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司务处的条子后她又换了一些面和牛
,打算回去做点牛
锅盔托
给陆云琛送过去。
他是测绘队的,都是早出晚归,平时带着粮在野外烧点不开的水就吃了,那种极端的环境,她也想他吃好点,吃饱才能积蓄足够的体力,野外本来就不算安全,要是没有足够体力就多一份危险。
家属院看到她的红薯丰收,打算明年也在房前屋后的空地试试,还听说能做红薯条好多
也跟着来学学,打算明年种出来也试试。
这个东西也不难,很快张英就能上手了,沈婉枝看自己能脱手了,就打算进去做牛锅盔。
明天这边还会派出五百的队伍过去,这一次带队的是席致言,她打算让他帮忙把东西给陆云琛带过去。
正当她在里面揉面的时候,就听到院子里有在讨论修路遇到塌方的事
,吓得她心跳瞬间卡到了嗓子眼儿,脑海里控制不住的
想,双手沾满了面
还来不及清理就猛的冲出去。
“冯嫂子,修路塌方的消息是刚传回来的吗?”
冯珍看着沈婉枝惊恐的拽着自己的手臂,衣服上全是面,也是被吓了一跳,“啥……刚传回来?”
沈婉枝此时感觉汗毛都竖了起来,浑身有些发麻,手也抑制不住的颤抖,“就你刚才说修路塌方。”
冯珍听到她问的是这个忙说,“不是现在的事儿,是几年前我家老林他们修桐山公路的事了,那个时候塌方司务处正在做晚饭,结果塌方绵延过来把战士们的晚饭都毁了,我说的是这事儿呢。”她只是跟着大家聊天,得知沈婉枝丈夫还在修路驻地那边,感慨一句出去的战士们不容易。
却不想把给吓到了。
有了软肋做事不但畏手畏脚,还容易胡思
想,沈婉枝听到是几年前的事
瞬间也松了
气,“冯嫂子啊,你吓死我了。”还以为是她家陆团长在的地方。
冯珍忙安慰道,“没事啊,都好几年前的事了。”
话虽然是这样的说的,但沈婉枝还是会忍不住担心了起来,这边的天气逐渐冷了,那边环境就更恶劣了,光是寒冷都足够让受的。
零下三十几度,她那天裹着陆云琛的棉大衣也是透风的,出去风直往身上灌。
也不知道天越来越冷陆团长怎么办?而且他还是测绘队的一直在风雪里走,他应该更需要轻便保暖的东西。
想到轻便保暖的东西,沈婉枝想到了大姑姐上次送自己的东西忽然有了主意,打算这一次再给陆云琛做个不一样的东西送过去。
第一百一十二章
这是个国内还是棉衣的时代, 羽绒服这种轻便保暖的衣服只有在华侨商店有,但全国华侨商店也没几家,而且需要外汇券才能购买, 一般连见都见不到。
虽然七三年边疆开了第一个岸, 但现在的边疆还没有华侨商店,别说羽绒服了,在资源贫乏的现在很多
棉衣都还在用芦花代替棉花。
大姑姐在外部工作, 出去的时候倒是给家里
都带了一件,但是并不算厚,就是穿个稀罕,零下几十度扛不住的。
沈婉枝倒是没有把衣服拆了重新做的打算, 毕竟两件合起来也没多少鹅绒,而是去找了司务处,询问这边有没有存鹅毛。
上次的毛就全部存下来了,说是能卖出去, 如果有鹅毛她就愿意花钱买下来。
司务处处长听说她要找鹅毛想了一下说, “咱们这边没有这个东西。”这边主要是养殖牛羊,都是现在才开始养殖的。
好吧, 沈婉枝还想要是能拿到鹅毛除了羽绒服还打算给陆云琛做一床羽绒被, 那天她过去帐篷里睡这冷润冷润的,屋里还烧着煤炭两个一起睡到第二天身上都是冷的。
她离开之后帐篷里就不会烧煤炭了,那种温度下要是有羽绒被面上压一床有重量的棉被,就能够暖和了。
既然没有她就只能再想别的办法了。
“沈同志需要多少鹅毛?”
自然是越多越好,“如果有当然是越多越好, 我出钱买。”
“库伦驻地那边养了很多的灰鹅, 他们这几天正好要给筑路那边送物资, 估计鹅毛多, 我这让去给你拉点回来。”
沈婉枝给了司务处很多帮助,他们自然也会尽可能的满足她。
听司务处长这么说沈婉着面露惊喜,然后又询问了价格了。
现在这些东西都可以卖钱的,虽然羽绒服在国内还没兴起,羽毛球却是有的,今年是羽毛球首次征战亚运会,因为特殊时期这项运动差不多与世隔绝了,自从七一年国家再次派出了团队出访加国,这项运动重新开始征战赛场。
这几年需要的鹅毛就从各地农场收集来的。
不得不说价格出的便宜,只是能到拿到的不能更多,毕竟先国后家,本来现在各种资源都缺乏,私能拥有的东西都不能太多。
沈婉枝算了一下拿到的数量清理清理做一件羽绒服和一床被子差不多也够了。
司务处这边也很快,每一个驻地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的,互相之间拿个东西还是很快,鹅毛第三天就拉了回来。
沈婉枝下班的时候看到院子里堆放的七八麻袋鹅毛满意的很,迫不及待就打开了袋子,检查了一下毛的质量。
结果发现他们需要的是中段毛更多,给自己的反而全部是绒毛或者是脖子那一截细毛更多。
这正合她的意,要是一大堆硬质中长段毛她反而还用不上了。
下午司务处的东西就过来了是王雅兰帮着接下来的,看到沈婉枝回来她就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