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小皇帝眨了眨明媚的水眸,好似颇为感叹道:
“朕以为竹侍郎追随摄政王多年,理应是摄政王的腹心之臣,对他谋听计行,自信不疑,可没想到竹侍郎居然对摄政王如此不信任。”
竹成文闻言一怔:“陛下莫要搬弄是非,臣...怎会不信任摄政王!”
魏无晏远远遥望走向午门的百官,淡淡道:“那朕问你,麒麟军的兵马,是认朕的玉玺还是摄政王的虎符?”
竹成文不假思索就答道:“麒麟军的将领们都是由摄政王一手提拔,他们对摄政王忠贞不渝,只认王爷的虎符。”
“那如今在民间的茶坊里,说书中歌颂收复回大魏故土的大英雄是朕还是摄政王?”
竹成文抿紧嘴唇,缓缓答道:“是...摄政王。”
魏无晏转过,微微一笑,坦然道:“竹侍郎也看到了,朕一无强兵壮马,二无民心所向,又何来的本事去和摄政王争夺这九五至尊之位?”
“陛下无需争夺,因为陛下已得到了摄政王的心。自从陛下从行宫逃走后,摄政王行得每一步都是险棋,王爷亲手烧毁让位诏书,不惜冒着被南帝揭发的风险,也要为陛下安排一个新的身份留在宫里。若没有陛下,摄政王与金国小公主的联姻势在必行,收复江南失地同样指可待。摄政王为了陛下舍近求远,可陛下非但不知感恩,还出言扰
朝政....”
“所以竹侍郎不敢去质疑摄政王,反倒是柿子捡软的捏,想要警告朕远离朝政?”
见被小皇帝一语戳了心思,竹成文的俊脸微微涨红,可他仍固执道:
“臣不敢,臣只是想提醒皇上,若是陛下心里有摄政王,就应在后谨言慎行。”
魏无晏挑了挑黛眉,反驳道:
“也许在竹侍郎眼中,朕只是摄政王的,可于朕而言,朕不仅是大魏的皇帝,亦是大魏的子民。且不论大魏
后的天会变成什么样,子民不会变,朕今
在早朝上提出的建议,全是为大魏子民而言。竹侍郎认为
子不宜在外抛
露面,可摄政王一手在漠北成立起木兰营里的铿锵
将,她们在战场上立下汗马功劳,丝毫不输于麒麟军,所以,竹侍郎究竟是看不起
子,还是单纯看朕不顺眼?”
竹成文被驳斥得哑无言。
魏无晏顿了顿,又道:“朕近觉得身子不适,三
后的早朝,就由竹侍郎代为执掌。”
说完这些话后,魏无晏不等竹成文的回话,也不回地走下了玉阶。
竹成文呆呆立在原地,脑子回响着小皇帝掷地有声的一席话,久久没有缓过来。
他抬看向远方雕龙銮驾上纤细的身影,脸上色复杂。
莫非是他看错了小皇帝。
不会的,英明武的摄政王不会有错,对摄政王一片赤胆忠心的自己更不会有错。
从始至终错的,只有这个
蜜腹剑,德不配位的小
子!
———
三后,魏无晏抱恙并未上朝,她本以为能偷得浮生半
闲,没想到在午膳的时候迎来了风尘仆仆的蛟龙大
。
陶临渊一早收到小皇帝病了消息,心中满是焦急,当即从贡院策马扬鞭赶宫中。
可当他大步踏福宁殿,瞧见面色红润的小皇帝正盘腿坐在矮塌上津津有味啃着水晶肘子,
子红唇上还泛着一层亮晶晶的油光,春眸含水,两颊融融,光彩照
。
哪里有半点生病的模样。
魏无晏对摄政王的突然到来感到惊诧,一对波光潋滟的水眸微微睁大,过了半响,才放下手中的水晶肘子,接过宝笙递来的湿帕子擦净手。
“卿不是还要审阅考生们的卷子,怎么今
就回宫了?”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昨会试方才结束。
“听说陛下病了,微臣不放心,便来看一看。”
陶临渊一边说,一边脱下玄色墨绒披风,净过手后坐在小皇帝身畔。他低下埋在
子细
的颈窝间贪恋地嗅上一大
,顿觉悬空多
的心终于归位。
男子匆匆归来,肌肤上还存有几分凉气,挺拔的鼻梁探颈窝里,冰得魏无晏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朕今贪觉起晚了,索
偷懒抱恙没去早朝,没想到却惊动到
卿,还叫你匆匆赶回宫。”
魏无晏不欲将她和竹侍郎那谈论的话告诉给摄政王,给男子平添烦恼。
她给陶临渊盛了一碗鳜鱼汤,又唤宝笙添上一副碗筷。
贡院坐落于京郊,距离皇城不足百里,摄政王一早得了信就出发,这么快就了宫,想必连早膳都没来得及用。
“无妨,微臣心里思念陛下,正准备这几抽空回宫。”
陶临渊接过小皇帝递来的鱼汤,见她取过宫娥拿来的碗筷,主动为自己布菜,顿觉身上疲惫一扫而空。
半个多月没见,小皇帝好似又张开了不少,子脸上虽然未施
黛,可肤光胜雪,翠眉如黛,一对盈盈水眸波光晃动,眼尾那抹微不可察的淡淡
晕更是透着万种风
。
为了行动方便,魏无晏在暖阁里只穿了一件明黄色的寝衣,内里未着束胸,略有低垂的衣襟露出海棠刺绣小衣,包裹浑圆春色。
陶临渊忍不住俯下面,衔住了她的唇瓣。
宝笙见状,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快步走出暖阁。
魏无晏双手抵在男子坚实的胸膛上,鼻息间尽是他霸道的龙涎香气,面对男子一味求索,她显得有些招架不住。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