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去早朝,会不会太惹眼?还有,在后长公主的册封典礼上,朕若是不能出现在太和殿,会不会惹得百官心中生疑?”
魏无晏皱起眉,她如今即是皇上,又是长公主,可她只有一个身子,总不能将她劈成两半去参加册封典礼。
可皇上若是不去册封典礼,宫中又突然冒出一个与皇上容貌极为相似的长公主,魏洵在江南散步的“谣言”岂不是很容易让朝中百官相信。
“陛下不必担心,微臣找到一个身材和容貌与陛下相似的少年,再由民间高手为其易容,便有了七八分像.....”
陶临渊与魏无晏细细述说了接下来的计划,
随着男子沉声道来,魏无晏紧锁的眉心终于缓缓舒展。
翌一早,太仆寺准备好的驾銮来到了福宁殿,四个月没有露面的小皇帝登上驾銮,一路来到金銮殿。
殿中百官早就得知皇上今会上朝的消息,一个个不由悄悄瞥向金阶上空置已久的赤金龙椅。
终于,在众臣的翘首以盼下,身着明黄色滚金镶边龙袍,戴龙凤狮纹鎏金冠的小皇帝从偏殿闪身而出,迅速步
垂帘后
座。
小皇帝略显低哑的声音从重重金幔垂帘后传出:
“朕久病初愈,听闻诸位卿在朕养病的时
里甚是思念朕,甚至有些臣子还跑到垂拱殿前,恳求摄政王要来探望朕的伤势,朕卧病在榻时听到这些消息,心中备受感动。”
殿中数位臣子当即出列叩拜,中诉说着自己是多么担忧皇上的病
,可谓是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让自己的夫
去寺庙烧香拜佛,祈祷皇上的病能够快快好起来。
这些臣子,大多是皇室宗亲或是开国功臣的后代,依附着大魏皇室这株苍天古树共享荣辱。
他们不介意龙椅上的皇帝是谁,但此必须留有大魏皇室的血脉,才能永葆他们这些名门望族世代荣华。
小皇帝点听着众臣对自己的挂念,似是颇为感叹道:
“朕还听摄政王说,诸位卿这段时
洁己奉公,恪尽职守,朕甚感欣慰,想着众位
卿的俸禄多年都没有涨过,便与摄政王私下商议,想在趁着今年新岁时,给诸位都涨一涨年俸。”
此言一出,殿中百官皆是面露喜色,纷纷跪地叩拜,感谢皇恩浩。
要说摄政王独揽大权的这段时,世家大族的
子确是不太好过,此前受新税法改革大伤元气,后来更是受摄政王雷霆手段震慑,贪污腐败之行几乎绝迹,可也断了他们的生财路。
如今小皇帝大病初愈归来,一开就提出涨俸禄,对朝中百官来说自然是美事一桩。
小皇帝清了清嗓子,朗声道:
“朕还有一桩喜事要与诸卿家庆贺,朕在此次生病时得先太妃梦,这才知晓朕还有一位孪生妹妹沦落在宣州城,朕命摄政王前往宣州城将长公主接回宫中,并册封其为清乐长公主,册封典礼明
会在太和殿举行。”
殿中群臣逐渐从欢喜的绪中缓过来,不由面面相觑。
清是长公主的字,乐是国号,以长公主的字和国号结合赐名册封,此等殊荣和尊贵,是大魏历朝历代的长公主从未有享有过。
要知长公主沦落民间一事,摄政王已在三前的早朝上与众臣提过,当时就有臣子提出长公主回宫的流程过于简陋,毕竟此事关乎于大魏皇室血脉,先帝和先太妃都已经仙逝,理应先由大理寺官员前往宣州调查长公主的身世,再做定夺。
后来摄政王命史官调出后宫起居录,才暂时压下众臣的质疑声。
今小皇帝先是提出给百官涨俸禄,惹得群臣兴高采烈,随后抛出这个消息,倒是让殿下群臣不好意思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
于是乎,长公主受封一事板上钉钉。
之后,摄政王又像往一样,听纳百官陆陆续续的上奏。
临近早朝尾声之际,一直沉默不语的沛国公突然出列,男子耷拉着眼皮褶子下冒出一道光,直直盯着垂帘后小皇帝朦胧不清的身影。
“陛下卧榻养病多,如今康复上朝,臣甚感欢喜。只不过在三
前,臣前往福宁殿探望陛下时,守在殿外的
御医还说陛下病重,下不了龙榻面见臣子,只短短三
的功夫,陛下就恢复得生龙活虎,中气十足,不知陛下服用了什么灵丹妙药?”
沛国公此言一出,大殿内陷一片寂静,百官不由齐齐抬
,望向垂帘后沉默不语的小皇帝。
“沛国公此言是觉得陛下康复太快,期盼陛下再多病上一段时?”
摄政王冰冷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霎时间让殿内的温度骤降下几分。
沛国公冷哼一声:“臣自然不是这个意思,臣不得陛下早
康复,以免皇权旁落他
。只是常言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陛下病了四个月一直不见好,怎么在长公主回来后,偏偏就好了?”
沛国公在宫内置有眼线,十前,他的线
终于趁着夜
静之际悄悄潜
福宁殿,亲眼瞧见龙榻上空无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