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可以用简单而非专门的术语描写为——在于
努力少思索,以至一无所思。最后这无所思乃是最难做到的。最初是集中思想于一
点,这已经够难,因为
的
脑习惯于由这个思想转到另一个相关联的思想。使思
想集于一点还是最低阶段;再高一点儿,使专心于一点进而到一点皆无的沉思,最
后达到恍惚出神的愉快境界。
瑜珈的特点是全部身心的休息,再由于各种方式的控制呼吸以增加氧气的吸
。
这时胃中轻灵无负担,浑身处于一完全放松的姿式,
的呼吸,身体则保持于非
常容易得到氧气的状态,而同时并不消耗同等量的
力,而别的运动则不然,所以
说养生之道再没有如此理想的。因此,我们似乎可以了解,如果在万籁俱寂的
夜,
在家中练这种功夫,
的
脑可以锐敏到感觉出自身内在的生理功能的活动。因为
在最后阶段,
的心灵活动可以脱离自己而成为自己的观察者。在更为微妙的阶段,
心灵以旁观者之身,可以观察两个思想之间那段空白。最后阶段,在心灵里一无所
思,而能觉察比较微妙的次原子物质的形式,消除了一般
与自我的观念,这个阶
段各宗教皆有其不同的宗教解释。一种解释是个
的灵魂与世界灵魂完全的融合,
这正是印度教修炼的目标。但是,不管
对宗教的看法如何,瑜珈术使
获得的心
境,虽然与睡眠和自我暗示状态相似,还是不同于此等状态,因为心灵还保持完全
的自觉和反
的控制,而且瑜珈术的修炼者分明记得这种状态下发生的一切活动。
苏东坡在描写自己的修炼时,他发现瑜珈术有很多明确的特点。他控制呼吸,
似乎是脉搏跳动五次算呼吸的一周期。吸,停,呼的比率是一:二:二。停止呼吸
最长的时间是“闭一百二十次而开,盖已闹得二十余息也”,照印度的标准,较低
的限制,是大约一百四十四秒。像一般瑜珈的修炼者一样,他计算他的呼吸周期,
也和他们一样,他自称在控制呼吸时(吞吐比例规则)有一段时间完全自动而规律。
在集中注意力时,他也是凝神于鼻尖,这是瑜珈的一个特点。他也描写了一种为
所知的瑜珈感觉,在此一期间,心灵完全休息,再加上内在知觉的高度锐敏,他觉
察到脊椎骨和大脑间的振动,以及浑身毛发在毛囊中的生长。最后,在他写的那篇
“养生论”里,他描写此种状态的舒服,与从此种运动所获得心灵宁静的益处。
关于此种运动的心灵方面,他的修炼仍是瑜珈术。在给弟弟子由的一封短信里,
他描写正统瑜珈默坐的目的。他认为从感官解脱出来之后,真正体会到真理,或上
帝,或世界的灵魂,不是在于看到什么,而是在于一无所见。他致子由的信如下:
任
逍遥,随缘放旷,但凡尽心,别无胜解。以我观之,凡心尽胜解卓然。但
此胜解不属有无,不通言语,故祖师教
到此便住。如眼署尽,眼自有明,医师只
有除势药,何曾有求明药。明若可求,即还是务……夫世之昧者便将颓然无知认作
佛地。若此是佛,猫儿狗儿得饱熟睡,腹摇鼻与土木同当,恁么时可谓无一毫思念。
岂谓猫儿狗儿亦已
佛地……今
闭里捉得些子意何。……元丰六年三月二十五
。
据我所知,苏东坡赋给了瑜珈几项中国要素。他不但排除了那些弯曲腰、腿、
脖子等类似特技的动作,以及其他粗怪的扭曲动作,而且增加了定时的咽唾
,这
完全来自道家合乎生理的心得。他向张方平推荐他的修炼方法,在信里他这样描写:
每夜以子后披衣起,面东或南,盘足叩齿三十六通。握固闭息,内观五脏,肺
白肝青脾黄心赤肾黑。次想心为赤火,光明
澈,下
丹田中。待腹满气极,即徐
出气,惟出
均调,即以舌接唇齿,内外漱炼
,未得咽。复前法闭息内观。纳
心丹田,调息漱津,皆依前法。如此者三。津
满
,即低
咽下,以气进
丹田。
须用意
猛,令津与气谷谷然有声。径
丹田,又依前法为之。凡九闭息三咽津而
止。然后以左右手热摩两脚心,及脐下腰脊问,皆令热彻。次以两手摩熨眼面耳项,
皆令极热。仍案捉鼻梁左右五七下。梳
百余梳而卧,熟寝至明。
吞咽唾
是根据下面生理的推论,与道家五行宇宙论密切相关,我们未免觉得
怪诞,可是对相信此种宇宙论的
则颇有道理。苏东坡所写最难懂的一篇散文叫
“续养生论”,在这篇文章里,他把中国极其难懂的古语“龙从火里出”“虎向水
中生”解释得十分令
满意。苏东坡说,我们随时都在焚烧自己的
力,主要是两
种方式:第一:包括种种
绪上的纷扰,如恼怒、烦闷、
、忧愁等;第二:包
括汗、泪、排泄物。在道家的宇宙论里,火用虎代表,水用龙代表。代表火或控制
火者为心,代表水者为肾。根据苏东坡的看法,火代表正义,所以在心控制身体之
时,其趋势是善。另一方面,
的行动着受肾控制,其趋势则为邪恶(肾一字在中
国包含
器)。所以肾控制
体之时,
就为兽欲所左右,于是“龙从水中生”,
意即毁损元气。在另一方面,我们就受心火所引起的
绪不宁所骚扰了。我们怒则
斗,失望忧愁则顿足,喜则舞。每逢
绪如此激动,身上的
力元气则由心火而焚
毁,此之谓“虎从火里出”。照苏东坡说,这两种毁损元气都是“死之道也”。因
此我们应当藉心神的控制,一反水火正常的功能。而吞咽唾
是把心火向肾方面压
下去之意。
此外,道家还努力追求“外丹”,又名“方士丹”,也就是“仙丹”,就是长
生不死之药。像欧洲的炼金术士一样,中国道士求“方士丹”,一为变低级金属为
纯金,一为返老还童,恢复青春。也和欧洲的炼金术士一样,中国道士也主要用汞
的化合物来制炼。因为汞的特殊胜质,有如金属的光泽,重量大,其比重近于黄金
(原子重各自为二百、一百九十七),比较易于流动,和金属物如金与铜,因接触
而混合,还有变成气体、
末、
体等有趣的变化——因此,这种金属自然引起炼
金术士的注意,不管东方、西方,都认为是最容易炼成
造金的原料。在苏东坡时
代,中国的炼金术大部分是受阿拉伯的影响,就和欧洲一样。但是在汉代,却有记
载,说有中国
炼金成功,我们想大概是用金的化合物炼的。在晋朝有道士葛洪,
曾说用金与水银炼制成药,可延缓衰老或死亡。他说:“凡
木烧之即烬,而丹砂
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转成丹砂,其去几
木亦远矣,故能令
长生。”他又说丹分
为九品,按炼制程序而效力不同。最
者
服后三
成仙,最次者则需时三年。炼
丹之原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