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他们就在丁秀才的带领下去办理了府试的手续,办完手续后丁秀才又带着他们去熟悉了考场的环境和来回路线。之后就是大家自由活动了,平时相好的同窗约黄寄北一同出去逛逛,黄寄北婉拒了,想着等考试结束再逛也不迟。
三月二十
,府试正式开始。
润扬府下辖六个县,他们苍梧县不大不小,除此之外还有三个小县,两个大县。六个县加起来有三百
参加府试,而官府只会录取前五十名。
参加府试的流程和县试差不多,报名、保结,但保结的廪生要多一名。考试科目,分帖经墨义、杂文、策论三场,分别考记诵、辞章和政见时务,每次共录五十
,分甲、乙两等,前十名为甲等。府试通过后就可参加院试。
卯时一刻,贡院开门,数百名考生依次接受初查,鱼贯
场,他们在四名执灯小童的带领下分别进
四个考场,又在考场门
再次接受军士的搜身检查后方可最后进
考场,按考引寻到自己的位子。
这次考试除考引外,考生任何一物都不准带
,笔、墨、特用纸张等都由考场提供,
两场各考一天,第三场策论需考两天,过夜的棉被也由考场提供,每名考生都被隔开,各占一席之地。
一天里可休息三次,有
会送来饭食和清水,要
厕的,也有
专门引导并监视。黄昏时分,开始有考生
卷,只要拉动身边的小铃、就会有两
过来糊名,将考卷放
专用匣内,并收走一切物什,考生即可离开。
第一场考试还是以帖经、墨义为主,最后一道则是经义。这个黄寄北已经很是熟练了,虽然选题的范围比县试广了不少,他还是顺利完成了。第一场过后黄寄北算是融
考试氛围了。
第二场杂文。杂文有点像现代的应用文和公文写作,是这个时候的官吏所常用的篇、表、论、赞等体裁,属于官吏所必备的技能。
比如说《陈
表》就是李密写给当时圣上大的奏疏,苏洵的《六国论》是他的政论文代表作。杂文是非常贴合实际的,官场上
常办公少不了写各种文章,能写的一手好文上司看起来心
也愉快,若是文章主旨不明,逻辑混
,东拉西扯的,一件事
都说不清楚,任谁看了也不会喜欢这种下属的。
李密的这封《陈
表》不仅让他顺利的摆脱了当时的困境,得到了圣上的谅解,还流传千古,令后
膜拜。我国古代的韩愈韩大家也是一位写杂文的好手。黄寄北虽不像这些先贤能写流传后世的名篇,但也能做到文义通达,言之有物了。
第三场策论。黄寄北觉得策论算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察方式了。“策论”也叫“时务策”,考试的内容都是一些时事问题,让考生写出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回答评定出考生的成绩高下,考察的考生的政治能力。
这种能力很重要,对朝廷官员来说,文章写得不好,只要不是礼部翰林院的官员,影响不大。如果政治能力不行,那治下的黎民就要受苦了。
最后一场考完走出考场的时候,黄寄北已是筋疲力尽,虽然每天只考一场还可以晚上回客栈休息,但在
高度集中下
的消耗也就更大了。
等候在外的黄长植一下子就看到了
群中的黄寄北。
他和程远在把黄寄北搀扶到了马车上,然后给他倒了一杯仔细温着的白开水。
热水下肚后,黄寄北才感觉稍稍缓过来了。
“阿爹,我没事,就是太累了。”黄寄北看着紧张的黄长植说道。
“二郎,考完就别想了,我们回去好好歇歇。”黄长植道。
对于黄长植夫
来说,孩子的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相比于县试,黄寄北这次不那么有底了,润扬府这么大,有的是比他教育资源雄厚,资质比他好的。他毕竟应试经验少,很难判断他
的
况。
晚上,整个客栈静悄悄的,筋疲力尽的考生们沉沉的睡去了。直到早晨客栈大堂才嘈杂起来,大家都在讨论这次考试的题目。
用过早食后,横波书院的学生们都聚到了一起,大家毕竟都还年轻,经过一晚的休息都恢复的差不多了。大家开始一起对答案,客栈的大堂里热闹非凡,不时有
在争辩试题,大家伙吵的热火朝天。
黄寄北在听了丁秀才对试题的讲解之后心中便有大数了,丁秀才讲完就让大家散了。学子们有的懊恼有的庆幸,黄寄北则陪着黄长植一起去逛街了,他们难得来一趟府城,总要买点礼物带给大家的。
小半天逛下来该买的也买的差不多了,黄寄北和黄长植打算回客栈了,正在这时,黄寄北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竟是许久不见的黄寄南,只见他衣着光鲜,身边陪同的是一位富家姑娘,满身绫罗,满
珠翠。两
举止亲密,挽着手走进了一家银楼。
“阿爹,我没眼花吧,那是大堂哥吧?”黄寄北被眼前的场景惊到了,转
向黄长植求证。
黄长植叹了
气,道:
“唉,作孽呀,你没看错,那就是大郎,原不想让这荒唐事打搅了你,现如今既被你撞
了,我也就不瞒了。”
第37章 骗子
在黄长植看来, 黄寄南大可不必如此,如今他已经过了院试成了秀才,年纪轻轻, 前途似锦。可黄寄南偏偏选择了这么条路。
半年前,黄寄南成了秀才,喜讯传出来还没几天,随后就传出了黄寄南休妻的消息。
天可怜见, 姜氏虽然不是什么大家闺秀,配黄寄南是绰绰有余的, 尤其是这几年来她为了黄寄北几乎熬花了一双眼,万不该被如此对待的。
姜秀才本来就因为儿子的去世
受打击,在听闻了
被休弃后一时承受不住,一
鲜血
出,彻底倒了下来,如今躺在床上, 已是只剩最后一
气了。
至于姜秀才的儿子姜启为什么会死亡, 黄寄北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这和当初黄二郎的去世是何其相似呀, 都是思虑过度,
气耗尽而亡,这个状元养成系统,真的是害
不浅!
如今整个苍梧县,提起黄寄南都是不耻的, 偏他自己浑毫不在意, 只觉得区区苍梧县, 根本不必放在眼里,一心想要攀高枝, 如今见到,才知他竟是来了府城。
“二郎,以后我们家都离长房那伙
远点,这种没有良心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一刀。”
黄长植真的是心有余悸,想那姜秀才一家对黄寄南多好呀,不仅把自己唯一的
儿嫁了过来,还让黄寄南免费在自家学堂学习,课余时间更是倾囊相授,如今姜家家
亡,黄寄南却连门都不上,听说是被府城的有钱
家小姐看上了,才迫不及待要休妻。
黄长植多虑了,这世上没有谁比黄寄北更知道黄寄南的可怕了,看着黄寄南已经完全脱离了原书的轨迹,他隐隐的有些不安,现在的黄寄南,更加的没有底线了。
黄寄北回到客栈后找到了程远,请他留下来帮忙打听一下黄寄南新攀附上的那户
家,在知道了姜氏一家的遭遇后,他没办法再袖手旁观了。
第二天一早,黄寄北和黄长植退房回家,而程远则暂时留了下来。
回程又是三天的路程,黄寄北归心似箭。出门不过半个月的时间,黄寄北就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直到回到了家中,他的心才安定了下来。
阿娘早早的包好了馄饨,等黄寄北他们一到家,立马烧水下锅。黄寄北端着热腾腾的荠菜馄饨,上面还卧着一个煎蛋,旅途的疲惫一下子就消散了。
十几天后,府试的结果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