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南由玄德楼下面的一段石和砖建的墙垣开始,皇宫的建筑则点
缀着龙凤花样的浮雕,上面是光亮闪烁的殿顶,是用各种颜色的琉璃瓦建成的。宫
殿四周是大街,按照罗盘的四角起的街名。皇宫的西面为中书省和枢密院。在外城
的南部,朱雀门之外,有国子监和太庙。街上行熙来攘往,官家的马车,牛车,
轿子——轿子是一般行旅必需的——另外有由拉的两
车,可以说是现代东洋车
的原始型,这些车轿等在街上川流不息。坐着的牛车上,帘子都放了下来。在
皇城有个特点,就是必须戴帽子,即使低贱如算命看相的,也要打扮得像个读书。
殿试的子到了。皇帝任命欧阳修为主试官,另外若
饱学宿儒为判官。在读
书一生这个紧要关
到来之际,大家心中都是紧张激动,患得患失。过去多年来
三更灯火五更的苦读力学,都是为了这一时刻。考生必须半夜起身,天甫黎明就
要来到皇宫之外,身上带着凉的饭食,因为没考完是不许出考场的。在考试时,考
生要各自关闭在斗室之中,有皇宫的侍卫看守。朝廷有极严厉的规定,藉以防止纳
贿或询私。考生的试卷在到考试官之前,先要由书记重抄一遍,以免认出试卷的
笔迹。在重抄的试卷上,略去考生的名字,另存在档册里。考生在考完放出之时,
考试官则关宫中闺场,严禁与外界有任何接触,通常是从正月底到三月初,直到
试卷阅毕呈送给皇上为止。考生首先考历史或政论。次考经典古籍,最后,在录取
者的试卷已阅毕,再在皇帝陛下亲自监察之下考诗赋,然后再考策论。宋仁宗特别
重视为国求才,对这种考试极为关注。他派贴身臣仆把题目送去,甚至有时为避免
泄露,他还在最后一刹那改变题目。
苏氏兄弟都以优等得中。苏东坡的文章,后来欧阳修传给同辈观看,激赏数。
那篇文章论的是为政的宽与简,这正是苏东坡基本的政治哲学。不过,不幸有一个
误会。欧阳修对此文章的内容与风格之美十分激赏,以为必然是他的朋友曾巩写的。
为了避免招批评,他把本来列为首卷的这篇文章,改列为二卷,结果苏东坡那次
考试是名列第二。在仁宗嘉佑二年(一0五七)四月八,苏东坡考中,在四月十
四,他那时才二十岁,成为进士,在三百八十八
之中几乎名列榜首。得到此项
荣誉,于是以全国第一流的学者知名于天下。
苏东坡这个才气纵横的青年,这次引用历史事例,却失之疏忽,而且在试卷上
杜撰了几句对话。他发挥文意时说,在赏忠之时,宁失之宽厚,在罚罪之时,当恻
然有哀怜之心,以免无辜而受戮。他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皋陶
杀之,三。尧曰宥之,三。”这几句对白读来满好,显示贤君亦肯用不肖,使之
有一展长才之,这种史实颇可证实明主贤君用
之道。判官梅圣俞阅卷至此,对
尧与皋陶有关此事之对白,不敢公然提出查问,因为一经提出,即表示自己对年久
湮没的古籍未曾读过。苏东坡因此,才得以混过。考试过去之后,梅圣俞一天问苏
东坡:
“可是,尧和皋陶这段话见于何书?我一时想不起在何处读过。”
苏东坡这位年轻学者承认说:“是我所杜撰。”
梅圣俞这位前辈宿儒大惊:“你所杜撰!”
东坡回答说:“帝尧之圣德,此言亦意料中事耳。”
主考官录取一学生,即表示自己克尽其职发现了真才,二彼此之间即形成了
“老师”与“门生”终身不渝的关系。考中的门生要去拜谒主考老师致敬。并修函
感谢恩德。欧阳修为当时文学权威,一字之褒,一字之贬,即足以关乎一学之荣
辱成败。当年一个作家曾说,当时学者不知刑罚之可畏,不知晋升之可喜,生不足
欢,死不足惧,但怕欧阳修的意见。试想一想,欧阳修一天向同僚说的话,那该有
何等的力量啊!他说:“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
,使之出
地。”这种话由欧阳修
中说出,全京都
都知道了,据说欧阳
修一天对儿子说:“记着我的话。三十年后,无再谈论老夫。”他的话果然应验,
因为苏东坡死后的十年之内,果然无再谈论欧阳修,大家都谈论苏东坡。他的著
作在遭朝廷禁阅之时,有还暗中偷读呢。
苏东坡的宦途正要开始,母亲病故。根据儒家之礼,这当然是极其重大之事,
甚至官为宰相,也须立即退隐,守丧两年三个月之后,才能返回复职。东坡的姐姐
已于数年前去世,因此苏家全家三个男晋京应试之后,家中只有母亲和两个儿媳
。母亲死时还没听到京都的喜讯。苏家父子三
急忙返家,到家只见母亲已去,
家中一团纷,篱墙倾倒,屋顶穿漏,形如难民家园。
正式办完丧礼之后,他们在一山坡之下名为“老翁泉”的地方,挑选一处作为
苏家的宝地。这个泉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当地说月明之夜,可见一白发俊雅老翁
倚坐在堤防之上,有走近时,老翁则消失于水中。后来苏洵也葬埋于此,因为那
片地方的名称,苏洵通常亦称为“苏老泉”。
苏洵在祭妻文里说:
我知母心,非官是好,要以文称。昔余少年,游不学;我知子心,忧我泯灭。
感叹折节,以至今……有错其丘,惟子之坟。凿为二室,期与子同。……嗟余老
矣,四海一身。自子之逝,内失良朋。我归旧庐,无有改移。魂兮未混,不来归。
居丧守礼之下的一年又三个月的蛰居生活,是苏东坡青年时期最快乐的子。
兄弟二和年轻的妻子住在一起。东坡常到青神岳家去,青神位于美丽的山区,有
清溪池,山巅有佛寺,涉足其间,令
有游仙寻异超然出尘之感。东坡常与岳家
叔伯表兄弟等前往庙中游历,坐在瑞藻桥附近的堤防上,以野外餐饮为乐。在夏季
的夜晚,他坐在茅屋之外,吃瓜子和炒蚕豆。岳家为大家庭:有岳父王杰,两个叔
叔及其妻子儿。在岳家约三十个
之中,有一个小姐,名唤“二十七娘”,是命
定与苏东坡一生不可分的。
这时,老苏正在等待京中的任命消息。这时他接受官职并无不当,因为妻丧和
母丧不同。京师已经有巨官显宦答应提拔他,但是他已等了一年有余,尚无消息到
来。最后,终于有圣旨下降,要他赴京参加一种特殊考试。这一来,使此翁着了慌。
因为这时他已经有了一种惧怕考试的心理。他给皇帝上一奏折,谢绝前去,以年老
多病为辞。但是在给朋友的信里则说:“仆固非求仕者,亦非固求不佳者……何苦
乃以衰病之身,委曲以就有司之权衡,以自取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