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力稍重,语气却越发从容:「你我都是常作损利己之事的,但这话却还是要分辨清楚。天下事从不是非黑即白,自然也不能简单分成「利」与「不利」。
「本来辨不清的东西,硬要分辨清楚。自以为弄个明白,事实上是越发糊涂,直至不可救药。」
李珣沉吟一会儿,方笑道:「照你的说法,那水镜宗窥探天机,趋利避凶的手段,反倒让他们都成了一堆糊涂蛋?」
「不然,你看水镜宗,有几回替自己谋算?世事大多还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同样的事,换个角度来看,便是大大的不同。说起来,这也是全身保命之道啊!」
旁的也就罢了,那「全身保命」一出,李珣便忍不住大笑起来:「别说还好,你说这个词可就荒唐得很。嘿,全身保命,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散
对李珣的
气不以为忤,面上笑容亦是不变:「若是只想着全身保命,又谈何突
、飞升?其实你只要待在雾隐轩中,藏上个千百八年,保证没有
能奈你何,那就是最高明的自保之道,可你愿意么?
「所以,我们眼下说的,绝不是什么全身保命的法子,而是迎难而上,逆天改命的道理。」
难得这般气!此刻的
散
,绝不再是任
摆布的傀儡。即便李珣只需一个念
便能让她灰飞烟灭,但看她此时的言语气度,一时间竟神为之夺,忘记了二者之间那微妙尴尬的关系。
「明白不一定能飞升,但飞升的必定都是明白
。一个糊涂蛋,就算他有钟隐那样的修为,也早晚要死在天地大劫之下。」
散
唇边冷诮之意大起,目光盯着李珣脸上,旋又微笑道:「那么,明白和糊涂的分际在哪儿,你可知道?」
乍一看是询问,但刚刚她说得那么清楚,若李珣再回答不上,便可以拔剑自尽了:「不在「利」或「不利」,也不在「辨得清」与「辨不清」。关键在于,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辨清,什么时候不可辨清……」
这绕令似的领悟让李珣忍不住想笑,
散
却微微颔首,正色道:「此间还有一节。天地无限广大,而
身自限,世上诸事「利害」终究还是辨清的少,辨不清的多。由此更可延伸出两件事:辨清了,怎么做;辨不清,又如何?」
李珣挥手打断她说话,脸上似笑非笑:「我明白了,你是在说我对待单智,该谨慎时不谨慎,该狠时又不狠,首鼠两端,自取其辱,是不是?」
散
轻轻一笑,十指灵蛇般移到他肩后,轻轻揉动,透过数道暖意,活络经脉,然后方道:「这终究是小事,你能联系起来,倒是难得。只是天下事,也不都是这么简单。退一万步讲,就算全是这些清楚明白的小事,你能保证,一百件中,件件都辨得清,做得好?
「只要其中有一件做得差了,当即利害互换,由此牵扯到的变故又有多少?更不用提,占大半数的那些辨不清的利害,你又该怎么做法?」
李珣沉吟良久,却也找不到一个禁得起推敲的办法,只能虚心请教。
散
笑容里分明有些狡黠:「说来也简单,不多事,仅此而已。」
「不多事?」
李珣想笑,但终究还是没有笑出来。以他此时的层次,已经隐隐约约感觉到,这三字的背后,某种难以言道的压力,汩汩流动,无休无止。
「所谓「不多事」,说得更白些,就是有把握的事做,没把握的事躲!
懂轻重懂缓急,亦能知晓自身实力极限,可谓明智。」
说到这里,看到李珣唇齿微张,似要反驳。她又开道:「当然,世上有些事,是躲也躲不过的,偏又辨不清利害。那时,直做便是,最大的代价,不也就是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吗?有能力就过关,没能力,便看老天吧!」
李珣睁大了眼,不知自己应否会这个「谬论」喝彩。
散
继续微笑道:「当然,碰到这种辨不明的麻烦,仍要有这样一种自觉:牵涉到的各方越少越好、解决的时间越短越好、事
手尾做得越
净越好!
「简单说,只一句话:尽可能地扼杀变数,将事态发展掌控在自己手中。
「若你能持续此法百年、千年不变,直达极致,你会觉得,你所面对的世界清净无比,更由外而内,成一片圆满大自在。通体内外,清净琉璃,世间尘丝,无所沾染,而这,也是最终的飞升之道!」
听她一语讲到飞升,更有所谓清净琉璃,无所沾染的「至道」,李珣也算开了耳界。只是这法门中透出来的味道,怎么那么怪呢?
李珣细思一遍,忽地哂然道:「这里大多还是你的臆测之辞,否则,你也不会落到这步田地!」
散
似乎全不在意,手指力道也不见任何变化,只是淡然道:「万事开
难,每个
都不是一步登天,也不是从娘胎里便知道这些道理的。
「要想从百万修士中冒出来,非但要「三化二真」的修行,也要在世间打滚磨练。而等到实力够了,道理清楚了,尘丝却也沾染了千万条,牵一发而动全身,哪能轻易挥断?
「我由家姐而沾上玉散、由玉散
而叛宗逆行、由逆行而惹上钟隐、由钟隐再牵涉到你。如此环环相扣,变数无穷,却也不说是因为你一个,才身败至此。」
说到这里,她手上停顿,忽地灿然笑道:「当然,我承认,碰到你时,我确是自以为是,明明是辨不清的麻烦,偏以为看透利害。到最后,手尾也没做净,落到这步田地,其实不冤!」
李珣明知她是在奉承,却也心怀大畅,哈哈一笑,伸出手揽住她的玉颈,在美低吟声中,用力按下来。在唇舌
缠间,李珣心中却清明一片。
「利害、变数……自己这七十余年,所做之事,有几样能符合这标准呢?」
那还真是个令沮丧的答案呢。
断断续续数的雪天终于彻底停下,还一个朗朗晴空。天空出奇地澄净,连一丝云气都看不到,蓝得刺眼。在这样的天空下,李珣一行
远离了连霞山,静静地飞行。
明松因为单智之事,闭关禁足,这一下搅得宗门措手不及,本来带队前往的洛南川必须要留下以处理宗门事务,以免宗门留守的实力受损,这下前去水镜大会的修士中,便以明玑为首。
这样,一行中,除明玑这二代嫡系仙师外,还有一位旁系的明惑仙师,加上李珣、伍灵泉、灵@、灵机四名三代弟子,规模远比任何一次出行都来得
简。
不过,这里面明玑、李珣不说,伍灵泉和灵@位属「明心三灵」之列,是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
便是那位在宗门内相当低调的明惑,修为在旁系弟子中,也仅次于灵机的师尊明吉,半甲子前已然步真
境,是宗门有数的高手。
说起来,这位明惑仙师与李珣也算有些渊源。当年正是此,抵不过李珣祖父的「向道之心」,将李珣携上山去,由此将李珣的命运改变。如今回想往事,此
怕是被血散
结结实实地「惑」了一记,才惹出这些事来。
因为两之间的这层关系,李珣也算与他有缘,且这位仙师在山上又是出了句的脾气温和,路上两
你一句我一句,竟将有些生疏的关系弄得热络起来。
不过,大部分时间里,单智的影仍笼罩在众
心
,让
很难开
说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氛围反而越发沉重,就是最为洒脱的明玑,这几天也在思索着什么事
,比平
沉默得多。
在这样的氛围下,李珣便是有十二万分的好心也留不住半点。
前两还好,偶尔与明惑、灵@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