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流泪拜道:「多谢皇上」
····第二天早朝,赵王看着殿下众臣,说道:「众卿家,吏部张尚书前日病逝,兵部王老侯爷年事已高准备辞去尚书一职,这两部不可一日无人哪」相国方令信早已想让族弟方令明任兵部尚书一职,听赵王提起,快步上前道:「臣举荐……」赵王摆了摆手道:「相国不用着急,朕已定下人选,相信相国所荐之人会与朕所定是一样的」「传旨,封平原群太守楚名棠任吏部尚书,北疆大营统领郭怀为兵部尚书,两人火速赴京上任」此言一出,朝堂顿时一片喧哗。
北赵太祖平定北方后,对先朝的官制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将之前的太傅和三公改为「三相」,即相国、太尉、司徒,取消尚书台,将之按职能一分为六,即兵、吏、民、刑、礼、工六部,各部主官为尚书,下设四侍郎、二十四令吏,其余官职变动不大。
地方官职取消州,改设郡、府、县,中、小郡则只设郡、县。
军队主要设北疆、西线、南线三大营,几乎聚集了赵国八成兵力,最高长官为统领,下辖两副统领、前后左右四将军、十数名偏将、校尉、都尉,各郡驻军亦设大营,最高职为参将,按各地所处分属于三大营管辖。
而在朝中,「三相」除相国为百官之首外,太尉、司徒虽名为分管六部,却无多少实权,而真正处理事务的是各部尚书,权力极大。
历年来各部尚书宁在尚书位上退隐,也不愿为太尉、司徒。
楚名棠和郭怀都末到四十岁,在朝中资历不深,听皇上下此旨意,殿下顿时一片喧哗,有四五位大臣同时出列反对。
方令信看了眼站在对面的刑部尚书楚名亭,默默地退了下去。
皇上居然没有与他和吏部商议就徒然下此旨意,看来他是心意已决。
再说无论资历还是才能,楚名棠和郭怀几无可挑剔,完全胜任这两职,如果想反对只能从歪理着手,可堂堂相国岂可自堕身份,只能寄期望于其他大臣了。
刑部尚书楚名亭冷眼看着,不久前琳贵妃曾托人跟他说过,想请皇上将她哥哥楚名棠调任到朝中来,希望楚氏家族能从中斡旋,他轻笑了声说了句一朝两尚书难免惹人非议,便婉拒了。
楚名亭对这一对楚氏兄妹总觉得说不出的讨厌。
当年他倾慕靖北侯王烈的长女,不料王大小姐居然喜欢并嫁给了楚名棠这个乡野匹夫,着实让他怒不可遏;而楚琳一个村女竟深得赵王的宠爱,而且对皇上影响如此之大,当庭下旨要调楚名棠入京,更让楚名亭愤愤不平。
赵王见这么多人反对,拍案怒道:「楚名棠任平原太守已快两任,深得郡内百姓爱戴,何来资历不高、能力不足一说?郭怀在北疆大破胡蛮十万大军,斩杀胡蛮单于,裂土封王都够了,难道还当不得一个尚书?」楚名亭忽出列拱手道:「皇上,北疆大营郭统领功高盖世,战绩彪炳,王老侯爷引退
,理应由他接掌兵部尚书一职。
可平原郡楚太守臣以为暂不宜回京,这几年南齐鄂亲王执掌军政大权,励精图治,扩军造船,对我大赵颇有不轨之意,而南线大营杜统领亦已老迈,楚太守留任平原郡正可协助其积极备战,以防不测」
几名楚系的大臣随即出声附合。
工部侍郎方令白冷笑一声,出列道:「启奏皇上,楚大人忧心南齐固然值得称道,可我大赵真正心腹大患乃西秦。
方统领驻守西线已有十余年,力拒秦军于国门之外,劳苦功高理应给予重用。
而郭统领去年与胡蛮一战,将匈奴一族几尽数歼火,自此北疆至少可保十年安宁,如此大功不可不赏,可北疆大营也是元气大伤,郭统领岂可轻易离任?况且从西线抽调至北疆的五万精兵已死伤殆尽,臣以为不如将郭统领派遣至西线大营,集北疆西线统领于一身,尽快为其补足新兵,加紧操练,以备迎战西秦虎狼之师才是」
楚名亭讥道:「方大人真是好心思啊,放着功勋卓着之人不用,却任命一碌碌无为之辈,倘若真是如此,岂不叫天下人齿冷?」
「你……」
两派官员争相攻讦,吵成一团。
赵王大怒,一拍桌案:「住口」
「身为朝廷重臣,竟如市井之徒不知轻重,成何体统!」
赵王沉声道,「来人,拟旨:任命郭怀为兵部尚书,北疆大营统领一职由原副统领孟德起接任」
「另,」
赵王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南线大营杜卫统领前日上奏,自陈年老体弱欲辞去统领一职,朕已准奏。
众卿既是均认为平原郡太守楚名棠不宜为吏部尚书一职,那就由他兼任南线大营统领,即日上任」
不等阶下众臣有何反应,赵王站起身来:「朕意已决,不得上奏。
退朝!」
就这么转身走了。
大臣们从末看到皇上象今天这般强硬,不由面面相觑。
方令白走到兄长方令信身边,轻声道:「大哥,你说这事……」
方令信微微摇头:「回府再慢慢商议吧」
楚名亭站在那里呆了半天,没想到争来争去竟是这种结果,忍不住偷偷向方令信看去。
方令信似有所觉,转首看了他一眼,一脸的嘲讽之色。
回到宫内,赵王笑着对琳贵妃说道:「爱妃有三年末曾探过亲了吧,朕准你去平原郡省亲」
····
楚名亭坐在马车内,想着今天早朝上的事,恨恨不已。
不知道皇上是怎么想的,居然将楚名棠封为南线大营统领。
这样一来,楚名棠不仅掌握着平原郡,还控制着赵国南线大营十万骁骑军、八万水军,管辖长江沿岸三郡千余里的防务。
南线大营统领的级别要比郡太守要高一级,虽说一个主政,一个主军,两者并不隶属,但一旦有战事,楚名棠便可轻易控制南部三郡,就算平时无战事,另外两郡的太守可都是镇北侯王烈的门生,对王家忠心耿耿,楚名棠以王家大女婿的身份,那两郡的太守肯定对他俯首听命。
「王家,王家」
楚名亭闭着眼睛默默念叨着,这是他心头最大的痛,当年他倾慕王家大小姐,在楚王两家几乎是公开的秘密,两家的长辈甚至已默许,但一切都在那乡野匹夫中了状元后改变了,王家小姐喜欢上了楚名棠,镇北侯王烈那老匹夫不知出于何故居然也同意了。
如果是自己娶了王大小姐,楚名亭一拳狠狠地砸在车壁上,相国那位子怎会轮到方令信头上。
车夫被车内巨响吓一跳,问道:「老爷,有何吩咐?」
楚名亭也觉得自己失态了,定了定,说道:「没事,回府吧」
最^新^地^址:^
楚府位于上京城西,是城西最大的一个府第,朱红门上斑驳的痕迹似乎表示着楚府的百年历程,只有太祖亲笔题写的「逍遥侯府」
的横匾依旧灿灿如新。
楚名亭走进府里,一旁的仆人走上前来禀报,老太爷回来了,在书房等他。
楚名亭一惊,父亲前些日子回乡祭祖,怎么这么快回来了。
当下不敢怠慢,连忙向书房走去。
楚天放,楚家当代的宗主,正坐在书房中看着书。
已经六十多岁的人了,虽然退隐多年,可依然精抖擞看不出什么老态。
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