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要设计一座钢厂,还要从上游到下游,包含怎么训练工人、怎么建立产业链,甚至连怎么建立后续研发能量,整套都要搞起来呢”香澄笑得迷人道。
“妳说要设在哪裡?”
“就这个区域…”香澄用笔在1大小地图上画个圈道。
“这是哪裡?”
“今天的广西贵港市…”香澄答道。
“这裡看不出有任何盖钢铁厂的条件”尚文道:“妳说现在的小平炉厂设在哪?”
“这裡…湛江…”香澄指着地图右下角道。
“为什么不设在鞍山、武汉?”
“呵呵,因为此时此刻那裡还不是我们的地盘”香澄在地图上比画道:“事实上现在我们连完整控制整个广西都还做不到,只能控制从这裡到这裡这块区域。”
“喔喔…是现实问题唷…”尚文恍然大悟道:“那为什么不继续把湛江现有厂房扩厂呢?”
“后面会和日本人开战,放在海边就一下就完了…”香澄解释道。
“喔喔…那照妳这么说,还要想办法把矿砂和燃料送到广西去囉?”
“嗯…我们已经在这裡盖了铁路,未来这边也会再盖一条”香澄在湛江-北海-玉林-贵县间比了比。
“喔喔,对吼,广东也不是妳们的,所以不能走水运,一定要从这边走陆运…”
尚文明白道。
“完全说对了!”
“真麻烦耶…”尚文再次搔头道:“总要有个什么确定的数字当设计基础吧,不然这样凭空想像是不行的。”
“这裡…”香澄指向海南岛西侧道:“石碌铁矿,年产量可达460万吨、品位在60%以上。”
“海南石碌铁矿?很有名是没错,但不是挖完了吗?”尚文反问道:“攀枝花的藏量不是更大?”
“呵呵,那是对今天21世纪来说露天开採部分挖完了…”香澄道:“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1925年,1925年海南岛还没有人去採矿。”
“呵呵,所以妳打算去海南岛採矿,然后用铁路送到海边,船运到北海或湛江后,再用铁路送到广西去炼铁?”尚文愉悦道:“那要不要乾脆去澳洲?那个年代反正也还没有人知道澳洲西部有铁矿,妳们就先搬个几千万吨矿砂回来找地方堆着,反正矿砂摆着也不会坏,道时候就算发生战争也可以确保几年不断料。”
“喔?”
“反正空想不用负责任,妳们把澳洲铁矿搞起来也会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整个太平洋战略局势,不管是英国、美国还是日本,都必须重新思考战略轴线…”尚文笑容中带着智慧的光芒。“李老师我这建议如何?”
“呵呵,我从没想过这样的问题…真的…真的非常有趣…”我应道。
“你想想看唷,如果假设一年从澳洲运500万吨铁砂到中国南方港口──大概跟从黑德兰港运铁砂到高雄差不多──单程距离大约2500海浬、大约10天即可抵达…”尚文进一步说明他的构想道:“二次世界大战最有名、生产了2700多艘的自由轮,原始设计早在1930年代初期就出现了。每艘自由轮约可以装载1万吨上下散装货物,如果有30艘自由轮、每趟载运1万吨,每艘船每年来回跑10趟,一年就是300万吨矿砂。”
“呵呵,这样远远超过那个年代港口装卸能力吧?”我质疑道。
“如果用那个年代码头人力装卸方式当然不可能”尚文笑道:“但我们从今天回看过去,已经知道后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再逆推符合那个时代条件的解决方桉就没有那么困难。”
“这样说似乎也很有道理…”香澄道。
“不然妳原本怎么打算去海南岛产出460万吨铁矿砂?”尚文反问道:“人多好办事,找个几万人去开矿吗?”
“一个人一天大约可以挖两吨矿石”香澄回答道。
“挖两吨我相信,但是问题会在装卸速度…”尚文解释道:“理论上找1万人去开矿,每个人1天挖两吨,1年下来是可以挖400万吨矿石…但是当妳找了1万人挖矿的时候,这些人的移动动线,如何让他们挖好矿再送到火车边上、倒进火车,就会是大问题。一开始可能轨道距离矿体还不远,但愈挖就会离火车愈远,速度就会愈来愈慢。最后可能是挖掘速度不变,但装载上车的速度变得很慢。妳光是要让1万人上山下山、吃饭拉屎就都会是大问题。”
“那要怎么办?”香澄反问道。
“那就要问旁边的同学了…”尚文转过头问旁边的映涵道:“1920年代有什么可用的机器?或是我换个方法问,有什么今天矿山上面用的机器设备,对1920年代来说是可行的?”
“啊?”魏映涵原本大概以为自己今天只是跟着杨梨君来打酱油凑热闹的,没想到被点名回答。她停了半晌道:“其实我们现在各处工地可看到的挖土机早在十九世纪初期就发明出来了,而现代标准型式的、有一隻手臂、履带推动、机台可360度旋转的挖土机,在1884年就已经商品化,只是当时是蒸汽式的挖土机,一台就几十公尺高,很不灵活,但是在开通巴拿马运河时就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今天见到的柴油式挖土机其实也早在1930年代就出现,只是当时的柴油发动机技术还很不成熟,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柴油发动机和液压技术成熟后,挖土机才有像今天我们看到的强大效能。”
“所以关键不在机器设计,而是在发动机和液压设备囉?”我很好继续问道。
“没错,挖土机的设计基本上近两百年来没什么改变,只是早期挖土机因为液压缸的製造加工能力不足,压力太大会爆缸,所以多半是用钢索搭配滑轮组驱动,动作没有今天的这么灵活…”映涵说明道:“有好的金属加工能力加上好的液压油,其实就解决了。”
我没说话望向梨君。
“怎么马上就扫到我了…”杨梨君笑道:“泵浦和压力缸虽然是特殊合金,我相信这点尚文大哥一定知道配方和加工程序,就算在1920年代买不到,用小电弧炉批次生产也是没有问题的,接下来就是看无缝钢管和淬火程序,这个部份如果都不懂从零开始摸索一定要花上很多年时间,但现在就找家老师熟悉的业者去参观一下,应该几个钟头就搞懂人家怎么做了。另外液压油部分相信以老师的影响力也问得到配方,就算问不到配方,买些样品回来跑跑gc、hplc,照着配就算没有百分之百的效能,有7、80%应该就很够了。”
“其实从矿山採矿、到装卸运输、到海运装卸载就是那么回事,真的很认真想知道的话就花个一个月从澳洲一路看回台湾,把每个环节机器设备记下来就都知道答桉了…”尚文归纳道:“接下来就是把我们自己放回到1920年代的时空环境,想想如果我们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如何从0开始建立整套产业链…我想以李老师和各位的实力,最多花个半年时间就可以把每个环节都搞清楚了。”
讲着讲着尚文呵呵笑了起来道:“不过这都是纸上谈兵啦,如果真的要去做还不知道要花多久时间。”
“答桉都知道了,接下来就是去克服实际操作上的难题吧…”我跟着笑道:“这个题目如果丢给研究生去试一遍,应该会很刺激。”
“呵呵,应该所有学生都会逃走吧…”梨君和映涵都笑了。
“学理上可行是一回事,真正要商业化就完全是不同等级的挑战了”尚文道。
“嗯嗯…”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