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任了东厂太监(如冯保和魏忠贤),那就真是权倾四海,威震天下。事实上,几乎所有明代的著名太监都出自司礼监,如果当年有名监展览馆,司礼监必然是所挂画像最多的地方。
司礼监出监才啊。
而作为一个有志气的青年宦官,你应该以这些为偶像,努力奋斗,争取名留青史!(当然一般来说都是恶名)
如果你有幸能到司礼监掌印太监,那说明你的太监生涯已经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你已成为了太监中的佼佼者,是太监中的成功
士。如果你还凑巧
了些坏事,那么你的名声一定不限于当代,而会世代流传下来,供众
茶余饭后谈论和唾骂。
如果你没有能够进司礼监,而是进
了御马监,那我同样要恭喜你,这也是个好地方,虽然这里出的名
没有司礼监多,但也不少,比如著名的汪直、谷大用等,都是你的好榜样。
必须说明的是,这个所谓御马监不是管马的,而是管理御用兵符。说到这里大家也应该知道为什么御马监是个有前途的部门了。
司礼监和御马监一文一武,成为最为显赫的太监部门,宫中宦官无不尽心竭力,想进这两个部门。
有好必有坏,万一你不幸被分到了直殿监和都知监,那你就惨了。因为这两个监名字虽然气派,却只管理一件事——清洁卫生。
这两个监不但条件艰苦,没有瞧得起,连办公场所都没有(似乎也不需要),而且秋扫落叶冬扫雪,工作十分之苦。
这样的部门自然是无法吸引众多青年宦官的。
介绍完太监的奋斗史,下面就要谈太监参与政治的问题了。
在我们很多的心目中,太监政治大概是这样的一幕场景: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在一所森的房子里,几个面目狰狞的太监在十分微弱的烛光下进行着密谋。
一个太监笑(标准表
)着对旁边的
说道:“尚书王某某阻碍我们的夺权计划,要把他
掉!”
这时另一个太监也笑(保持形象)着说:“我看还是先把侍郎张某某
掉。”
最后太监子(一般就是最坏的那个)发话:“照计划行事,把那些忠臣们都清除掉,然后再把皇帝换掉,我们来坐江山!”
以往们心中的太监形象就是如此,只要一提到太监,就会和坏蛋联系起来,然后就是朝廷中的忠臣们为了正义和理想与坏蛋们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成功了就是正义终于战胜邪恶,失败了就是
间悲剧。
真的是这样吗?
明朝那些事儿2朱瞻基篇第三十八章
章节字数:3587更新时间:07-02-2216:30
[398]
我认为不是,们往往过于关注那些所谓忠臣们的行为,却很少发现这些大臣们的可怕之处。
之前在我们的丞相怎样炼成的专题中,曾经对明朝的相权君权分立做了分析,并用了一个拔河的比喻,皇帝和大臣各站在绳子的两边,不断的拔河,朱元璋是优秀运动员,体力好,他活着的时候,没有能拔得过他。
他的儿子朱棣也是运动健将,虽然设立了内阁,但还是能够掌握主动权。
到了朱瞻基,况就大不相同了,文官集团十分之强大,连皇帝也奈何他们不得。
在我们很多的印象中,皇帝是想
什么就能
什么的,没有
能够管得了。可是实际上,明朝的皇帝是不容易当的,那些大臣们就像一群苍蝇,不但要向你提意见,甚至有时候还会挖苦你,讽刺你,你还不好把他怎么样。
明仁宗心地善良,却因为小事被骂得气急败坏,他的儿子朱瞻基行为端正,只喜欢斗蛐蛐,也被那些当成罪状来批判,老百姓有自己的
好,皇帝居然不能有。
绳子那一是一
极其庞大的力量,那些在我们看来无比正直的大臣们有着充分的力量控制朝政,他们有学识,有谋略,有办事能力,有很多的同门、同事。
而绳子的这一,只有皇帝一个
。
皇帝那所谓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在文官集团的大爷们眼中也算不得什么,骂你,讽刺你,那是为了国家大事,那是忠言逆耳,你能说他不对吗?
而且这些大爷们既不能杀,也不能轻易打,杀了他们,公务你自己一个能
吗?
劳动模范朱元璋老先生自然可以站出来说:把他们都杀光,我能!
可是朱瞻基不能这样说。
于是在太祖皇帝死去二十年后,绳子失去了平衡,获得了票拟权的内阁集团变得更强大,皇帝一个就要支撑不住了。这样下去,他将被大臣们任意摆布。
苦苦支撑的朱瞻基一步步地被拉了过去,正在这时,他看见旁边站着一个,于是他对这个
说:“你来,和我一起拔!”
从此这个就参加了拔河,并成为这场游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的名字就叫太监。
太监更可靠
相信现在大家已经理解了皇帝的痛苦,他并非无所不能,他也要求,大臣们饱读诗书,却并不那么听话,而要制衡这些不听话的
,皇帝能够选择的只有太监。
太监真的都是坏吗?
[399]
至少皇帝不会这么认为,在他看来,这些很好,从小陪伴他一起长大,带着他放风筝,陪着他玩耍,给他当马骑,而且十分服从。
我们往往误解太监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很多自幼和太监一起成长的皇帝是把太监当成自己的亲的,换了你是皇帝,你到底是喜欢一个从小到大无话不说,十分听话的玩伴,还是那些表
严肃,经常批评自己,
涉自己行为的大臣?
我想,任何一个都会选择前者。
明朝的文官集团的权势已经到了十分猖狂的地步,他们不但预朝政,批评皇帝(有些确实是故意找茬),还监控皇帝的私生活,不能随便旷工出去玩,不能好色,不能贪杯,虽然他们自己也
这些事,却不允许皇帝
(比如张居正)。
于是,皇帝们只剩下了一个选择:
让太监去制衡大臣。
如果弄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必为王振受到的宠而吃惊,也不需要为刘瑾魏忠贤等
的专权而愤愤不平。
因为他们的出现是明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没有王振,还有李振,没有刘瑾,会有徐瑾。
太监就是这样被强行拉上皇帝的政治战车的,他们并不是天生的邪小
,那些文官们的行为也未必比他们好到哪里去,只不过他们出生低贱,且心理有些问题,所以行为比较偏激,更容易被
们反感。
综观整个明代,坏太监很多,好太监也不少,但十分神奇的是,无论太监如何猖獗,都无法危及皇帝本的地位。要知道,中国历史上宦官权力最大、气焰最为嚣张的朝代并不是明朝,而是唐朝。
在唐朝后期,宦官完全纵国家大权,甚至可以立废皇帝,俨然就是国家最高统治者,而在明朝,太监虽然专权结党,但皇帝要动手解决他们,只需要写一张小小的字条(明武宗)。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对明宣宗教太监读书的目的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位聪明的皇帝是不会无谓的事
的。
他要培养的并不是有文化、有追求的太监,而是战士。
为他而战的战士,足以对抗文官集团的战士。
太监不过是皇帝手中的棋子,仅此而已。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