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谷价太低。农民必须在低价市场将谷子卖
出,才能得到现款,可是农民须要缴纳的捐税现款却按粮价高时计算。结果,农民
欠一个粮税,却得卖两斗谷子才够缴纳。苏东坡给程之才写了一封长信,内容雄辩
滔滔,言词峻切,就仿佛以前上皇太后的表章一样,这样把此衙署积弊揭发无遗,
指为向农民纯然勒索。他请程之才和当地的税吏和运输官举行一次会议,并建议当
地政府当依谷物市价向农民征税。数月之后,他听说那三位官员已经决定向朝廷联
合呈请,他十分高兴。
 他现在开始关心惠州城的诸种改善革新事宜。他还是一秉过去喜
建设的天
,
经过与程之才、几位太守与县令会商,建筑了两座桥,一个在河上,一个在惠州湖
上。为兴建这两座桥,子由的太太捐出不少朝廷当年赏赐她的金币。在忙于进行这
项工程时,他又做了另外一件事,特别受地方居民的敬仰,就是把无主野坟的骸骨
重建一大家埋葬之。重新安葬之后,他写了一篇祭文,安慰那些无名死者。他相信,
那些死者不是平民,便是兵卒。他颇以那些骸骨有些残缺不完,必须合葬为歉,只
 希望那些
魂和睦相处,犹如一个大家庭一样。他又在城西修了一座放生池。这纯
 然是佛教思想,其基本观念是
回思想,相信那些鱼也许前生是
身。鱼类一放
此一放生池内,则生命安全无虞。那个池塘即名为“苏东坡放生池”,直到清末,
 当地士绅百姓,还保持在节庆之
,去买鱼放生的风俗。
他常对做些小事感到兴趣。一件新奇的东西,在几年之前很使他着迷,那时他
 正贬滴在黄州,那件东西叫做“浮马”,是
秧用的。
秧是累得腰酸腿疼的事,
农夫必须在水田中涉水而行,整天弯着腰肢劳做。浮马就像在水面飘浮的一只小船,
 农
可以坐在上面
秧,用腿当做桨移动,马
正好用来盛稻秧。这种东西既可使
工作进行快速,又可以节省劳力。他想把这种东西向南方推广应用。他对此事非常
热心,在给朋友的信里他多次提到。他给一位太守送行时,曾经告说他要推广浮马
的应用,并且说,为太守成功之道,在于“使民不畏吏”。
苏东坡既已失去权力地位,又为当政者所不喜,壮年时致君于尧舜与改变帝国
之命运等雄心壮志,已不复当年气概。如今只是惠州一国民而已,他的事也就是邻
居翟秀才和林太太的事,这位林太太是酿酒的,总是赊给他酒喝。他的朋友是道士
 吴复古、陆惟谦,和罗浮的僧
。他在学者、太守、县令之中,也有不少朋友。
他虽然不能做官,他还可以做个热心公益的国民。广州为广东之省会,近在飓
尺,太守王古也是他的朋友。苏东坡因为知道广州有瘟疫流行,就写信给王古,提
 议筹备一笔基金,做创立公家医院之用,就和以前他在杭州所力的一样。广州
和
 杭州
一样,也是以饮水问题为苦,疾病易于流行也与此有关。他认识一个道士,
 那个道士有一套引山泉
广州城的完整计划。广州城内有一
好井,只能供官家用。
不过,广州城七里之外,在一个比广州尚能新居多的地方,有了良好的泉水。苏东
坡把那个道士的引水计划向王古提出,并且建议建设水管引泉水进城。水管可用大
 竹管做,此种大竹子在广东东部生产甚多。在山泉所在地须要建一石
水库,用五
 根大竹管从此水库引水到广州城中另一石
水库。苏东坡对水管的制造,说明得十
 分详细,因为他在故乡曾经见过。竹管接
处用麻缚紧,外面涂上厚漆,以防漏水。
 每一段竹管要开一小
,以竹撅堵塞,倘竹管之中有闭塞不通,便打开此小
检查。
他估计约有一万根大约即可敷用。但是这些大竹管必须时常检查,也要按期换新,
就如同现代铁道的枕木一样。必须有官吏时常视察,每年必须从广东东部采购此种
 大竹筒备用。他怕给他朋友招不必要的麻烦,他告诉王太守切莫让
知道是他出的
主意,因为当权派对他厌恶。但是王太守后来却因“妄赈饥民”之罪而被革职。
[记住网址 龙腾小说 Ltxsfb.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