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o、壁题心,笔化龙
泽名一直老老实实以此修炼,本就是山中一道,以他的修为也不可能如师尊那般写出那么非凡的气韵。01bz.cc成年之后,
的笔迹已经定型了,字怎么写都是那样,无非是更为工整一些而已。如此虽能得金丹九转圆满,却无法突
修为大成之境。
可以想象一个手中的笔总是那么难以落下,每次都不追求字能写成什么样,只求能把它写完而已,却从未在修炼之外好好的去学习书法。当成年之后笔迹定型,又如何做到形皆妙呢?和光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却有点晚了,于是重症下猛药,他收集世间各类名家书帖,就让泽名专修书法十年,体会那意境气韵,并直言泽名所缺何处。
寻常想练成一代书法大家,哪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一个成年
扭转已形成的风格呢?泽名后来在题心壁前
妄,妄境中临帖、创作,甚至成了中国有名的书法大师。可是每每出离妄境来到题心壁前,写下的一幅幅字还是不能令
满意。就这样习书十年后,泽名终于
妄大成,那时他已经四十五岁了。
和光介绍了泽名当初在题心壁的修行经历,成天乐等半天都没说话,一方面是在感慨和思考,另一方面也不太好发表过多的议论。泽名就是履世的师父,和光前辈尽可以评说自己的徒弟,但晚辈若是在这此品
论足,未免不合礼数。
和光还说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就是泽名的妄境,他指出了泽名修行所缺。泽名则在妄境中临帖创作,甚至成了中国有名的书法大家。这样的妄境一定持续了多年。但修炼化妄之法,并不是一味于妄境中定。在
妄之前仍然有个过程,不断的出离妄境回到现实再进
妄境,就如在两个世界之间反复穿越。
只有那些受妄境所困或者沉迷于妄境不愿脱身者,才会一味定坐于妄境中,每当气耗尽才会回到现实,待涵养恢复后又再度妄。对于这种
而言,
世间的一切已经不能使他们流连,那妄境中的感受才是他们这一世的追求。这样的话很难
妄,甚至会在妄境中直至寿元的尽
而坐化。
如此亦可见妄境的凶险。但在外看来这是凶险,但在
妄者本
看来却未必,他们享有的
生时光与现实中是一样的,而且一生终于获得了心想事成的无上满足。有些
是自己堪不
也不愿意堪
,而还有一些
是缺乏点醒。
成天乐也曾遭遇了无声无息的凶险,被妄境所困不得脱。不是他自己要沉迷其中,而是自以为已经出离了妄境回到了现实,其实还是妄中之妄,这段经历他没有对任何讲过。自古弟子妄境可以不言、师父也不会勉强追问。但泽名显然说出了自己妄境中的某些事
,或许是觉得这些没必要隐瞒,或者是有必要向师尊请教,而和光今天也转述了。
过了好半天。还是成天乐首先开道:“前辈点化之妙,令晚辈
感敬佩!这次拜山不知能否有缘见到泽名真
?”
履世赶紧解释道:“师尊最近很忙,并不在山中。他前不久当选了中国书协副主席。这两天在纽约访问呢,正举行一个大型的个书法艺术展。”
成天乐吃了一惊。心中的感觉难以形容,而姜璋则“啊”的一下惊讶出声。和光却笑吟吟的看着史天一道:“这位题龙山的小道友。你所修法诀得有自题龙山传承,一心想重振题龙山宗门,可知题龙山为何要叫题龙山?”
题龙山位于云贵处,是一个修行门派之名,并不是一座山的名字。它的宗门道场当然是在一座山中,可那座山根本无名,史天一就是当地山村里的孩子,也从来没听说过附近有题龙山这个地名。他很恭谨的答道:“本门创派祖师,法号题龙真
,所以宗派亦名题龙山,就如正一门师祖为正一真
。”
和光意味长道:“正一这个法号,是当年唐明皇册封的,原因很复杂。而你已经进
正一三山好几次了,但还是第一次来这题心壁吧?三百六十年前题龙山的创派祖师韦宗达前辈,也曾像你今
这般到正一门拜山,来到这题心壁前。他不仅是名江湖散修,而且是一位有名的画师,曾在这题心壁上画了一条龙,由此有所悟,离去后不久便创立题龙山一脉,并自号题龙。”
成天乐等又吃了一惊,没想到今天史天一
正一三山,竟追溯到了宗门的源
。史天一的感觉更是震撼万分,赶紧上前向着和光真
以及他身后的题心壁下拜道:“晚辈竟从未听说过,多谢前辈今
告知!”然后又顿首数拜。
等史天一拜完之后,和光一挥袖将他扶起道:“如果你打开宗门道场,见到了题龙山历代典籍,自然就会清楚这一段记载了。……我早先就听说有一名题龙山弟子在芜城修行,后来你又数次进正一三山,今
算是缘法已至。”
史天一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只得拱手再拜。和光又对成天乐道:“成总,今天来了就是有缘,怎可过此壁而不留痕呢?也写一篇吧,让老道我开开眼界。”
履世也说道:“对对对!成总来到这题心壁,怎么也得题一篇,晚辈也很想欣赏成总的手笔。”
成天乐想推辞也推辞不掉了,因为和光已将手中那根丈二竹竿递了过来,分明就是要考考他的意思。这位前辈讲了这么多事,又亲自写了那么一篇妙的书法,成天乐评点得
是道,但总不能
说不练吧?
他只得说了声惭愧,接过竹竿行了一礼,迈步走到了水潭边。成天乐可没学过霄天雷术更没有出化的境界,好在就如他刚才所说,这石壁题书不同的修为有不同的写法,伸手将竹竿
进池中蘸水。
这竹竿上也没绑棉花团,怎么能沾起来水呢?只见他将手一挥,竹竿离开水面时末端就包裹着一团海碗大小的水滴,就像透明的棉花糖,再将竹竿一抖,那“棉花糖”化做了笔毫的形状,还在不停的流动运转中。
这一手凝水成笔锋的功夫,比激雨箭等法术更高明,看上去不动声色,但对识的控制要求却极为
微。这不像斗法攻击只是一瞬间的事,要持续不断的运转识定在这种状态中,元中也要凝炼出这样的笔锋。
但这对于成天乐不算什么困难,他修行门之初最擅长就是识
微控制,而且元中也清晰凝炼出了一个姑苏画卷世界,何况区区这支描画之笔呢?紧接着笔锋落到石壁上,成天乐的色却微微一怔。这片石壁的质地很特别,根本就不沾水。
水落在上面感觉就似水银一般,假如用一桶水泼向这一片石壁,瞬间就会倾泻而下一滴都不会沾湿。成天乐原打算利用石壁上的湿痕定祝寒迹的,这就有点麻烦了,既然那石壁不沾水,根据表面张力的原理,就算他凌空定住了水滴,那每一道笔划都会自然缩成一个校寒珠。字不成字,落多少笔就会凝成多少滴水珠。
如此只得另用手段了,他不仅要在石壁上定祝寒滴,还要将水滴的形状凝炼成每一道笔划的样子。不只是一笔,他还要写成完整的法诀,每写一笔,元中就要凝炼出一道水迹,并施展法力落于石壁。
只见他一笔一画的在题心壁上写下:谷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这是《老子》的第六章,成天乐连连落笔一气呵成。和光真走到石壁前,看着那些字迹问道:“道德经八十一章,成总为何偏偏要选这篇‘玄牝诀’呢?”
成天乐很实在的答道:“原来它叫玄牝诀?我以前倒不清楚。是因为这章最短,只有十三个字。”然后又补充了一句,“我对这章也最有感触。”
和光以赞许的眼光点了点道:“成总是个简单实在的
,你自己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