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绿绳一端之玉瓢递于禾,自己拿起红绳一端之玉瓢,轻声对禾道:“白首不相离!”便一饮而下,禾满眼含泪,对宏地点了点
,亦将酒饮下。
汪氏于一旁亦是满眼晶莹,激动道:“共食合瓢,足以礼成!”言罢,接过二手中之瓢,引众侍退去。
二含
脉脉彼此凝视,宏伸手轻抚禾脸颊,缓缓道:“朕自幼便由皇祖母亲自教养,自五岁登基,皇祖母一路相携,方有今
大魏之盛世。朕感念皇祖母恩德,便将皇后之位予了冯氏嫡
。而今,朕做此仪式,只为令你知晓,你才是朕心中唯一的妻子。”
禾心内感动,强忍泪水,柔声道:“今生得遇元郎,已是上天恩赐。此生只求能相伴君侧,唯愿足矣。”
红烛摇曳,一夜温。
禾待羽林卫与内侍、宫婢各个亲厚有加,随行众皆自心内尊敬于她。只是皇帝迟迟未下封号于禾,
不知如何称呼。
昨夜陛下如此大礼对禾,众更觉为难。几个管事的皆来寻三宝讨教,三宝倒是机灵,对众
道:“既是陛下的娘子,便是我等的夫
。”
羽林中郎将蒋银思忖道:“内宫除去皇后、左右昭仪,便是三位夫,这夫
品级视同三公,我等怎可随意称之?”
三宝听其如是言,沉思片刻,道:“此夫非彼夫
,而今陛下微服于外,便无天家宫纬,只做称呼便可。”
虽言君心不可测,然三宝常年随伺君侧,众皆觉三宝之言有理可信,皆知会手下之
称呼禾为“宝夫
”。
第十三章 邺城宫(一)
一路向西至雍州再向北经冀州至相州,待到邺城,已是腊月初三。两个余月里,拓跋宏除去接见地方官吏,体察百姓民,与禾二
皆形影不离,同食同眠,一路观山川美景,如寻常夫妻般,尽
享受着相守的幸福时光。
皇帝身边伴着一个貌美若仙子的讯息,还是于邺城行宫内传开了。
皇后冯氏为已故先太皇太后嫡侄,太师冯熙之
。冯氏虽长拓跋宏一辈,年纪却小其几岁,因幼时常常出
姑母宫室,便对拓跋宏一往
,如今做了其皇后,愈发的不愿其他
子占了君心。
消息传至冯氏耳内,着实令其吃了一惊。这许多年,拓跋宏从未自行选择后宫嫔妃,皆由先太皇太后挑选,自太皇太后大丧,三年里后宫未曾增添过新。该是怎样的
子,可令皇帝带于身旁,巡幸九州?
皇后还在寻思着,这边内侍来报,大监三宝已候于殿外。
待三宝内,便向冯氏行跪拜之礼,冯氏示意其起身回话,三宝道:“禀皇后,陛下方才于正殿见了自洛阳赶来的咸阳王与陇西公,加之舟车劳顿,陛下让
来知会您,陛下明
过来与您共进晚膳.”
冯氏心内愤恨,却强颜欢笑道:“大监一路随驾亦是辛劳,快好生回去歇息。”
三宝谢过恩,正欲离开,只听冯氏询道:“一路随驾的是何?”
三宝心知皇后所问,却佯装道:“回皇后,皆是陛下钦点的随行等。”冯氏听三宝如此回答,冷哼了一声,便让三宝退去。
冯氏虽贵为皇后,但这许多年却对三宝无计可施。一则三宝自幼伴圣驾长大,与拓跋宏亲密无间,二则三宝为老练,事事圆滑,即便自己贵为皇后,亦不得不让其三分。
这边三宝前脚刚走,那边贵夫袁氏便
得内来。袁氏育皇三子拓跋愉,平
里袁氏常常出
皇后寝宫,以皇后马首是瞻。
此刻袁氏得内室,见冯氏一脸
沉,便猜出几分,于是假意劝解道:“皇后,这陛下许是得了新
,一时贪欢,您是皇后,于陛下心中分量那自是无
能及。”
冯氏本就如梗在咽,听袁氏如此道,便垂眼瞧其,冷冷道:“你倒是消息灵通啊。”
袁氏满脸殷勤道:“妾是心系皇后!”
冯氏冷哼一声:“少于吾这里表忠心。”停了片刻,接着道:“陛下向来以国事为重,从未带过后宫之随驾巡幸,如今新来的这个不知是何等
物,竟能令陛下一反常态?吾到真是想见识见识。”
袁氏此刻亦变了脸色,略一思忖,对冯氏道:“皇后,您是后宫之主,其早晚都得来拜见您。不妨趁早将其底细了解,知己知彼,方能擒蛇七寸。”
冯氏窃笑一声,道:“吾早就着去打听了,奈何那些个随驾的皆为三宝挑选的,欲自彼等
中问出话来,恐怕得费些心思。”
袁氏皱了皱眉,道:“大监纵是手段高明,亦难免多
杂。陛下这一路行来,诸多州郡,便自有知
之
,待妾着
去暗中查探。”
出了御书房,拓跋宏便径直回了寝宫。刚至宫门,便闻禾在和琴而歌。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拓跋宏不忍打断,便驻足不前,待禾琴声止住,方才举步内。
众见圣驾归来,急忙下跪。禾近前亲手替拓跋宏更衣,拓跋宏挥手示意众侍退去,便笑吟吟揽住禾,询道:“回至行宫朕便忙于国事,不曾问你可还习惯?”
禾娇笑道:“有元郎在的地方,妾皆可住的惯。”
闻禾此言,拓跋宏心内自是安慰几分,于是点道:“回了行宫,朕便不能再似巡幸州郡般伴你左右。后宫之中有皇后,还有朕的其他嫔妃,朕怕委屈了你。”
见禾垂目不语,拓跋宏接着道:“朕不愿另赐寝宫于你,只为能见到你,免你忧惧。”
禾闻拓跋宏之言,心内亦是感动,便轻轻含笑点,复又将
枕于宏肩上。此时无声胜有声,拓跋宏更觉怜惜疼
于禾。
第十四章 邺城宫(二)
皇后寝宫内,帝后相对而坐,三宝与皇后近身的婢婵梅,分立两旁为二
布菜。
皇后冯氏殷勤有加,对拓跋宏道:“自八月陛下离京,数月不见,陛下倒是消瘦了不少!”见拓跋宏笑而不语,冯氏接着道:“妾思忖着过几便是腊
,虽说如今身在行宫,可这些个年节形式却不能含糊,恰这数月来后宫众秭妹亦盼着得见圣颜呢,不如热热闹闹办一场。”
拓跋宏微笑着点道:“皇后思虑周全,就依你所言。”
冯氏接过婵梅所呈的羊汤,又亲手端于拓跋宏,便柔声道:“陛下离京之时罗夫与郑嫔皆已有孕,妾不负陛下所托,悉心照料,如今母子皆安,春上里又能为您添小皇子呢。”
拓跋宏闻言微微点,却并未如冯氏所料那般夸赞于她。冯氏略停片刻,心下一横,道:“妾听闻陛下宫里多了位美
相伴,若您真的欢喜,妾该于其相见,亦可替其跟您讨个封号才好。”
拓跋宏亦未料及冯氏会主动提起,心内一怔,道:“朕昨方回至行宫,还未及向皇后提此事。”
冯氏放下快箸,娇嗔道:“陛下,妾为后宫之首,陛下嫡妻,理应替陛下安置后宫。如今陛下纳了美,不与妾讲,让妾
后于宫中何以自处?”言罢,竟落下泪来。
拓跋宏挥手示意众侍撤去碗箸,方才开对冯氏道:“这许多年,朕知你劳心后宫,勤勤恳恳。朕并非欺瞒,只是朕并未想好予其什么封号。”
冯氏听拓跋宏如此言,撒娇道:“那些重臣名门之初
宫时,先太皇太后亦不过将彼等封嫔,待彼等为皇室延绵子孙,便可晋位夫
,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