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载中,杨修确实也是“待杀名单”中活得最久的一,只可惜因为曹植之故,曹
在病死前的几个月,在立曹丕为王太子后就把杨修杀了。01bz.cc
这一世的杨修因为曹冲未死,曹器重长子又偏疼幼子,他虽然欣赏曹植的文才与率
潇洒的脾
,却也没有贸然结
,尚未走上危险的老路。
他反而劝郑平在局势未明朗前别和曹丕走得太近。曹既然有称公之心,以后肯定不会在公爵上止步。但凡牵扯上权势,原有的关系便会变得复杂起来。哪怕有救命之恩,也怕这
义变成催命符。
郑平知杨修好意,但他救曹丕本来就不是为了别样的目的,一切秉着顺其自然,不管曹丕最后能不能登上大位,他都不会改变态度。
这次小聚后,所有都忙碌起来。
大约是曹丕对董御属的表态让一些不安分的生出忌惮,同时又有郑平这座瘟坐镇,再没有不长眼的
上门给郭暄找麻烦。
曹从未停止外扩之心,他兼顾内外一边稳定内部局势,一边向外征战。
他亲自征讨汉中,得马超、韩遂败走,花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将凉州收
囊中。
随着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曹于内于外的权势都达到空前的高度,无
能及。
来投效他的越来越多,仇视他的
亦与
俱增。
曹已近耳顺之年,又连年征战,身体每况愈下。他怕自己时
许多,手段也
渐激烈,显得急躁而强势。
他的心态早已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再不是当年那个凭借一腔热血,五色打权贵,独骑征讨董卓的热血青年。
对于效忠曹的其他
而言,曹
的这一变化并不算什么。曹
纵然变得更强势些,却也不会对自己
不讲理。
可对于曾经与曹志同道合、共同匡国的
来说,曹
这几年的做法几乎等同于与过去的他彻底决裂。
这三年来,荀彧一直称病未出,因为曹逐渐走到明面上的手段,他独坐许久,自风寒后一直小病不断,无法断根。
郑平定期过来替他把脉,知他心结,于是道:“文若郁结于心,料想也是喝不下苦药的。我定期替你疏通经络,助你早康复。”
所谓的疏通经络只有两种治疗方案,一个是吹排箫疏通,另一个是拿针砭疏通。
可谓是内外兼顾,与
身并重。
即便是荀彧这等端方如玉的君子,也在这两个治疗方案的番上阵中败下阵来。
他已多不曾想过朝中之事,一闭眼就是穿耳魔音与被针砭支配的恐惧。
因为总断不了偷偷喝酒,同样在接受长期治疗的郭嘉前来探望荀彧。
他向荀彧表示了同病相怜的刻同
,赠送给了荀彧一副自己特制的耳塞。
荀彧:“……”
他终究没用上这副耳塞,因为没过几天,郑平随曹打孙权去了。
此时的孙权经过五年沉淀,比赤壁之战时更加成熟,也更令曹忌惮。
忌惮的同时,又不免生出惺惺相惜之意。
二军相濡须,按照史载发展,孙权本该轻舟往返,尽显英雄胆气,让曹
留下“生子当如孙仲谋[1]”的赞誉。
而潇洒独闯敌军的孙权,在事后留下廖廖几语,在尽显霸主气场的同时,成功说服曹退兵:
“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2]。”
然而,当孙权坐着轻舟,在曹军附近逛了一圈,来了一招船借箭,正准备回返的时候。
被烟雾遮挡的对岸,曹突然让
喊话:
“孙将军,来都来了,听一曲再走吧。”
哪怕时间已经过去四年,孙权在听到“听一曲”这三个字的时候,眉心还是下意识地跳了跳,生出强烈的不祥之感。
“快撤!”
(*[1][2]共23字出自《三国志》及裴松之注。)
第102章狂士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