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心这才放下。
来福客栈正好缺个
替黄长植分担,黄寄北便招了程材做了跑堂,一个月一两银子,包吃包住。
程材千恩万谢的留下了,坚持要求每月只领半两银子,这样一年多他就可以还清欠黄寄北的钱了。
有了程材之后,黄长植就轻松多了,还能腾出手来去后厨帮帮白氏她们。
虽然程远父子相认了,但程材平时还是选择了住在了店里,黄寄北很是不解,这父子两难道不想多点时间待在一起吗?
程远给黄寄北解了惑。
“少东家,我和材儿虽然不住在一起,但每天都能见到,我知道他在你们这过的很好,也就放心了。这
呀,哪有一直在一起的,孩子大了,都有自己的事要做,他在这打工,有稳定的收
,固定的居所,等还完债再娶个媳
生个孙子,那我就再满足不过了。孩子尽孝的方式由很多种,不是时时刻刻陪侍在身边才算是孝顺。”
黄寄北像是明白了什么,这个家这几年来一直是他在做大决定,从推车馄饨到茶棚再到客栈,现在他又考上了秀才,理应担负更多。
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一年又一年重复着同样的
生,那还有什么意思,或许他应该再为这个家做一个决定。
他下了决心,要出去闯一闯,如果他现在放弃了,就这么安定下来,这辈子可能就再也鼓不起勇气了。趁着自己还有一
冲劲,何不出去搏一搏挣个前程呢,现在的他还不到十五,多好的年纪呀。
黄寄北终是和黄长植夫
说了他的决定,黄长植夫
像是早就料到了一般,自己儿子他们自己最清楚,黄寄北是不会满足于一个秀才的。唯一担心的就是他出门在外的安全和健康了,虽然黄寄北现在身体很是康健,但做父母总是比别
想的多的。
临行前,黄寄北找到了谢玉,作为家中的长者,黄寄北很想听听过来
的意见。
“青麓书院?那可是个好地方呀。”谢玉嘴里念叨着,眼却是飘向了远方。
“婆婆?婆婆你怎么了?”见谢玉迟迟没有下文,黄寄北担心的问道。
“没事,想起了一些往事而已,小子你还不知道吧,婆婆我的家乡就在湖东省,若不是放不下林红,我本是想着回乡养老的。”
青麓书院正好就位于湖东省,是湖东省的一块招牌。
“小子,你找婆婆我算是找对
了,你跟我来,我有东西给你。”谢玉缓缓起身,朝着房内走去。
黄寄北接过了谢玉从箱子里找出来的一块玉佩,有些不解。
谢玉接着说道:
“年轻的时候我在青麓山下置办了一个庄子,如今是我一位老友在帮忙管着,你到了山下,直接拿着玉佩去春红山庄,找一个叫忠叔的,顺便帮我看看我这位老友现在怎么样了。”
黄寄北很是惊讶,他这个婆婆还真是通广大,这些年跟着他们住在这个小地方,还真是委屈了。
代完正事后,两
开始闲话家常。
“孩子,别怕,这天呀,是越走越亮的,大胆的去做,婆婆支持你。”谢玉拍着黄寄北的后背说道。
“唉,谢谢婆婆,我就是舍不得你们。”黄寄北此时多了份坚定,却也多了份不舍。
“傻孩子,有什么好不舍的,我们还要你担心不成,别太小看我们了,我这把老骨
好着呢,婆婆可要活的久一点,这样就能看到你们这几个孩子成家立业了。”
“婆婆,我都这么大了,别叫我孩子了。”黄寄北被叫的有点不好意思了,同时也感觉心里暖暖的。
“好,好,是大
了。”谢玉笑呵呵的应和道。
窗外静悄悄的,静谧的月光如水般散在庭院里。
几天后,在拒绝
其他
的陪同后,黄寄北独自驾着驴车上路了。
半个月后,他终于来到了青麓山境内。
可怪的事,这一路过来,他多番打听,却没有
听说过春红山庄,这晚,他投宿于一家客栈,才在老板娘
中得知了一些门道。
原来这春红山庄竟是一座
子庄园,除了年迈的老管家,庄子里的都是庄主收留的无家可归的
子。
再多的老板娘也就不清楚了,只知道春红山庄的主要产业是养蚕织布,老管家每个月都会载着成匹的丝绸出来
易。
在休息了一晚后,黄寄北顺着老板娘指路的方向,驾着驴车出发了。
一路沿途打听,黄寄北每次询问春红山庄都会引来怪的打量,半个多时辰后,黄寄北终于看到了春红山庄的大门。
第4章 染布
黄寄北轻叩门扉, 里面立刻传来了一阵狗叫声,过了一会儿,才有
出来应门。
开门的是位老者, 应该就是老板娘
中的老管家了,谢玉
中的忠叔了。
当黄寄北说明来意并拿出谢玉给的玉佩后,老者老泪纵横。
“黄公子,快别折煞老
了, 老
怎么担得起老友这个名号,尚宫大
还记得老
, 已已是我天大的福分了!”
原来忠叔原是宫中的小太监,宫里
都喊他小忠子,小忠子出身穷苦,身子又弱,在宫里经常被
欺负,这种
况在遇到谢玉后才好了起来, 得到了谢玉庇护后他在宫中终于有了容身之处。
按道理说太监是一辈子都不能出宫的, 结局只能是老死宫中, 即使侥幸出宫也是无处容身的。谢玉用自己的一次大功换得了小忠子出宫的机会, 还把自己的庄子
给他打理,是以在忠叔眼里,谢玉无异于再生父母。
“忠叔,婆婆她一直很挂念你,若不是路途遥远, 她就随我一道过来了。”黄寄北扶着摇摇欲坠的老管家说道。
“该是我亲自登门拜见尚宫大
才是, 黄公子, 快随我进来,一路过来累坏了吧, 快随我进屋休息。”说着,忠叔引着黄寄北进了庄园。
庄园很大,看上去最起码有八十多亩,其间桑田遍布,四周是围墙,沿着石子路走到尽
是数排房屋,黄寄北被忠叔带到了主屋,屋内宽敞明亮,各种摆设齐全,打扫的很是
净,但不难发现已经好久没住过
了,应该是忠叔一直为谢婆婆留着的。
“黄公子,你先放心的在这住下,上青麓山的事
我这就找庄里
打听去,晚些时候再给你答复。”忠叔恭敬地说道。
“忠叔,你先去忙吧,我这边自己收拾就行。”黄寄北放下行李说道。
这边黄寄北刚整理完毕,那
忠叔已经帮他打点好了上山的事
,这办事能力,快的让
吃惊。
只见忠叔领着一位四十多岁的
子走了进来,向黄寄北介绍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