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谢母听老大说过一嘴,有五个孩子明年考试,他们半天活由家里人来顶,他们好全身投入读书中
苏叶:“挺好,五人住一座小院里,一人一个房间,往年县试的试卷也给他们一份
书院也有考县试的学子,担心他们进考场紧张,景淳哥按考场环境给他们建考棚,隔段时间他们进去摸拟考一次,厨房里隔天给他们加餐”
其实不给他们另加餐也没什么,伙食本来就很好,营养足够
赵晴好:“赶考费用也是我们家出的吗”
谢母回答:“不能,有些人自尊心很强,最多我们送点程仪和一套文房四件”,这时代读书人去赶考,别人送程仪很正常,收的人也无需有心里压力
苏叶:“娘说的是”
事实上去考县试,除了结保的五两保费,其它花费并不多,省点二两足够
又忙了几天,这天下午,装筐好的一批苹果抬进仓库,记了账,苏叶和跟着她的谢云舒说:“今天就到这里,回去换衣服,我们去接承瀚和你几个弟弟,去镇里逛一逛,在外面吃饭”
她们不回家,谢承霖谢承巍小五三个孩子太调皮,苏叶把他们暂时塞进书院,反正山长先生大都是熟人,很方便
谢云舒高兴得蹦起来:“太好了”
没满十三岁的谢云舒身高高出苏叶的肩膀一点,快和谢母一样高了,是个大姑娘了
母女俩回到别院,洗手洗脸,换身衣服,问过谢母赵晴何芬谢云芙谢云婧,她们都不愿去
苏叶母女坐接送孩子们的骡车到了清风书院门口,书院门口停了不少接学子的马车骡车牛车,幸好书院门口地方大,才不拥挤
等了一会,书院大门一开,统一月白色学子装的学子蜂拥而出
苏叶和谢云舒伸着脖子找人,赶车的秦明说:“大太太,大小姐,大少爷他们晚点才出来”
母女听罢,不再伸着脖子找人
等了半刻钟,走了很多学子,谢家的几个孩子才在谢承瀚带领下出来
一出校门就看见娘亲,小五像个小牛犊飞奔过来,抱住苏叶:“娘,你来接我啊”
谢云舒弹一下他额头:“来接你们去镇里逛街”
快步走过来的几个孩子一听说,高兴得很
谢承巍嚷道:“大伯娘,我要吃烤鸡翅”
小五叫:“我要吃羊肉串”
谢承霖舔舔唇:“听说有有一个摊烤鱼特别好吃,我要吃”
结实少年谢承瀚:“一家吃一点,都能吃到了”
十岁的谢承熹高瘦,婴儿肥没了,青竹一般的小少年,苏叶抚一下他头顶:“承熹想吃什么”
谢承熹微笑道:“每样吃点”
谢承霖问苏叶:“大伯娘,今天这么好,是不是要回家了”
谢承巍急道:“我不要回家,我刚交到新朋友,我不回家上学,在清风书院上”
谢承瀚懒懒道:“也可以啊,反正我和承熹也在,可以照看你”
谢承巍看向谢承霖谢承淮,谢承霖说:“我娘说十岁以后再来清风书院上学,我会想爹娘的”
小五依着苏叶:“娘在哪,我就在哪,四哥,三婶回去,你不想她吗”
谢承巍撇撇嘴,没说话
苏叶笑笑,说:“走吧,饿不饿”
“饿”
马车在书院门口等他们,一行人走过书院门口广场,进入镇西大道,靠近书院的几间铺子都是书铺
走过几间书铺,两边是各色小吃店,书院里有食堂,不过很多住宿学院的学子喜欢到外面来觅食,这时各小吃店里不少学子在点东西吃
谢承瀚和谢承熹时不时和熟人打招呼
一行人走到一家烧烤店,三开间的烧烤店快坐满了,他们坐下,点了一堆东西,苏叶见他们还在点,说:“你们是想吃烧烤吃到饱吗”
谢承熹摇头:“我还想去景泰叔的店吃半碗牛肉拉面”
谢承瀚:“我也想吃半碗”
“我想吃酸辣粉”
“我想吃牛腩米粉”
“我想吃炒河粉”
第34章 第34章帮忙
点的烧烤上来,苏叶每样收了一些,跟店小二拿个小篮子,放里面,和店小二说:“小和,你帮我把这吃的送到书院门口,给我们家车夫,让他吃完转到我家客栈等我们”
叫小和的店小二接过小篮子,脆生生应道:“知道了,叶姑姑”
吃完烧烤,一行人转战另一家
短短几年,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只一条街的小镇扩大五倍不止,镇西郊变成了镇中心,宽阔笔直的镇西大街从书院起到原镇大街相交处,长三里多,宽五米
街道两旁的荒地建起两层的商铺,有双开间和三开间,单间的角落里才有,这条街的铺子全卖完了,有一半是福家村的人买的,如果不是出于其它考虑,这条街的商铺福家村的人都能买下
谢家公中买了一间三开间的,苏叶和两个妯娌私下置办一人一间两开间
大商铺后面是单面街道,一边是大商铺的后门,一边是一排两层单开间的小商铺,规格是宽五米长十米,进门左边有上二楼的楼梯,后面有个宽五米,长三米的小小院子,这些小商铺卖掉了一半,苏叶私人置办了五间,现在租出去两间。「请记住邮箱:ltxsba @ Gmail.com 无法打开网站可发任意内容找回最新地址」01bz.cc
西大街和镇大街相交处西南住宅区建个不小的农贸市场,已投入使用,镇衙的人管理,交一文钱便可用一个一米半长一米宽的摊位,上面还有瓦盖的遮雨棚,相当人性化了
不过当季的农产品很便宜,像番茄大量成熟时,一斤才一文,有时一文能买到两斤,很多妇女不愿付那一文,偷偷在小巷里卖,和镇衙的人打起游击战
小商铺往后就是住宅区,一排一排的规划得很好,刚刚完工,现在卖出一半,不仅仅是福家村人,当地富户和地主买, 也有外地来读书的学子家里买的
以前的小镇早上的早市散后变安静,现在的小镇一整天人来人往,三年多前是福家村的人和外来务工涌入
之后书院招生,因书院从江南请来三位较有名气先生,加上福家村的举人秀才先生,师资不差,引来附近几府县的学子来求学,书铺,住房,吃喝,车行兴旺起来,加上今年附近来进苹果的各大小行商,小镇从早到晚人来人往,热热闹闹
苏叶一行人吃了几个摊子,和熟人打了无数个招呼后,转向一个小巷,来到后面那排小商铺,好吃的烤鱼就在这里
做烤鱼的这一家人,是第一批进谢家半工半读的孩子家人开的,是最早和谢家签长契的那一批,名叫罗永浩,当年十三,今年十七,是个能力不俗的孩子。
他家租的还是苏叶名下的小铺,烤鱼想法还是罗永浩在福家村培训期间吃过多次烤鱼后,回家让自己母亲试做,并不断改良
前年初罗永浩家里分家,他和谢家预支两年工钱,拿回家让父母在村里承包一个池塘养鱼,去年初租下苏叶的小商铺,卖烤鱼和烤蔬菜
苏叶听说他家烤鱼卖的红火,自家承包的鱼塘不够用,还从她家和大表哥家订鱼
听说这么久,苏叶还没吃过,今晚尝一尝
他们到时人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