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过来给三叔拜个早年。”
富老三师门比乔建国早了两个月,依师门规矩,孩子们应该称他为师伯或者伯伯,但两
是同村,乔建国又长他半岁,于是中和了一下叫法,两家孩子都管大
叫叔叔、婶婶,这样方便管理。
乔小麦打站在富老三面前,将嘴里的糖块嚼碎吞下,双手抱拳,冲着富老三童音软语地喊道“三叔、三婶,春节快乐,侄
乔小麦这厢给两位长辈拜年了,祝三叔新年鸿运到,路路迎财,祝三婶福星高照、青春永驻、容颜不老,祝三位哥哥学业有成、身体健康、吃嘛嘛香,”
上世乔建国疼她肝,没少带她出席酒会、盛宴,乔小麦见惯了大场面、大
物,对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场面话那是张嘴即来,都不带想的。
一溜的吉祥话把富家两子逗得合不拢嘴。
“哎哟呦,我的小乖乖哦,真是太招疼了,”富三婶一把抱起乔小麦,眼眸带笑,恨不得这孩子是从自己肚里出来的,太喜
了。
“建国,这真的是你儿真没看出来,笨嘴笨舌的你居然教出个甜嘴娃娃来,”
富老三膝下三个儿子,一个个皮猴似的,恨不能一天照三回的打,早念叨着要个丫承欢膝下,奈何他们富家阳盛
衰,兄弟几个都是清一水的男娃娃,都盼着要个
儿,可都没如愿。
这会见到洋娃娃似的乔小麦,心痒的不行。
乔建国心虚,他一初中没毕业的小伙夫,哪里会教孩子,平忙着上班,有点休息时间也忙着跟媳
磨叽了,哪得空教孩子说吉祥话,最多陪着耍耍罢了。
倍骄傲地看向郑幺妹,嘴上谦虚,心下爽歪歪道,“这孩子随她妈,”美嘴甜。
富老三点附和,“看样子长大也是个文化
,”
文化在农村是比较高的赞誉了。
“小麦摸样随我,子比较随我小妹,跳脱的很,”
郑幺妹也不敢将功劳拦在自己身上,孩子才领回来半年不到,她就是得空的时候教她认认字、背背诗年底忙,吉祥话啥的,也只教了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一句。
不过,这见说
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倒像足了自家小妹郑昕语。
对乔小麦能一气说出这么一大串吉祥话也没有怀疑,她知道这丫
记忆力好,模仿能力强,学什么都快,只当她是看电视学的。
富老三捏了捏乔小麦嘟嘟的小脸颊,一改平
的严肃刻板,笑的很是慈祥,“丫
,三叔没
儿,你给三叔当
闺
成不成,”
认亲,是旧时乡间比较流行的一种民间礼俗。认
亲之后的
往,大都比较频繁,而且都仿照亲
的
往方式,形成比较固定的亲戚关系。
认亲,在乡间虽然没有固定的程式,大致都是认
爹、
妈、
哥、
姐之类的
亲。形成认
亲的原因,大致是这样,两家是朋友,
往甚好,为把这种
往相对固定,就采用让下一辈认
亲的办法使
往加
。诸如认义父、义母之类。有些是因为一方对另一方家中有大恩大德,一方图报对方的恩
,就以认
亲、当义子的办法,以相对固定的程式形成长期
往关系,以达到知恩图报的目的。
还有的,是由于孩子娇贵,怕中途夭亡,便采用认亲的办法,让
爹、
哥、
姐保住孩子,使其能避免不幸,长大成
。也有些
家,是为了攀高结贵,让孩子认有钱
为
爹,或能将来从中得到好处。
富老三发达后,村里多的是想跟他结亲的
家,隔壁的王三、后院的纪老四、北院的刘二都知道他家没
儿,都想让自家
儿给他们当
闺
。
可又怕富老三觉得他们是贪图富贵、上杆子结,都不愿主动提出结
亲,只是常将自家
儿朝富家赶,期许能得富老三青眼和喜
,主动提出结
亲。
可富老三长年在外,一年也回不来几趟,自家娃儿还亲不过来呢,哪顾得上看别家孩子。
而富三婶则是看多了,审美疲劳了,觉得都差不多,也没有认她们做闺
的欲望。
乔小麦冷不丁地出现他们面前,小摸样俊俏不说,小嘴还特能掰扯,不禁让两眼前一亮,一时间收
闺
的念
就冒了出来。
“对,给我们当闺
,”富三婶附和着,望向郑幺妹,乐呵呵地问,“幺妹,你看呢咱们两家关系原就不错,这再做了
亲,就是亲上加亲了,”
乔夏氏前些子还说乔小麦在姥姥家养娇了,给她认个
亲镇镇她的娇气,郑幺妹也算是半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