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秀才免得田税没有举多,可是也差不多了。『地址发布邮箱 ltxsba@gmail.com』
如今朝廷是这一样规定的,有功名的家,也不是全部免了田税,也是为了避免有
把田都挂在有功名的
家下面,让很多
都免了田税,国家就吃亏了。
比如,一户家家里,中了一个秀才,就能免了五十亩地的田税,而中了举
呢,就能免二百亩的田税,中了进士,那就是五百亩了!因为进士不好中,所以这免税的也就多很多。
所以杜有忠考虑的是自己中秀才,家里就可以免了五十亩的地税,还有各种附加好处。
比如见官不用下跪,还有子孙都会相对的得到别高级别的对待。这都是无形的好处。
胡大舅听了妹夫的话,就笑道:“你总算是想明白了!”当初能把妹妹嫁给杜有忠,也是看到他有能力,且不迂腐,还有一个想法,就是这小子说不定就有那个命呢。
只是以前各种条件不允许,杜有忠下弟弟妹妹也多,他作为长子,当然要帮着父母养家。
“银钱的事儿,你不用担心,我这里有,足够你去考一次了,至于那保举的,我也认识好几个,到时候给你引荐。”胡大舅说道。
杜有忠道:“这几年在镇上,也都还有些脉,保举的
我这里也有,就是银钱方面,我先借一借,以后一定奉还。”
他在镇上也没有白忙活,晚上没有事儿,也是读书的,可以说,这都没有耽误功夫。
而且在镇上住着,用灯油也没有限制他,同样,可以躲过了自家娘的唠叨,反而比在家里百~万\小!说要强很多。
就算是身上的差事没有去,他也得等时机成熟了,去考一次的。不过那时候他的打算是等几个弟弟都成亲了,他身上的担子就轻了,那时候再去考也不迟。
只是碰上了店铺转让,他也就顺势而为了。
如今他在家里的作用反而没有以前大了,就是去考一次,也不会影响太大。
“说的啥话?我还怕你不还?你好,就是我妹子和外甥们好,你记得以后一直这样对他们就成了,我呢,有个秀才的妹夫,我说出去也有面子呢。”胡大舅开玩笑,“不过,就算是考不上也不打紧,反正你以后也不遗憾了!”
胡大舅还是很了解自己的妹夫的,这要是不试一次,他心里一辈子都会遗憾的。
与其这样,还不如就痛痛快快的去考一次,到时候成与不成,这心里就痛快了。
不试,就永远没有机会,试了,还有一半的机会。
因为这考秀才,可不是随便啥都能考的,得要至少两个秀才给保举,才能报上名,胡大舅听妹夫这都找好了,就知道这事儿妹夫不是想着一天两天了。
又知道他这么多年都没有丢下书本,还能兼顾养家,胡大舅对这个妹夫还真是佩服起来。要是他,可就做不到坚持下来了,尤其是读书。
想着儿子如果也能有他姑父这种毅力就好了。也不枉从小就在读书。
相比较起来,他姑父的读书环境太差,有个娘还看不惯儿子读书识字,他们这边是全力支持。
得了,大过节的,把大事儿定下来,胡大舅觉得心里很痛快,加上他又要当爹了,所以这中午的时候,就多喝了几杯。
胡大舅一喝酒,就会脸红,但是不会变身成话痨。
和杜榆的二姑父不一样,家是安静型的。吃完了饭后,就去床上躺着去了。
季氏笑着跟大家说道:“今天是太高兴了,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多酒。”
胡玲忙道:“因为我就要有小弟弟了呗。”
这话说的胡姥娘很是高兴,都说小孩子的眼睛是最净的,往往说什么就是什么,胡姥娘可不盼着自己的儿媳
再生一胎是孙子?
“好,小玲说的对极了,有了弟弟,就要对他好知道不?”
杜榆他们是走着来胡家棚的,回去的时候,自然也是走着回去的。
季氏把胡玲穿小了的衣服也给弄了一个包裹,是给杜榆和大郎二郎穿的,相比较起来,杜榆家的条件是没有胡家的好,胡玲的衣服,料子都不错。胡鑫就更不用说了,因为读书,穿着要体面,那衣服很少有打补丁的,胡氏也没有嫌弃。
一家五说说笑笑的朝家里赶,到了快要到家的时候,天上反而下了雨。
这雨早不来晚不来,偏偏等大家都把粮食收了才下下来,不知道有多少在暗地里骂老天爷呢。
幸好杜榆他们没有淋成落汤,不过为了防止生病,回去后,还没
喝了一碗热姜汤。
“贼老天,该让你下雨的时候,你不下,现在不需要你下雨了,你反而下的勤快了!”齐氏看着外面的雨骂道。
更有那,中秋节的时候,还没有收完稻谷的,见到下雨了,更是骂的不行,今年的天气真是邪了门了,他们本来以为是再也不会下雨的,所以这收割粮食的时候就不着急,反正也不会烂在田里不是?成那样的。
结果就来了这么一出,好几家连中秋节都没有好过,赶着去抢粮食去了。
这不是耍吗?没有收起来的
家只能暗自在心里说了声倒霉!
这雨一下,还没有停住的趋势,连着下来好几天,温度一下子就降了下来,果然是一层秋雨一层寒。
下雨了,出去玩儿不成了,就都在家里呆着。
杜榆也静下心来,准备把字给好好的练一练,不为别的,好歹咱也是识字的,这写出来的字,要越来越好看才成。
齐氏虽然最开始说了几顿,不过想着孙会写字,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倒是没有和以前那样,坚决的反对。
上次从白马寺拿回来的笔墨纸砚都还有多的呢,也不另外费钱,所以齐氏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她现在最心的是给自家四儿子找媳
呢。
胡氏和高氏从娘家回来,她都问了的,听到说已经让娘家去打听去了,她总算是有了笑容。
本来齐氏很看好自家二闺说的二
婿堂叔的
儿,只是后来杜梅带过来的消息是,那边也看好自己家这边,倒是有那个意向和杜家结亲。
但是有个条件,那就是他家闺嫁过来后,就和
婿分家另过。
也是觉得杜家这边太多,大家搅合在一起,这矛盾会越来越
的,把
分都弄没有了。
不过这个条件把齐氏给气着了,直接就也不同意了,开玩笑,谁家是刚成亲就要分出去另过的?
这是要搞什么?是不想伺候自己这个婆婆?就想着自己过舒坦的子了?还嫌弃他们家
多,她还没有嫌弃
方家里穷呢,真敢提条件!
她几个儿媳,哪个不是要跟着一起照顾一家子?偏偏到了他们家
儿就不成了?这样的姑娘就是再好,她也不会要。
于是这样,这个事儿就掰了呗,反正也只是开始提,还算不得正式提亲。
胡氏可不敢说啥,要分开就分开的话,不然婆婆还以为自家觉得负担重了,想着要把小叔子们给撵出去的意思。
别能开
,她不能,看着婆婆生气,也劝了几句,总之,这姑娘不成,也就成不了婆婆的儿媳
,所以再为这个
生气,那就不值当了。
高氏没有大嫂有发言权,不过也对这一成家就要分出去的做法不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