣?陈
之凝神作答,时有创见。
郗超心道:“怪哉,谢安石怎么考校起陈之来了?子重也真是辛苦啊,到哪里都有
要考他。”待陈
之回答了谢安的一个问题后,郗超笑道:“安石公把子重问得额
汗出,只怕子重以后不敢登门了。”
谢安已知陈之才识,朗声笑道:“
之实有非常之才,后生可畏啊。”
郗超道:“今夜燕坐闲谈,不必太肃穆,安石公还记得蛮府参军郝隆郝佐治否?”
谢安微笑道:“狂生也,颇有才。”
郗超道:“郝佐治此番可是大受挫折,子重初西府,郝佐治在桓公为王文度与陈子重的接风宴席上要问子重三难,子重从容应对,中有一妙语,郝佐治常以七月七袒腹晒书为放旷,子重讥之曰‘郝参军实在可悯,不但无衣可晒,读书亦少,一肚能容几卷书哉!’”
谢安、谢万皆笑,隔帘小室亦闻窃笑声。
谢安道:“久闻之妙解音律、竖笛绝妙,明
傍晚敢请携笛来为我奏一曲,不胜企盼。”
陈之道:“长者有命,敢不遵从。”
四谈至
夜而散,陈
之与郗超同行了一程,一路相谈,郗超道:“子重,谢安石明
想必还要与你长谈,嘿嘿,这祝英台真比当年诸葛孔明还难请啊,子重莫要负了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