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一副鞠躬哈腰的样子,一整个的卑微惶恐,她不敢让明家出钱给阿诚上学,但也绝对不敢这么直接拒绝明大少爷的。
「阿诚,要有礼貌些。」
看着桂姨的诚惶诚恐,明楼很是失望,他是认真的要给予帮助,于他明家来说就当培养一个人才,未来能帮得上明家也不一定,连务实的大姊出于三分善心七分栽培的心态都答应了,桂姨却是一副不敢从命的态度。
幸好……这孩子并不自卑,他真是桂姨的儿子吗?会不会桂姨当初在孤儿院的时候就抱错了孩子,这孩子的出身可能更好,只是不知为何沦落孤儿院罢了。
他记得阿诚三岁的时候就与眾不同,三岁那年他被桂姨带着来拜年,第一句喊他不是喊「大少爷」而是明先生,十一岁的明楼吓了一跳,惊吓过后则是排斥,要知道他一温润如玉的大少爷,「明先生」听来更像是喊他父亲,不是喊他的。
他记得当时父亲问阿诚,为什么不喊「大少爷」,小阿诚说:「我不是明家的僕人,不喊他大少爷。」
这话可把父亲乐得,连声说了好几句有志气,后来才对阿诚解释,少爷两个字是一种称呼,没有尊卑,阿诚才总算肯喊明楼为明大少爷,让明楼松了口气。
没人天生就想当别人僕人的,小阿诚虽生为僕人之子,可从没把自己当僕人过。
明楼看着桂姨的自卑、看着阿诚的志气,知道这时再多提由明家出钱栽培阿诚是谈不出结果的,便决定来日方长,毕竟小阿诚才九岁就有了跳级读中学的资格,不急的。
后来阿诚便时不时的会收到一些旧书,知道是明楼把自己以前看过的书送给了他,阿诚一直珍藏着。
然而明楼的不急,却险些让阿诚死于非命,许多年之后看着阿诚站在他的身侧成了他的知己,明楼都有点后怕,幸好阿诚没事,否则他该会有多后悔自己当年为什么没有早早带阿诚离开桂姨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