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然没有把握。他刚一到达,说要以惠州为家。可是他却永远
不知道下一步会被派往何处。他若能一直在惠州住下去,他自可把孩子们全家自宜
兴迁来。在绍圣二年(一0九五)九月,朝廷有皇家祭祖大典,按习俗,应当实施
大赦。那年年终,他听说元佑诸臣不在大赦之列。这消息至少有镇定剂的功效,使
他觉得心
更为安定。他写信向程之才说:“某睹近事,已绝北归之望,然中心甚
安之。未话妙理达观,但譬如原是惠州秀才,累举不第,有何不可?”又在给至
孙娜的信里说:“今者北归无
,因遂自谓惠
。”给曹辅的信内说:“近报有永
不叙复旨。正坐稳处,亦且任运也。现今全是一行脚僧,但吃些酒
尔。”
现在一切既已确定无疑,苏东坡决定自己盖房子住。那年年底,他给王巩写了
一封长信。他说:“某到此八月,独与幼子三庙者来,几百不失所。某既弃绝世故,
身心俱安,小儿亦超然物外。非此父不生此子,呵呵。子由不住得书,极自适,余
无足道者。南北去住定有命,此心亦不念归。明年筑室作惠州
矣。”
次年三月,苏东坡开始在河东四十尺高的一座小山的顶上盖房子,离归善城的
城墙很近。经过周期
的战事与
坏,这栋房子倒一直保存到现在,
都称之为
“朝云堂”。在苏东坡的作品里,这栋房子叫“白鹤居”,北望可见河上风光,河
水由此折向东北流去。这栋房子占地约半亩宽,后面为山所限,前面地势陡然下陷,
当初设计此房子时,必须适应那有限的地皮,所以一
宽,一
窄。在城墙那边早
已有了两栋小房子。一家是翟秀才,一家是酿酒老
林太太。这两家既是苏家的近
邻,也是好朋友。苏东坡掘了一座四丈
的井,林翟两家也颇为受益。另一方面,
苏东坡却可以赊酒喝。后来,他又从此被调走,但还不断给此老
寄送礼品。
苏东坡盖的这栋房子十分
雅,共有房屋二十间。在南边一块小空地上,他种
了橘子树、柚子树、荔枝树、杨梅树、楷杷树、几株桧树和桅子树。他告诉帮他物
色这些花木的那位太守,要给他找中等的树,因为他已经老大,不能等小树长大,
大树又不易移植。倘若树大,苏东坡就告诉朋友在移树之前,先要标出范围。中国
移树的方法,是先所一条主根和一条中根,再用土埋起来,这样让树先渐渐适应。
在第二年,另一面的主根也须研断,再用土盖好。第三年,在树的四周围标好了方
向之后,再将树移植,栽种之时,必须留意仍然合乎原来的方向。苏东坡的思无邪
斋,现在是在白鹤峰上,另一间房子他名之为“德有邻堂”。孔子在论语里说“德
不孤,必有邻,”这个堂名便是由此而来。这两个堂名都是四个字,而普通都是用
三个字,苏东坡以四个字做堂名,居然开创了一时的风尚。邻
的房子在他的房子
后面的东北,完全被苏东坡的房子遮蔽住。他的前门向北,正对河流,数里乡野的
美景,一览无余,白水山和更为遥远的罗浮山的庞大山脉,也可望见。
房子上梁时他写的诗,描写从房子各方面所见的景色。上梁就等于奠基,是附
近邻居的一件大事。所有邻居都带着
和猪
前来道喜。写来供一般民众唱的喜歌,
一共六节,起
都用“起锚了”或是像莎士比亚诗里的“嘿喉”等声音:
“儿郎喂!东拉梁!
儿郎喂!西拉梁!”等语。
六节歌都是由东西南北四方描写风光,再加上向上看与向下看。东方山上,一
个寺院依偎在乔木参天的树林之中。在春季,苏东坡享受甜蜜的春睡时,他能听见
寺院传来的钟声。向西俯视,可以看见虹形的桥梁横卧于碧溪之上,每逢城中太守
夜间来访,他可以看见长堤上灯光明亮。在南方,老树的影子映

的清溪里,
在他的花园中,他自己种了两棵橘子树。最美的风景是在北面,河流往城镇婉转流
去,正好抱山麓而过。岸上附近,有一个垂钓佳地,他可以一整上午在那儿消遣,
忘记了时光的逝去。
他祈求上苍降福,祈求农民粮食满仓,祈求海上风平
静。乡间空气清洁,农
民可以常保健康,五谷丰登,林太太能有酒赊给他喝。最后为一切朋友祈福,愿大
家享福气,寿命长。但是,他自己又遇到十分痛心的事。在绍圣二年(一0九五)
七月五
,新房子尚未竣工,朝云得了一种瘟疫,竟尔身亡。他们住的是虐疾地区,
她得的可能是虐疾。苏东坡的儿子过并未在家,出外去运木材,朝云直到八月初三
才埋葬。因为她是虔诚的佛教徒,她在咽气之前还念《金刚经》上的谒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按照她的心愿,苏东坡把她安葬在城西丰湖边的小山邻上,离一座佛塔和几个
寺院不远。坟墓之后,山溪落下如瀑布,水流
湖中。坟墓在一个隐僻的所在,山
坡分数条岗棱自高而下,犹如衣裳的折纹。墓后是一带大松林。站在墓旁可以看西
方山岭后的塔尖,往左右两三里,有几座大寺院,游客可听见黄昏的钟声与稷稷的
松涛。邻近寺院的僧
筹款在墓上修了一座亭子,用以纪念朝云。
埋葬了三天之后,在八月初六,夜里风狂雨
。第二天,农
看见墓旁有巨大
的足迹。大家相信是有佛来伴她同往西方乐土去了。八月九
,夜里要念经超渡亡
魂。在典礼开始之前,苏东坡和儿子一同去细看那巨大的足迹。
苏东坡对朝云的
,不但记在墓志铭上,还表现在朝云死后不久苏东坡写的
两首词上。在《悼朝云》那一首里,他以朝云的幼子夭折为恨,不幸岁月无
,抛
而去。他只能诵小乘佛经以慰亡魂。朝云生在世上,想是要还前世欠下他的一笔
债。现在转瞬之间,她已不在,也许是进了极乐世界。佛塔去此坟墓不远,每
黄
昏她可以去听经访道,以慰岑寂。
苏东坡以前曾经写过三首极其
妙的词,记松风阁畔的梅花,足以显示他的诗
才。那年十月,梅花又盛放,他写了一首词,显然是以梅花象征长眠于地下的朝云。
那个象征至为相宜,因为月下梅花一向认为是白衣仙
,隐约朦胧,绝与尘世俗态
不同其格调。这首词的用语,既像是写花,又像写他心
的
。那首词是:
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花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常嫌
污,洗妆不退唇红。高
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丰湖过去一向是苏东坡喜
的野餐处所。朝云埋葬之后,他不忍心旧地重游。
他已经找圣洁之地把朝云埋葬,他二
共同开辟的放生池,就在下面,芳魂一缕,
举目下望,也可少得慰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