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安国公世子,当今太后封清慧的嫡亲侄子封少英。
如今太后垂帘听政,安国公一家势力水涨船高,谁也不敢得罪。但那两个少年正是青春叛逆、胆大包天的年纪,闻言不服气地道:“我们说我们的,关你什幺事!”
封少英道:“我是看在大家在一个书院读书的面子上才提醒你。诚王可不是好惹的,你最好管好你的嘴巴,小心惹祸上身!哼!”说完封少英也不再理会二人,一抽马鞭跑远了。
他可不会忘记当初梅大学士的幼子梅毅被诚王抽的脸上开花的模样。
封少英今年十六岁,在杨固还是太子时曾是他的伴读。当时除了封少英之外,还有梅大学士的幼子梅毅及另外两位大臣的儿子。
皇宫里的皇子少,正经说起来需要念书的只有杨铮和杨固两个。但杨铮实在是聪明早慧,根本不去听太傅上课,就算偶尔上了课也是在发呆。太傅并不勉强他,因为杨铮十岁那年太傅就亲口对皇上说,对诚王他已经无可教授。
皇上对自己的弟弟还算了解,知道他天生就比常人聪明,但也没想到会聪明到这个地步。听了太傅所言,不由有些不信,就亲自把杨铮叫来让他背书提问,考教了一翻,结果杨铮全部都答了出来,直到后来皇帝也问无可问了。
看着如此聪明绝顶的弟弟,杨荣当时难免嫉妒了一把有些人天生灵窍就比常人多。不过从此也不再逼迫杨铮去御书房念书了,杨铮在宫里的日子也越加随意。
因杨铮性情孤僻,并不想要什幺伴读,皇帝曾经给他指了几家弟子,全被他给拒了。因此在御书房念书时,杨固身后跟了四个‘保镖’兼‘小弟’,杨铮却一个都没有。但杨固会让杨铮一个人孤零零地坐着吗?答案当然是……不可能!杨固自己屁颠屁颠地坐在杨铮身旁。杨铮不在,他就是御书房的老大。杨铮一来,他就自己自动降成了诚王的太子小弟了。
当时封少英几个伴读都看不惯杨铮那一脸‘拽拽’的模样。虽然他身为诚王身份高贵,也很得太子看中,但封少英几人也不是平头百姓,各顶个都是皇帝万里挑一给儿子选的权贵家庭中的优秀子弟,难免都有些心高气傲。
他们见诚王上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每次来都很出风头,深得太傅们的喜爱,所有功课都比他们出色,很轻易地就将他们这几个伴读甚至连同太子一起甩出十条街去。太子虽然不计较,但这几名伴读却是暗暗有气。
梅毅私下里和几人商量,要‘教训’一下诚王。当然不会明着做,只是暗中下点绊子而已。对他们这种大家族长大的孩子来说,玩些阴谋诡计啥的简直是小意思。而且诚王的身份摆在那里,他们也不是没有分寸的孩子,不会傻乎乎地真和诚王对上。
09
诚王每次来御书房,身边只带着一个小太监。那个小太监似乎有些傻,反应总比别人慢半拍,也不知道诚王是怎幺看中他的。
这个小太监的基本任务就是帮诚王拎书包、送个点心、传个令跑个腿什幺的。诚王在御书房里念书时,他就坐在外面廊下的台阶上打哈欠发呆,听候诚王的召唤。不过诚王很少使唤他,只有中午午膳后,会吩咐他去取些点心来。
这日午膳后,小太监听从诚王之令,回他们谦怡宫取点心。谦怡宫是萧太后发话后,皇帝给幼弟新迁居的宫殿。宫名是杨铮自己改的,里面的东西一水都是宫里最好的,皇后亲自挑选的,全都不在太子之下。而且谦怡宫有自己的小厨房,里面的御厨水平很高,尤其善于做点心。因为诚王胃口不大,每顿饭只吃一碗,饿了便吃些零点,所以点心是常备的,花样最多味道也最好。
诚王每次让小太监送点心来,都是满满一大食盒,先敬给太傅们,再给太子,然后是他自己,其他人却是没份的——不是诚王小气这点东西,而是每日下午皇后也会送甜点来。
杨铮一向心思缜密,知道皇后在帮儿子笼络伴读。他可以孝敬太傅,因为这是尊师之道,也可以和太子分享,这是友爱与敬上之道,但却不能把手伸过界,因此一向与太子的伴读们保持距离。
那小太监虽然有些傻乎乎,但力气却很大,拎着一个有他半个身子高的大食盒也不觉得吃力,走得很快,步伐很稳。
他转过长廊一角,快要走进御书房所在的花园时,忽然一个小宫女从另一边拐过来,与小太监直直撞上。
那小太监看上去憨傻,谁知反应极快,竟然身子一转,抱着食盒骨碌骨碌往后旋转了两圈,站定之后晃都没晃一下,没有被撞倒,可见其下盘功夫十分厉害。
那小宫女见状眼里闪过一抹异色,却很快敛去,笑嘿嘿地道:“小豆子,你这是干嘛去啊?”
小豆子挠挠头,傻傻地道:“给诚王殿下送点心。”
那小宫女道:“累不累,你看你头上都是汗。来,把食盒放下,姐姐帮你擦擦汗。”
小豆子并不认得那宫女,但见那宫女笑面如花,手中的香帕散发着暖暖的味道,熏得他有些晕陶陶的,也不知道怎幺的就放下食盒,任由那宫女拉着他的手帮他擦汗。
小豆子脸涨得通红,脑袋晕晕的,感觉那宫女细嫩的小手带着香帕,在自己脸上仔细地擦抚,心口紧张得怦怦直跳。但他紧记着诚王的吩咐,不过片刻就反应了过来,往后退了几步,慌里慌张地道:“我、我还要给殿下送点心。先走了!”说着抱起食盒低头快步跑走。
那小宫女也没拦他,待他走得没影了,才对柱子后面一人小声道:“都办好了?”
躲在柱子后面那人点点头,两人对个色,便各自向不同的方向匆匆离开了。
小豆子抱着食盒来到御书房,杨铮淡淡扫了他一眼,无视身后暗中流露出看好戏模样的梅毅等人,如往常一般上前取出食盒最上层的点心,双手奉给首座上的太傅。
御书房的太傅有王、齐、常三位大学士,他们都知道诚王最是尊师重道,礼敬有加,每次来听课都会准备点心奉上,因而都习惯了。
当日授课的常太傅接过诚王的点心,抚须微笑道:“诚王有心了。”
杨铮眉目清俊,恭敬地道:“太傅辛苦了。今日做的是梅花捞,解暑清心,请太傅尝尝。”
他与太傅说了几句,退回位子,杨固已经自动自发地拿了自己那份,一边往嘴里塞一边笑嘿嘿地道:“皇叔,还是你那里做的点心最好吃了。”
杨铮淡淡一笑,道:“快吃吧。”
此时是休息时间,皇后送的点心到了,梅毅等人聚在后面一边聊天一边吃东西,封少英坐在另一边,看着他们凑在一起挤眉弄眼暗中交流,心下皱了皱眉,却没参与进去。
用过点心,休息时间结束,太傅继续上课。梅毅等人都在等着看‘好戏’,谁知一下午过去,啥事都没发生,平静一如往常。
几人傻眼,课后聚在一起暗中嘀咕:“那泻药难道没有下进去?”
“不可能。事情安排得妥妥的,小直子说绝对下进去了,就在第一层食盒里,不会有错!”
“那……莫非是药效过期了?”
“不会吧?那可是我这两天刚弄来的,药堂里的掌柜说了是新配好的,量他没那个胆子糊弄小爷我!”
“那是怎幺回事?”
梅毅等人莫名其妙。诚王的食盒第一层是给太傅的,第二层是给太子的,最底下一层才是留给自己的。他们没胆子把太子牵累进去,因而只是准备了一些泻药下到第一层,想让太傅吃了拉肚子。今日授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