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丰富。面对江北强敌,他采用了诱敌深入的计策。
冯竟先是派出几艘船只靠近北燕水军大营的地方,故意徘徊停留,北燕探子见到后自然第一时间报给了将军拓跋猛,开始拓跋猛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但一连几日都看到了东魏的战船在自己的水域徘徊,且看起来对方守卫并不强。拓跋猛眼看着送上门的肥肉,终于按耐不住,亲自率领五千士兵出击。东魏战船果然不堪一击,很快就被轻而易举的击败,连人带船都被俘获了。
拓跋猛尝到甜头,自然想趁胜追击,很快魏营的探子传来密报,说东魏战船被劫后,水军都督被统帅冯竟杖责,打得皮开肉绽,水军都督对冯竟极为不满,现在全军士气极为低落。拓跋猛受到鼓舞,立功心切之下,早将宇文振韬临行前的叮嘱抛到九霄云外,坚信这是偷袭敌营的好时机。
次日深夜趁着江上大雾弥漫,拓跋猛率大军神不知鬼不觉的渡江而来,深夜袭营,魏军果然猝不及防,草草抵抗了几下就溃败而逃。拓跋猛趁胜追击,一直追了三十余里,来到一处名叫黑风谷的山谷,这个山谷地势险峻,呈葫芦形,入口窄小,两侧群峰环绕,谷道狭长幽深,易入难出。
败逃的魏兵进入山谷后突然消失不见,跟在后面穷追不舍的拓跋猛及其部队正在诧异间,突然四周山峰上竖起无数火把,旌旗飘舞,战鼓震天,拓跋猛大呼不妙,心知中了东魏的诱敌之计,立即下令撤退,但为时已晚,只见无数箭矢从四面八方激射过来,燕兵猝不及防,顿时死伤无数,剩余的人惊慌失措,无心恋战,像潮水般争先恐后往谷口涌去。
然而东魏的反击才刚刚拉开序幕,好不容易逃到谷口的燕兵,突然发现面前出现了一支恐怖的象兵部队。数百头披着战甲的大象威风凛凛的拦在前方,每头大象上都坐着一个异族打扮的士兵,正是南越派来支援东魏的奇兵。
为首的那头高大神骏的白象上,骑坐着一位英俊到邪恶的男子,他一袭玄墨色长袍,腰悬白玉长笛,如象牙般莹润的肤色,如刀裁般浓黑入鬓的眉,尤其是眉间那一点朱砂,说不出的妖艳邪肆。
那邪肆男子轻轻一笑,解下腰间的玉笛,吹出一段尖锐激越的曲调,顿时,训练有素的象阵便朝着燕军猛冲过来。可怜燕国将士虽是能征惯战的精锐之师,怎奈碰上这般的庞然大物,大象皮厚肉糙,普通刀枪都难以刺入,凡人肉体根本无法抵御,一群大象踩踏过去,无数人来不及逃就被踩成肉饼。
拓跋猛好不容易带着仅存的数千残兵突破重围,一路逃往江边,岂料他们的船只已被熊熊大火点燃,化为灰烬。此时又一阵锣响,斜刺里杀出一队白衣劲旅,为首之人是一名白袍小将,一身银甲白袍,手握长枪,威风凛凛,夜色下他的面容竟像极了那已殉国的高阳王元泓。燕兵在广陵时曾经吃够了元泓的苦头,如今乍一见来人,还以为元泓复生,吓得魂飞魄散。那小将提枪就猛冲过来,拓跋猛此时早已心胆具裂,不出几回合就被斩落马下。
魏军趁胜追击,一鼓作气杀到江北,留守广陵城的燕军群龙无首,竟弃城而逃。东魏大获全胜,歼敌四万余,缴获军械战马无数,而己方几乎没有伤亡,更重要的是重新收复了之前失去的广陵城。
捷报传到健康之时,元劭正在与尚书令对弈,元劭看完战报就随意放到一旁,依然不动声色的下棋,倒是对面的尚书令忍不住问了一句:“陛下,前方战事胜负如何?”
元劭才淡淡的回道:“没什么,前方儿郎们已破敌。”
尚书令听闻喜讯,顿时没有心思下棋,一局终了后匆匆离去,元劭这才腾地站起来,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拔腿朝内室奔去,因为跑得太快把木屐上的齿都给磕掉了。
这场战事的谋略乃是元劭事先就跟统帅冯竟、六皇子元隽以及南越太师殷洛秋商量许久定下的,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对于开战以来一直落于下风的东魏,实在是太及时了!积弱已久的东魏,终于迎来了第一场扬眉吐气的胜利,打响了收复国土的第一炮。
而在千里之外的洛阳,立足未稳的宇文清岚很快收到惨败东魏的战报,震惊之余,又一个噩耗传来,西北的柔然居然趁机出兵犯边。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这一下北燕腹背受敌,立刻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
好在宇文清岚总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一代枭雄,很快镇定下来,火速召来宇文振韬和心腹大臣密议。
“什么?皇兄要御驾亲征,讨伐东魏?”宇文振韬大惊道。
如今东魏新胜,士气正高,又有南越的象兵部队相助,简直是如虎添翼,这时候皇帝亲自出征,万一有什么闪失,实在不堪设想。北燕的大臣们也纷纷表达了担忧,劝皇帝不要轻易犯险。
宇文清岚神情严肃的摇摇头。他何尝不想有人能够分担重任,替他出征东魏,但北燕虽以武立国,能征善战的将领甚多,但除了宇文振韬之外,其他人都不足为帅。宇文振韬之前在元魏任骠骑将军时,曾多次大败柔然,对付柔然可谓经验丰富,对于西北的局势更熟悉更擅长,所以必然要派他去抗击柔然,那么剩下来的东魏就只能由他自己御驾亲征了。
“众卿无需多虑,此次对于东魏的失利乃是我军过于轻敌所致,所谓骄兵必败!再加上南越居然派出奇兵相助,跟东魏联手,才造成了我们暂时的失利。但胜败乃是兵家常事,只要我们从中吸取教训,从心理上重视对手,就不会再给对方可乘之机。”宇文清岚斩钉截铁的说,“如今我们腹背受敌,已经到了危急关头,必须上下齐心,众志成城,方可度过难关!朕御驾亲征,正好可以鼓舞军心,重塑信心啊!”
宇文清岚力排众议,派宇文振韬率十万精兵,即刻启程赶赴西北,抗击柔然,自己则率领剩余的二十几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南征。
一时间,边关狼烟四起,一场席卷神州大陆的四国混战即将拉开序幕……
「繁体」
北燕的十万大军被长江天险阻於江北,与东魏交锋数轮,势均力敌,难分高下,形成隔江僵持之势。平南大将军宇文振韬遂密奏燕帝,道冬季出征,弊端甚多,不仅气候恶劣,而且粮草难继,建议先撤军回朝,来年再图大计。
宇文清岚接到密奏,却轻笑不语,不仅没有准奏让其班师回朝,反而要点齐兵马,御驾亲征。此时北燕与东魏的战事已持续了大半年,国库空虚,军卒疲乏,於是朝臣纷纷反对,然而宇文清岚却一反常态的一意孤行,不顾众臣的苦苦相劝,执意要率大军出征。
众臣苦劝无果,甚至有人还因劝谏而丢了乌纱帽,见圣意已决,也只能无奈接受。宇文清岚行事素来雷厉风行,既然议定要御驾出征,就立刻着兵部准备,点齐北燕剩余的总计三十万精锐人马,厉兵秣马,静候出征。
前方朝堂的紧张局势自然很快传到了後宫,得知宇文清岚又要御驾亲征,各宫妃嫔自然都有些不舍,却没人敢触龙须去劝阻他,唯有毓灵的心情与众不同,又喜又忧,喜的是宇文清岚离开,自己可以松一口气,至少有一段时间不用被他折磨;忧的是北燕倾举国之力南徵,刚登基称帝的元劭是否能够抵御的住?
北燕上下因为御驾亲征的事情,朝堂後宫纷纷震动,而在静谧的御书房内,一君一臣却在悠闲对弈。
王桓之虽然降北,却依然习惯作南朝士大夫装扮,素白色广袖长袍,峨冠博带,观之飘逸如仙。而刚从校场骑射归来的宇文清岚却是一身胡服,上身窄袖短衣,足蹬齐膝长筒革履,束腰皮带上有十三个金质带鈎,带鈎上悬着鲨皮短剑,整个人显得精神干练。
两人服饰南北迥异,仪容亦是截然不同,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