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用于调配染料。
拿出瓷瓶,逐步添加蓝靛泥到温水中,用筷子搅拌均匀,接着放
少量的盐和白酒,混合在一起。把一旁已经浸泡好的丝线一点点放
染料盆中,搅拌浸泡,使得丝线充分着色,
眼观察染色到位后,黄寄北取出了丝线。
看到真的变蓝了的丝线,忠叔了花十一娘激动的无以复加,他们真的染出有色的丝线了。黄寄北也是惊喜万分,没想到真的成了,他们真的做到了!
染好颜色的丝线清洗后再进行晾晒,就可以用来织布了。
之后,三
又反复试验了好几遍,通过控制蓝靛泥的用量和染色的次数、时间来改变蓝色的
浅,通过调整食盐和白酒的用量来加强固色能力,在确认染好的丝线不会掉色后,这种染色方法才开始在庄子里推广开来。
熟悉了上山路线,教会了庄里的姑娘们染色的方法,黄寄北就等着开坛讲学的那天了。谁曾想,到了讲学开放的那一天,青麓山竟飘起了鹅毛大雪。
他千里迢迢的来到这里,这时候是不可能临阵退缩的。若是今天借
天气不去,那以后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借
,这就是
的弱点。黄寄北背着书箱,沿着山路艰难行进,寒风凛冽,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一夜积雪,山中已是雪
数尺,等他到达青麓书院讲堂的时候,鞋袜都湿了,手脚已经没了知觉。
到讲堂后,黄寄北已经是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了,幸好书院中有下
给他送上了热水和棉被,黄寄北喝下热水,把被子围盖在身上,过了好一阵才暖和过来,却又感到手脚开始发痒,应该是被冻伤了。
因为天气的缘故,今天来青麓书院听讲的外
竟只有他一个。形单影只的他被安排坐在了靠门的位置,而其他靠前的位置坐的都是书院内的学生。
青麓书院内的学生可以很清晰的分成两派,一派是被推荐
学的,这种家里大多颇有权势,锦衣华服,
戴高帽,腰间挂着玉佩香囊,光鲜亮丽;另一种是自己考进来的,这种则朴素的多。
今天讲课的是一位儒学大家,他对《论语》有着很
的见解,对其中很多语句的解说都让黄寄北觉得耳目一新,黄寄北一遍听讲一边做着笔记。
这种层次的大家是黄寄北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他觉得今天这趟来的真是太值了。据说明天讲学的是一位
通《周易》的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黄寄北立马连山都不想下了,恨不得能在门外呆到天亮。但这是不现实的,他还是得趁着天还亮赶紧下山。
第二天早上,雪停了,但山路依旧难走,需要格外的小心,他可不想掉下去
身碎骨,花姑姑想要陪他一起上山,他拒绝了,多个
来也是一起受罪。
这天的《周易》解说黄寄北有点跟不上了,《周易》晦涩难懂,他需要全贯注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这样他就没办法记笔记,而不记笔记的话又很容易忘记,黄寄北进退两难,只好先选择认真听讲。
散堂后,黄寄北赶紧追上了一位青麓书院的学子。
“这位兄台请留步,请恕在下冒昧,在下苍梧郡秀才黄寄北,前来青麓书院听讲,方才讲堂中我见兄台一直在奋笔疾书,不知可是在记录要点,能否借在下抄录呢?”黄寄北试探
的问道。
那
打量了黄寄北一番,开
道:
“如此严冬,兄台倒是好学,只是这笔录我今晚还要翻阅,你若想看的话我可借你在这讲堂中翻阅,带下山是不行的。”
“那是自然,兄台愿意借我翻阅已是大善,不若兄台先稍作休息,我这边在讲堂里抄写完毕后立马奉还可好?”
“可以,你先抄吧,注意时辰,别耽误了下山,天黑了就危险了。”
“多谢兄台,请问兄台尊姓大名?”黄寄北拱手道。
“在下京都纪鸣岐。”
黄寄北得了纪鸣岐的笔记便坐下来开始抄写。讲课结束,讲堂中的炭火也就撤走了,天气严寒,滴水成冰,黄寄北被冻得手指不能屈伸,却丝毫不肯放松,哈了
气继续抄写。他要赶紧抄完还给
家,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有了这第一次,后面就好办很多了,纪鸣岐虽然出身于大户
家,却是个
子极好的,他敬重黄寄北这种刻苦的求学
,乐于和他往来,两
便约好了
流记笔记,这样就能将听课的效果最大化。
青麓书院讲课的老师大多德高望重,每次讲学一结束身边就围满了
,想要上前讨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老师平易近
,有问必答,有的则是脾气古怪,很难接近。
遇到脾气古怪的老师黄寄北也不退缩,只耐心地站在一旁等待,他这种小贩出身的最会看
眼色了。等到老师有空了他立马提问请教,弯腰侧耳以示恭敬,仔细聆听老师的教诲。
有时他也会遭到脾气不好的老师训斥,黄寄北也不恼,有求于
就该有有求于
的态度,这种
况下他会表现的更为恭敬,更为周到,等到这位老师心
好的时候,再伺机请教。
虽然吃了不少苦,但黄寄北却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了不少教益。老师们也记住了这个韧
极强的学生,态度也从一开始的不耐烦变得平缓了很多。
两月的时间很难熬,却也过的很快,这两月黄寄北收获了满手满脚的冻疮,也收获了满满一筐的笔记,收获了脑中
益丰富的知识,收获了一位好友——纪鸣岐。
经过这两个月的学习
流,两
已经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这位好友居然幼时曾在苍梧县生活过几年,真是太巧了。
纪鸣岐出生富贵,身上却没有丝毫纨绔习气,因着比黄寄北大一岁,就把他当弟弟一般照顾。
不过遗憾的是,黄寄北这位好友在前不久被家里急召回去了,似乎是家中发生了什么大事。
第42章 小胖子
年关将至, 青麓书院的学子们也都拜别师长,回乡过年了。
黄寄北思虑再三,还是准备不回去了, 来年二月二就是青麓书院对外招生的
子,他这一来一回就要花上近一个月的时间,基本都在路上,还是等考完试再回去吧。定下主意后, 黄寄北写了封家书,去驿站投递了出去。
回到春红庄园, 庄内一片繁忙景象,大家甚至都没有工夫准备年货,都在忙着染线织布。
自从两个月前黄寄北带着大家用板蓝根染色成功后,庄内的姑娘们在此基础上调制出了不同的蓝色系染料,天青色、浅蓝色、天蓝色、湖蓝色、宝蓝色,织出来的丝绸炫彩夺目, 非常的受欢迎。
忠叔更是根据黄寄北的描述, 去附近的村落收集了栀子果实, 制作出了黄色染料, 目前庄里卖的最好的就是这种鹅黄色的丝绸了,明艳贵气,很受贵族
子的喜
。忠叔已经打算来年春天在庄内留出几亩地来种植板蓝根和栀子了。
见此路行得通,黄寄北便放心的把其他可以用来染色的植物也告诉了忠叔,例如可以制作成红色染料的茜
, 这年
红色可是稀罕的颜色, 若是能成, 以后织出来的布就不愁卖了。
忠叔听后激动的满脸通红,脸上的皱纹都舒展了不少, 这些年来他管理着这么大的庄园,每年出息却少的可怜,他实在是没脸去见谢尚宫了。现在,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让大家富起来的曙光。
庄内除了忠叔都是
子,是以黄寄北平时很少出去走动,以免冲撞了,这些天大家也都忙,黄寄北大都时间都是一个
独处。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除夕夜,忠叔陪他吃完年夜饭后就回了自己的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