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从顶传来,刚刚尚能忍住笑意的一群
顿时
笑不已,连谢廷宥自个儿都绷不住笑得直喘气。吴东临也难得地掩唇一笑,手挽了个花,将玉笛别了回去。
众寻着声音往上走,却见一个老汉悠哉悠哉地坐在一块平整的大石
上,眼前搁着扁担,两
的篮子用透气的纱网子盖着。一看见众
来,他立时坐直了身,殷勤地招呼。
“贵们,橡子凉
儿要不要尝尝?自家做的,新鲜又爽
,包您吃了一碗还想再来一碗呐。”
众走了许久,正好也就在此处歇脚,吴东临说让他按着
来做,末了习惯
地问了一句:“多少钱?”
“十钱一碗。”老汉乐呵呵地说。
“你这卖得可就太贵啦。”沈若笙道,“就算是加了几样拌菜,这一碗凉不过也就六七钱。”
老汉指了指自己眼前的扁担:“嘿,老汉我一把年纪,辛辛苦苦把这家伙事儿给挑来,难道还不值三钱吗?”
这倒也是。沈若笙一想,便也不再争了。吴东临则是道:“旁都是在山脚扎堆,老伯倒是待得住。”
“待不住也没法子呵,那显眼的好卖出东西的位子,都是要收钱的,咱可没那些去打点,只好拾着。”老汉叹息一声,将凉
切了调好分于众
,“得了,不说这个,贵
们尝尝。”
他也是一把年纪的,见这几个年轻
前呼后拥、衣着不凡,到了地方也不像常
那样席地而坐,还有专
铺了毯子才落座,便知是来了大买卖,恭谨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奉承。
沈若笙一行端坐着接了来尝。用山泉水浸制的橡子凉,爽脆里还带着些微甜。酱汁更是为之增色,适度的酸让
胃
大开,生津止渴,对于游山的行
来说是极受用的。
“味道真好。”沈若笙由衷道,“我也做过橡子凉,但做出来有些涩涩的,并不像这样爽
。”
老汉道:“用橡子做必得先把果子换水浸几遍,才能去了涩味。这橡子凉凉拌爽脆,热炒起来
感却是软绵的,别有一番滋味,贵
们不妨买些带回去试试呐。”
沈若笙见他不易,而这凉味道也的确不错,便点
答应了,叫他包了一些让春云带上。
老汉咧嘴应了,手脚麻利地开始给他们装。沈若笙吃了两,忽然抬
对谢廷安说:“这个相公最好少吃一些。”
“嗯?不适合我用么?”
“泉水虽甘甜,却也寒生凉,凉
也是消暑镇渴的凉物,还是少吃些免得肚子受不住。”
“原来如此。”
谢廷安果然依言少食,不过剩下的也没有费,被双胞胎两个分掉了。
“看来老伯没有吹牛。”谢廷宥美滋滋地拍了拍自己肚子,“还真是吃了一碗还想再来一碗,我还没吃过这么好吃的凉来着。”
谢廷昭又哈哈笑起来:“这还多亏你的啦,不然咱们也不会顺着声音过来,你也吃不着啊。”
众又是笑了好一阵,在此处歇够了,又慢慢往山上继续走。
玉龙山并不算太高,但对于长期养尊处优的来说,爬起来就累一些。到了最后,谢廷安气喘地很明显,沈若笙也累得不行,连话都不愿讲。
吴东临常年在外奔波,这些路途是难不倒他的,谢廷昭和谢廷宥是没有一刻安生的主,出来就是为了撒欢儿,自然不嫌累。
最让意外的就是谢承玉了,这一路被蚂蚱吐了
水、
叶划了手指,又走了这么远路,却还是执着地跟在吴东临后面不远处,尽管他并不太回
看她。
艰难登顶后,将山下风景一览无余的辽阔让瞬间心
开朗,途中的艰辛也都变得美好起来。
沈若笙长呼了一气:“我还是
一回这样登山,虽然累,可也还怪有趣的。”
吴东临对此也有体会:“江南峰峦秀丽,几无起伏,初次体会江北山川壮阔,的确是气势大为不同。”
谢承玉便问:“那你更喜欢哪一种?”
吴东临对于她这种问法显得有些不满:“万水千山,各有姿态,皆有可之处,个
所好不过狭隘之见。”
谢承玉道:“是,你是博,我却狭隘,独
一种山……”她本像是负气了同他争执,却突然又嘻嘻笑了,低声说,“共你一同置身其中的那种。”
吴东临心一动,看着她的笑脸,看见风拂过她耳边的发丝,手不自觉地想去拂,在将触到那张吹弹可的笑脸时,却又忽然改了方向,向着她的额
敲去。
“嘶……嘛敲我
!”谢承玉抱
不依。
吴东临道:“油嘴滑舌的学的哪个酸戏文的桥段,真当自己是风流倜傥少年郎了?这是一个闺阁子该说的话么?”
谢承玉笑着吐了吐舌,果然不再说了。
临下山时,吴东临与谢廷安在山顶诗壁上题诗为念,谢承玉也要凑热闹,信手写下一行簪花小楷——“山水不足重,重在与君同”。写完还着意看了吴东临一眼,笑得颇含意。
吴东临面无表,下笔的第一笔那微显颤抖的笔触却是彰显了心里的不平静。谢承玉期待地看着他,还望他能以诗相和,然而最终却是失望结尾。
“世间风景自有异,浓淡相宜皆欢喜。”
这就是还在说她狭隘的意思吗?谢承玉失了笑容,扔了玉笔先一步下山去了。
然而她没看到诗的后两句。
“若无知己共此醉,山水过尽不须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