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最新网址:www.wkzw.me,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龙腾小说 > 辣文肉文 > 洪烛散文精选 > 控诉十三陵

控诉十三陵(2 / 3)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重生九零之军妻撩人 神级娱乐王者 神枪泣血 支配全人类[系统] 村欲 单向热恋 他逃不出她的魔掌(上部完结) 半生为妾 从龙珠开始 圈养我的忠犬

的过程——文明最终成为野蛮的掘墓人。皇帝终于死了!

从另一重意义上来讲,在皇帝全部死光之后,文明才真正地诞生、真正地成形。它首先是从帝王的坟墓里挣扎而出的。

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不禁联想到那位始皇帝了。秦始皇筑长城,虽然累死过许多民夫,本意还是好的:为了荫庇麾下的芸芸众生,抵御外族的铁蹄。至少不能算绝对的自私。况且,在民间传说中:孟姜女一哭,长城就倒了。

拿长城跟十三陵相比,顿时显出明代皇帝们的荒淫与利己。这仅仅是供一个人享用的“长城”。一个人,用子民的鲜血与骸骨,为自己营造的凯旋门。而且,当时又有哪位寡妇,敢于趴在这血腥的坟头上痛哭、控诉呢?连哭诉的自由都没有。

明代甚至沿用过金、元时期少数民族的妃嫔殉葬制度(直至英宗死前才遗诏废止),这是汉、唐、宋的帝王所不敢做的事情。今十三陵德陵东南的东井与定陵西北的西井(当地俗称东、西娘娘宫),尚存红粉墙绿琉璃瓦的建筑遗址,即永乐皇帝殉葬嫔妃们的埋葬之地。真够狠心的——居然选择如此美丽而又鲜活的牺牲品。皇帝死了,对女色的贪婪都不曾削弱——把活人也当作珠宝玉器一样打包带走(“吃不了兜着走”?)“(妃嫔)当死之日,皆饷之于庭,饷缀,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小木床,使立其上,挂绳围于其上,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见朝鲜《李朝实录*世宗实录》) 这些美人,是在为皇帝哭呢,还是为自己哭?哭又有什么用?十三陵光靠哭是哭不倒的。

帝王的坟墓建立在人民的累累白骨上,他们的光荣总是拖曳着浓得化不开的阴影。

一座,接一座……我把十三陵跑了个遍。颇有感喟:幸亏明朝的国运不是无限的,否则如此这般无穷尽地盖下去,还不把郊外的良田都占满了?还不把民众给榨干了?什么大理石门面、汉白玉拱券、花岗岩台基,还不都是用民脂民膏堆砌的嘛。

仅这十几位皇帝,就折腾得那数百年间的老百姓够受的了。

我实在弄不懂:顾炎武这样的有识之士,怎么也会趴在皇帝的坟头上哭?况且不是控诉、声讨,而是哀悼。

书生的哭,有时比宫女的哭还要来得暧昧。

顾炎武是明亡后改名炎武的,参加过抗清斗争。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他47岁,可能感到没戏了(回天无力),就从江苏昆山来到北京,首先拜谒的自然是象征汉族统治的明陵——肯定磕了好几个响头。在剩余的19年时光,他始终未远离其左右,六谒十三陵,写下《昌平山水记》、《京东考古录》等诗文,无形中成了明王朝最著名的守陵人之一。

“行宫已颓坏,御路徒悲凉。每陵二太监,犹自称司香……春秋祭碑下,共用一豕羊。”十三陵的颓废落魄,大大刺激了顾炎武的泪腺。他以泪水祭奠,以哭腔怀念过去的好时光。

其实,那十几位皇帝,真值得他这么哭吗?完全是镣铐般的忠君思想在作怪。

被罢黜的先帝们,已无法领他的情了。

他是这样哭崇祯的思陵:“天祸降宗国,灭我圣哲王。渴葬池水南,灵宫迫妃殇。上无宝城制,周币唯砖墙……下阶拜稽首,出涕双浪浪。”其实崇祯不过是一个无能的吊死鬼。其尸骨被几位当地士绅从煤山的“罪槐”上解下,装在合伙凑钱买的廉价柳木棺里运至昌平,草葬在早夭的贵妃田氏墓地。曾经横征暴敛的朱明王朝,到最后,连一副好点儿的棺材板都买不起。还要靠慈善家的怜悯与捐助。

也算是报应吧?

东郭先生们呀,对待这一吃人的家族,其实大可不必心软。

无论旧的皇帝抑或新的皇帝,死的皇帝抑或活的皇帝,终究是兽性的。难道忘记被他们敲骨吸髓的时候了吗?血都快要被抽干了,干吗还要为之掬一捧泪呢?

李自成破居庸关、陷昌平,先占领了明陵,然后才撞开北京城、逼死深宫大院里的崇祯。如用下象棋的行话,可谓狠狠“将”了大明王朝一“军”,皇帝都被“将”死了,连祖坟也遭到践踏。黄泉之下的朱棣诸辈,恐怕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搜刮民脂民膏塑造的陵墓,自己的丰碑伟绩,会被一群自陕西涌来的“泥腿子”踩在脚下。可见没有什么是不朽的。“明崇祯末昌平诸陵为李自成残毁。不独龛帐全无,主亦不知何时被人窃去。”(见乾隆的御诗原注) 李闯王纵马在皇家的祖坟奔驰,一定充满了复仇的快感。这是历朝历代的造反者所憧憬的。我是如此认为的:只有暴君才能培养出暴民,只有暴政才能引发出暴动……李自成虽损坏了一些文物,我从感情上还是可以理解的,还是要替他辩护。至少,这是对独裁的王权必要的警告。给皇帝提个醒儿:即使为了自身的安全与清静,请勿扰民,更不可施暴!

否则,所有的皇帝还不全像法国大革命中被推上断头台的路易某世那样无法无天,大言不惭:“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煤山(今景山),是崇祯的断头台——他聪明之处在于提早自缢了。他的死,回避了观众,也就减少了几分羞辱。崇祯绝对预料不到朱明的千秋基业会毁于一旦,他生前未来得及替自己挑选陵址。只好借田妃墓为其葬身之地。陵前的功圣德碑,尚是清朝皇帝替他树立的(惺惺相惜?),碑文自然也是补写的——其实,这败家子有何功何德可书?在十三陵中,思陵不仅形制特殊,而且亦显简陋。犹如落日之苍凉。思陵之“思”,除了徒劳的思念之外,还应有反思之意: 亡国之君,确实应该在地狱中好好反省反省了。后世的帝王,更应视思陵为警戒:凡事皆应三思而后行——否则会死得很惨的。可惜,大清王朝虽曾给思陵立传树碑,并未真正地汲取教训。其结局并不见得比大明好到哪里。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到八国联军攻进紫禁城——两度使皇帝(咸丰与光绪)落荒而逃,真够窝囊的。至于昏庸的慈禧太后(中国特色的埃及妖后抑或叶卡捷琳娜女皇),不只对亡国负有罪责,而且俨然已卖国了——割了多少地,赔了多少款,签署了多少丧权辱国的条约?等于把祖传的长城都卖掉了——长城这一威武、尊严的概念已名存实亡,长城在晚清,纯粹是消极的摆设……

十三陵是十三位皇帝的阴阳宅。也可以说,是他们死后所拥有的地下皇宫——另一种意义上的紫禁城?

他们终究要搬这么一次家。

给皇帝搬家可真够费事的。金棺玉床,宝鼎香炉,霓裳羽衣,铜车石兽,甚至连铺盖卷都不能遗漏。还有数量惊人的“零花钱”——随葬的货币。一切的一切,皆遵循视死如生的礼制。

以定陵为例,仅建设费即达白银8oo余万两。更别提其余无价的殉葬品了。

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皇帝的幽灵,若是在金碧辉煌的地宫行走,一定会觉得很舒适吧?

只可惜我们无法了解到他死后的感受。

每次参观已发掘的定陵呀什么的,我都怀疑自己进入了皇帝阴森的梦境,忍不住打一个冷颤。而回到地面,我会加倍地热爱民主时代的阳光。做一棵野草、一片绿叶也是幸福的。

皇帝即使死了,我也不愿成为他的邻居。就让他继续孤家寡人吧。既然他生前享尽了喧闹与繁华,此时尤应好好品尝孤独的滋味。就让他的游魂永远与路两侧的石人石兽作伴。

秦始皇修骊山墓,杀工匠灭口,因而所有的秘密惟独沉默的兵马俑知晓。在十三陵,昭陵一侧,有月牙城——俗称哑巴院。玄宫封门之后,设计师及装修工皆被关

地址发布邮箱:Ltxsba@gmail.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本站必读
新书推荐: 转生魔王,魅魔姐姐请自重 意外发现深夜自慰的母亲 勾搭上了骚货小姨子李素芸 杨帆的大学生活 请杀死我的月光 和妈妈还有两位阿姨玩涩涩的国王游戏 原神众女涩涩 性开放企业 小镇欲语 美女大生兼差家教—被国中小屁孩玩弄的工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