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
临安城。
“起驾!”小太监清脆的喊声在临安宫殿檐下响了起来,窸窸窣窣的,太监宫女们从殿旁涌了出来,抬着天子舆驾,伺候大宋皇帝陛下上乘,往前殿走去。
大宋皇帝宋理宗赵昀坐在舆驾上半闭着眼,撑着颌不知道在想什么,手掌缓缓抚摩着冰冷的大理石扶手,半晌之后,突然叹了口气,睁开了双眼,看着这熟悉到厌倦的皇宫景色,想到后宫那些庸脂俗粉,不由得轻轻摇了摇头,脑海中满是那日谷中车厢中女子的身影,虽末曾见到面容,可那双雪白修长的玉腿,杨柳般的腰枝,还有那种让人闻了变心醉的成熟女人体香,都让自己难以忘怀皇宫正殿之中,大内太监总管董宋臣持拂尘而出,清声诵道:“陛下驾到。
”下方已经候了许久的群臣们整肃衣衫,拜伏于地,山呼万岁。
赵昀看了这些臣子一眼,缓缓地走到龙椅前坐下,说道:“都起来吧。
”“别的事都议妥了,就是这与蒙古人的协议,此事若能定下来,便可太平一阵子了,也好休养生息,只是那边要求我们派一个能代表我大宋的官员去会谈”赵昀的精似乎显得不大好,半倚在龙椅上,“诸位大臣,可有合适的使节人选?”孟之经位置有些靠后,瞄了一眼队列前头,发现丞相贾似道也在望着自己。
二人眼光一触,微微一笑。
“禀圣上,臣以为,太府丞廖莹中素有贤名,且行事利落,实为佳才,若任廖莹中为此次回访使臣,最为合适。
”抢先出来回话的,是贾似道的门生,而那位太府丞廖莹中,正是贾似道的死党,也是闻名天下的书刻家,贾似道暗中很多手段需要的伪造文书,便是出自此人之手。
如今和蒙古的谈判已经谈妥,忽必烈开出的条件皇上也已经点了头,此番出使,明面上是和谈,但其实更是密谋,两边各自都是心照不宣,此行更有孟家两个孙子一同,安全上自然没有问题。
等谈判回来,如此大功,回来必定有擢升,这也正是贾似道为廖莹中谋划的。
__rr(ns);
“臣同意”孟之经上前附和道。
孟之经一开口,殿上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丞相和禁军总指挥都发话了,文武两大人物都赞同,即便有异议,也没有人敢当面提出来,众臣似乎都默认了廖莹中出使蒙古的提议,就连廖莹中自己也开始准备领命,心中高兴的盘算着自己回来后能升个什么职位。
就当众人都以为此事便要定下来时,此时队列里却有一人出来,沉声说道:“臣提议襄阳太守吕文德,出使蒙古。
”群臣断然料不到,居然有人会甘愿得罪贾似道和孟之经这两位当朝的大红人,无数道眼光投注在他的身上,才发现说话的原来是遥郡刺史官高达。
话说这高达也是如今最有名气的年轻将军,襄阳一战指挥百名强弩手大破蒙古三千薛怯军,被当今圣上亲自接见,封为带行环卫官,统领臂营,与孟珙将军的亲传弟子李庭芝并称为大宋双虎。
眼前这位高达是武将,并且深受圣宠,自然不用买大多数文官的面子,甚至贾似道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只是众人不解,为何这高达敢驳了孟之经的面子?要知道这可是孟珙将军的长子,号称武功第一的禁军总指挥。
听到这个提议,贾似道面色不变,十分宁静,孟之经显然也没想到这个有高达这么个意外,微微无奈一笑。
由于刚才已发表过意见,二人自然是不方便再说什么,但自有手下的官员替他们办事,
只听得殿前一阵议论后,有臣子沉声说道:“臣以为不妥,吕大人常年在军中,虽有战功,却末有丝毫官场磨砺,此番出使蒙古,乃宣扬国威,停战结交之大事。
吕大人只怕难以担当此等重任,反观廖大人一直在朝中为官,沉稳妥帖,此行前往蒙古,应能一路顺畅。
”
廖莹中偷偷和贾似道对视了一下,知道自己得主动一些,迈出队列,躬身请命道:“臣,愿请命为国效命。
”
高坐在龙椅之上的赵昀,看着下方臣子们的表演,唇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挥挥手让廖莹中退了回去,轻声说道:“此番蒙古之行,诸位都以为廖莹中比较合适?”
“是,陛下。
”臣子们齐齐躬身及地,尾音拖得老长,似乎已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而提议吕文德出使高达,有些意外地看了皇帝一眼,赶紧把眼光缩了回去,心道这朝廷文臣都是贾似道的走狗,眼下人们都一致认为廖莹中这个废物更合适,估计陛下也会改变心意吧,只可惜兄长满腹才华,却始终受不到重要原来襄阳一战后,吕文德非常重视高达所表现出来的才能,本想笼络为亲信,不料二人越谈越投机,最后竟结为异性兄弟。
“朕,倒与诸位卿家看法有些不同。
”
殿上马上变得安静了下来,只听着赵昀清淡的声音在宫中回荡着:“廖莹中和吕文德都是我大宋的良才,只是二人一文一武,均略有不足,此番出使蒙古议和,乃是我朝这些年最重要的大事,需派文武全才的人去方可。
”
最^新^地^址:^
听到此处,众人才明白皇帝陛下竟是早有了主意,只是不知道皇帝陛下属意何人,当朝要论文韬武略,自然以孟之经孟大人为首,只是以他的身份地位,出使蒙古显然是万万不可能的
赵昀淡淡看了群臣一眼,继续说道:“此次出使,一方面是签订合约,但也要扬我国威,不能让蒙古人小瞧了我们,选一个襄阳一战中的英雄最为合适,朕看来,郭靖有勇有谋,忠心可鉴,在民间也颇有威望,而且那郭靖是在蒙古长大,对那地方也熟悉,乃是此行的不二人选,这差事就交给他俩去办吧。
”
陛下说行,那就一定行,群臣都了解这位皇帝陛下的脾气,谁都不敢多言
“贾丞相”赵昀看着站在最前面的贾似道,面无表情的道。
“臣在。
”贾似道听到自己的名字,微微一震,赶紧出列。
“朕听闻你的小儿子最近正和黄蓉女侠学习,想来定有收获,此行不妨让他与郭靖夫妇一同前去,也好锻炼下,年轻人,是该磨砺一下了”,赵昀笑了笑,继续道:“朕要你的儿子担这个差事,你有没有什么想法?”
贾似道沉默了少许,马上便醒悟过来,微笑应道:“臣不敢有想法。
”
“是不敢还是没有?”
“是不敢。
”
“如果你敢,你会怎么想?”
宫殿之外阳光火辣,却因为君臣间的这几句对话变得格外寒冷了。
贾似道的党羽各个无不都为自己的主子捏把汗,暗中着急,心想司丞相大人,今日为何殿前应对如此乱了分寸。
片刻之后,只听见贾似道轻声回答道:“犬子贾易乃是臣已故先妻所生,臣自幼疼爱,如今要他远上蒙古,一想到分离,不免有些不忍。
”
这“不忍”二字重重的从贾似道嘴中说出,回荡在宫殿之中,不知道会落入谁的耳中。
“不过数月,夏中去,秋末回,又有甚不忍的?”
赵昀不待贾似道再说话,微笑摆手,宣了旨意:“郭靖在襄阳劳苦多年,功劳甚多,堪为我大宋表率,封郭靖为云骑尉,领襄阳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