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他们必须走了。站长说,当地人对赈济站上有洋人十分惊慌,有一些人打算对洋人不利,所以站上所有的洋人都必须走。
李提摩太很失落,这里是郓城附近最大的救济站,距离黄河边不远,因此辐射了相当大一片区域,已经收拢了五万多灾民。过了黄河就是河南了,近在咫尺他却无法跨过去,就好像永远也无法跨过中国人心中那道跟上帝之间的鸿沟一样。
李提摩太试图留下来,他表示他可以装扮成一个中国人,他曾经这么干过,穿起中国人的长袍,带上假辫子。可是站长说不行,他们不想惹麻烦,如果洋人在这里,很可能让当地一些乡勇阻挠灾民赶来救济站。
现在灾民到赈济站的路上,都是这些乡勇在严防死守,乡勇主要是担心那些通过他们家乡的灾民,会给他们家乡带来麻烦,所以大宗族都组织了民团。
如果跟地方势力起了冲突,会对大明的救灾工作带来麻烦,所以大明政府多次通告,要求每一个赈济站都必须跟当地地方势力保持友好,不管是乡勇,还是官府,都要旧能的合作。
李提摩太同意了,他也不想给大明的赈济工作惹麻烦,因为他非常清醒的意识到,在这个混乱的时候,大明政府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东亚大6上唯一一个负责任,也是唯一一个能够负责任的政府了,此时给大明政府找麻烦,不利于赈灾。
至于当地的清政府,已经完全蹿失控状态,他们没有能力对千千万万的灾民进行管理,对外地来的流民,他们甚至表达了一定程度的敌意,给本地各乡各村都去了告示,让大家防备流民,对外地流民采然种严防死守的政策。
所以当地政府才默认了大明救济站的存在,因为他们现只要将流民赶到救济站,就能阻止这些灾民扰乱当地社会秩序。
当地官府的不作为,不负责,更映衬出了大明政府的负责态度,而通过一个个传教士的眼睛和嘴,将大明的形象传递到了西方社会,让大明的这斥灾行为,产生了一种意想不到的美誉。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