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兵在欧洲西线的圣米耶尔大步挺进,不到两天就突了德军的防线,俘虏了一万三千
,缴获了四百多门大炮,美国
正对此大加颂扬,激动不已时,竟然传来了这样不幸的消息。可想而知,美利坚会有多愤怒。
尽管多数报纸也只是用了“可能”,“大概”这样的字眼,但从沉船事件中活下来的,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确切声称,“是
本
!”
“潜艇上有本的标志!我知道那是
本的国旗!”
不久后,又一艘美国商船在菲律宾群岛附近被击沉,没有任何幸存者。联系两次沉船间隔的时间和地点,怀疑的火苗再次烧到了本
的身上。
生活在美国的本
能感到环境的变化,那些白
警察的视线变得分外不友好,生活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艰难。
原本,这种胆战心惊只属于华夏,美国有明确的排华法案,华夏
总是被嘲笑和欺辱的对象。
随着华夏对外战争的接连胜利,大批的商品涌美国,加上出兵欧洲后取得的战果,美国的报纸和广播开始转变风向,尽管说话依旧带刺,却明显比以往要“友善”许多。
上个世纪,大量的华工怀抱着淘金梦,被骗上了开往美洲大陆的货,他们被蔑称为“猪仔”。从事最苦最累的工作,很多
客死异乡。
华夏艰苦劳作,从不埋怨,为的不过是能养活一家
的微薄报酬。
当美国排华出现,就连这点奢望都无法达成。殴打,屠杀,驱逐,更是成了家常便饭。
白警察看到华夏
被按倒在地踢打侮辱,非但不会上前阻止,反而抱臂观看,就像是一场消遣,如有华
反抗,唯一的下场就是被抓紧警察局,在哪里,将面临更悲惨的遭遇。
有想到回家,哪怕冒着被清政府杀
的危险。
一张薄薄的船票,却让回家之路成了天堑。他们流血流汗,赚来的钱甚至不够买一张回国的船票!
听起来或许夸张,但这就是发生在许多华工身上的事实。
现如今,华夏变得强盛,从国内来的留学生和生意告诉他们,在华夏,他们能找到活
,若有一技之长,更不用为生计担心。
“国内正在修铁路,还有很多工厂都在招工。”一名刚下船的年轻
对聚集在码
的华夏
说道:“政府计划向西伯利亚移民,每个
都能分到土地。就算不能在工厂中做工,也可以种地,好过在这里衣食难保,受
欺凌。”
“就算没有钱买船票也没关系,可以到华夏在美国的领事馆,大家,可以回家了。”
有半信半疑,更多的
却选择相信。即便半辈子都没进过“官府衙门”,回家的梦,还是促使他们壮起胆子,迈出了第一步。
在华夏联合政府和致公堂等华帮派的携手下,一批又一批华工和华工的后代登上了返乡的客
,祖国敞开了怀抱,迎接他们的归来。
船上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随着汽笛声响起,回望身后曾给了他们希望,又埋葬了希望的土地,苍老的大手捂住双眼,泪水顺着指缝滑落,回家了,终于可以回家了……
华夏开启了回家之路,
本
的生活却变得水
火热。
沉船事故发生后不久,美国就找上了
本驻美公使,要求
本
给美国一个“
代”。
本政府闻听消息,大惊。
寺内首相慌忙召见海军大臣,必须确认这件事不是本做的,否则会有大麻烦!
沉船的地点和时间太过凑巧,恰好有本战舰到菲律宾群岛“办事”。若是误袭,那……
寺内坐立不安,海军大臣在询问几艘巡洋舰的舰长之后,肯定的回答,这件事和本无关。
“阁下,海军部并未派出潜艇参与行动。”海军大臣表严肃,“第二舰队的潜艇编队一直留在海港,没有一艘出动。”
“那是谁击沉了美国的船,还凑巧在菲律宾!”
海军大臣没有说话,心中却有了猜测,会不会是华夏?但是,华夏什么时候有了潜艇?
由于本设置在华夏的
报机构被彻底摧毁,面对如今的华夏,
本就像是睁眼瞎子,能看到的只有表面上的东西,更
层次的,想都别想。
本驻华公使林权助发回国内的消息少之又少,设法同华夏官员
好的手段已经不管用了,他所接触的华夏官员,都是“大大的狡猾”。
钱照收,安钉子别想,委托的事
,影子都没有。
“无论如何,必须证明事和
本无关!”寺内首相厉声说道:“这段时间不要再去菲律宾,直到事态平息。”
“是!”
寺内首相和海军大臣商定计划分执行,不想就在谈话期间,两艘
本巡洋舰再次出航。恰好赶上美国大西洋舰队的一支分舰队,奉命到菲律宾群岛附近调查沉船事件。
历史和本
开了一次“恶劣”的玩笑,玩笑的结果,是致命的。
海军大臣得知舰船出航就感到不妙,只能抱着侥幸心理,希望美国的动作不要那么快。但一连几天都没见到巡洋舰归来,他的心沉到海底,手脚冰凉。
出事了,一定出事了!
就在寺内首相为发生在菲律宾的沉船事件忧心不已时,本国内也不消停。
自八月起,从北海道发的抢米运动再次升级,东京大阪等地都出现了米铺被抢,米商被殴打事件。出动警察,
群非但没有被喝阻,反而和警察发生了冲突,到九月下旬,工
也加
进来,罢工事件层出不穷,大量的工
和农民走上街
和警察对峙,反对政府的言论屡禁不止。
“要么让我们吃饱肚子,要么就推翻政府!”
“无能的支那得到了大片的领土,我们连大米都吃不到!”
“寺内是胆小鬼,我们不需要胆小鬼的首相!”
罢工和游行让刚刚有些恢复的本经济再遭沉重打击。照此下去,别说还清英国的贷款,重新染指华夏,恐怕未来三十年内
本都要在贫困中度过。
偏偏美国又找上了门!
内阁本计划借俄国革命,利用协约国的身份出兵西伯利亚,没等第十二师团上火车,就闻听华夏和苏俄政府签订了《乌兰乌德条约》,小半个西伯利亚落进华夏的
袋,彻底堵死了
本
从东西伯利亚进
俄国的道路。
华夏会允许
本
从自己掌握的港
登陆?想都不要想!
横跨北冰洋?恐怕没到俄国,船上的本矬子就先被冻死了。
“混账!”
寺内首相气得摔杯子,不能出兵西伯利亚,就不能借拖延对英的欠款,也没法向其他协约国成员借款。此刻的大不列颠因长期战争国库亏空,减免
本的欠款?不成倍的加利息就不错了。
虽然本没有正式“放弃”庚子赔款,但英国
把海关都移
给了华夏,
本再蹦高也没用。
所有的麻烦都集中到一起发,寺内正毅十分清楚,自己的首相位置,就快到
了。早知道,留在朝鲜收拾烂摊子也比现在强!
至少在朝鲜他能杀。在
本,派出军队也不能把
动的
都杀死,更不用说找上门的美国鬼畜!
如果朝鲜总督长谷川好道得知寺内正毅的想法,不知会作何感想。
寺内以为朝鲜的烂摊子比本面临的严峻问题好处理,长谷川却已经要抹脖子上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