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却洋溢心中的那一点点温馨
忘却翻腾胸的那一阵阵激动
忘却世间真
流露沁出的丝丝感动
忘却现实中互相背叛无奈的声声叹息
忘却甜蜜回忆变成沉重负担时候的心痛
忘却艰难旅程变成生阅历时候的感慨
忘却丢失了过去找不到解脱方式时候的茫然若失
忘却想念着甩不开泪水羁绊时候的刻骨铭心
忘却小心翼翼维护心事物时的温和
忘却义无反顾甩开过去生活时的洒脱
忘却独自舔噬伤的寂寞
忘却一同分享彼此的快乐
忘却过去或现在的伤感
忘却曾经或未来的遗憾
忘却为了离开的后悔
忘却为了选择的为难
忘却幸福
忘却苦楚
忘却
忘却冷漠
忘却忧郁
忘却开怀
忘却所有经历过的
忘却所有幻想过的
但是……请别忘却生命结束瞬间,最美丽的微笑……
青青备注:写这篇忘却的时候,我的心是非常复杂的
一些自己无法忘却必须记忆犹新的东西,折磨的是我的身心
很长时间,我都已经我已经没有任何感觉了
我认为我能承受
但是最终事实所能告诉我的只是
我很早以前就已经麻木了
学会自欺欺,学会伪装自己
此刻,却突然想要忘却
忘却那些根本不该记得的事
甚至于,失忆……
了解我的,应该知道
言小说并非我擅长的类型
毕竟,我的处作是魔法小说
或者说,幻想小说
我的文字中,或许会家族些许魔幻的元素
对于灵魂,对于转生
一直是我所崇尚的
作为唯心主义的我
虽然不相信鬼怪之说
但是我相信灵魂,相信缘分
相信,前世的500次回眸才能换的今世一次相见
所以,我珍惜着缘分
同时,也束缚着属于我的缘分
这,让原本该留在我身边我心的事务都逃走了
害怕,迷茫,彷徨……
曾经充斥着我的心灵
让我感觉到的不只是寂寞
还有的是无助
受尽伤的我,才会真正学会
生来的夫妻
当需要用外力——诸如法律、道德等来维系时,也许外力无
地暗示了
的善变与
的脆弱。『地址发布页邮箱: ltxsba@gmail.com 』但当外力强大至战争、毁灭、生死存亡时,
又似乎超凡脱俗地回归了本真——只是
与
之间的需要,只是一个
与一个男
简单且没有要求的
。
不知这能否算作的规律。但在读过周东屏与徐海东的
故事后,我固执其是了。
他们的发生于长征途中。那时,周东屏叫周少兰,1917年出生于安徽六安县贫苦木匠家庭,7岁失去母亲,10岁当童养媳,13岁踏上了革命的道路。1932年,周少兰随中共皖西省委转移到鄂东。是年秋,新的红25军成立,周少兰
伍了。先在兵工厂工作,后来到25军军医院当护士。当时医院的条件,设施之简陋超出想象,支撑她坚持下去的理由,大概能从她的歌声里找到:“……参加红军闹革命,咱
翻了身……做一个
英雄多光荣……”
有时间,宁愿为尊严活着,而不仅仅是为温饱。
正当她在革命队伍里找到自我,成长进步时,25军要长征了。出于行军安全与便捷的考虑,部队决定遣散7名红军,并发给她们每八个银元。迷茫与绝望,让她们感到了真正的自伤心。于是,站在路旁,抱
痛哭。这时,听到一个洪亮的声音问:“你们为什么哭鼻子?”是副军长徐海东。周少兰壮着胆子,请求徐海东留下她们。
被打动了的徐海东,做出了让她们继续跟着部队走的决定。他绝没有想到,这个决定将对他产生多么重要的结果。
1934年年底,部队进陕南后,与敌进行了一次恶战。徐海东在战斗中负伤。这是他第九次负重伤,前八次他都迹般的从死手里溜走。但这次,一颗子弹从他的左眼下方打进,从后颈飞出,穿过了徐海东的
,却避开了要害部位。也就是说,这颗子弹虽不即刻致命,但结果不容乐观。无设备无药品的医生除了用盐水洗伤
,用绷带包扎之外,没有办法。血汩汩地流着,不省
事的徐海东蚕食着战友们的希望。
周少兰被派来护理徐海东。她用心地换绷带,擦拭伤,用嘴吸出卡在他嗓子里的痰……一天过去、二天过去,周少兰
以继夜、不敢合眼。就在
们的希望既将殆尽的第五天,徐海东睁开了眼睛。他调整着模糊的目光,就像对焦镜
,在逐渐清晰的视野里,出现的是周少兰的眼睛和面容。他觉得在哪里见过她,但一时又想不起。他轻声问道:“现在几点钟了?部队该出发了吧?”
周少兰的眼泪不知道为什么一下子流了下来,她说“首长可醒过来了!五天五夜不省事,一句话也没说,把
都急死了!”
徐海东的肿的像米斗,却笑着说“我可没着急,倒是睡了个好觉。”
当需要条件时,是一个无底
。当
不需要条件时,简单得只是从昏迷中回归
间时见到的第一个
和她的眼泪。就像现在,徐海东
上了周少兰。
在许多眼里,徐海东是个“天真可
的小伙子”,圆脸上总挂着笑容。“嘴里露出掉了两个门牙的大窟窿,使他有了一种顽皮的孩子相”也就是这个
,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将他与彭德怀一样的价——十万银洋。《西行漫记》里,斯诺言及此事时,外号“徐老虎”的他“脸涨得通红”。这些,大致能表现出一个
的概貌罢,这样的
对
多半会采取直抒
怀的方式。
几个月后,当周少兰听到军长的表白后,意外了。徐海东于是追问:“你是不是嫌我比你大?”
周少兰急了。她从来没嫌过军长,她嫌的是自已——出身卑微、没文化、身无所长……
周少兰的担心让徐海东释怀了。他的出身比周少兰好不了一丁点。徐海东告诉她,从前,他是个不名一文的窑工。
到了陕北,他们结婚了。在他的要求下,周少兰改名为周东屏,意为“徐海东的屏障”。一个驰骋沙场、叱咤风云、出生死的大将,要求娇小柔弱的妻子做自已的屏障!多么意味
长,又多么
意长。一次,徐海东将周东屏裹在大衣里,一起走进大门,卫兵瞠目结舌地看着——军长怎么迈着四条腿走路呢?而他俩却为自已的戏法笑个不停。
抗战发后,从大后方来了许多
学生。一次,有位同志向徐海东半开玩笑地说:“要改组吗?我帮你介绍一个漂亮的。”徐海东青筋毕露,怒不可遏:“混帐话!东屏是受苦
,我是泥
,我们是生来的夫妻!”
既是诺言,东屏就忠实地做着“徐东海的屏障”。徐东海也始终偎着他的屏障。他能从她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