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也无法改变现状的绝望。
孟蔚萌觉得自己已经到极限了。
 “……胶囊房虽然小,但能保证每个
都有一个相对独立的个
空间……” 
 当俞悦桐的对胶囊房的描述传
耳朵时,孟蔚萌在那一瞬间觉得自己又能活下去了。 
 “妈,我不是不
你,但我太累了。我真的好累,我必须要一个
安静一下。”孟蔚萌用近乎恳求的语气说,“我们又不是分开去不同的城市,还在一个小区,只是隔了一段距离几栋房子罢了。” 
 孟蔚萌的高中、大学都是在八
间宿舍中度过的,虽然也遇到过很多下
室友,但这一次的安置房最大程度地减轻了这样的影响。 
俞悦桐同样有过住宿经验,所以特意出了一份百道问题答卷。
比如——
玩手机习惯外放还是带耳机?
社恐还是社牛?
晚睡还是早睡?
早上习惯几点起床?
有没有起夜习惯?
是否追星追剧追漫打游戏?
不能忍受的雷点是什么?
 一百道题目涉及得很广,可能会有少数
嫌麻烦随便填的几率,但孟蔚萌很认真地一道道将自己的回答填了上去。 
 玩手机喜欢戴耳机、社恐、熬夜但也能早起、睡前习惯再上一次厕所,但基本没有睡后再起床上厕所的习惯、不追星追剧不打游戏是铁血纸片
党,杂食但不接受rg…… 
对待问卷的态度比对相亲更认真。
 根据她的回答和大数据匹配,三十
的单身
安置宿舍群很快出现在她的聊天列表里。 
宿舍群从成立到群成员就位只花了五分钟,然而社恐成群的群两个小时过去也没有一条聊天记录。
那一刻,孟蔚萌只觉得灵魂都得到了升华。
救赎。
紧绷着的经在这一刻终于得以放松,孟蔚萌觉得,自己又能再坚持几年了!
 “萌萌你在胡说什么啊!现在世道这么
,你万一被欺负了怎么办啊!” 
孟爸孟妈和孟外婆都无法理解。
 然而不仅是孟蔚萌选择了胶囊房,家里其他三个年轻
也要搬去胶囊房。 
 孟蔚萌的哥嫂申请了双
胶囊房,孟蔚萌嫂子的弟弟也没有犹豫地选择了单
胶囊房。 
孟家的四个长辈都无法理解。
 并且,除了担心家里小辈的安全,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
——一间安置房要住-0
,现在他们家四个
,那岂不是要和陌生
凑合一起过?!不行!绝对不行! 
 “还能改吗?如果要和陌生
住一起,那我宁愿去住胶囊房!” 
 像孟家这样的
况不在少数,甚至是“绝大多数”。 
 俞悦桐早就预料到这种
况,特意给了一次更改机会,但有且仅有一次,时间截止至第二天傍晚,这一次更改后再闹着要改,那就两个都没得选,自己去想办法吧! 
 因为胶囊房的事
,很多个家庭都吵得不可开
,但和“热闹”的家庭战争不同,安置房的建设进行得很顺利。 
 天气越来越冷了,这几天的气温已经有了跌
两位数的趋势,零下几度好歹能用被子衣服暖宝宝硬扛,再冷就扛不住了。 
 死
看似是一件必然的事
。 
 但z国
讲的就是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 
安置·胶囊型·房的工程进展速。
 
是群居动物,需要聊天、社
、亲
友

、娱乐放松,但每个
也都是独立的个体。 
 享受孤独,有时候安静的私
空间也极其重要。 
 想要独立空间的大部分是年轻
,
活的主力也都是年轻的壮劳力,积极
上来后,进展那还不是开了倍速! 
俞悦桐没有刻意去推广,但有了现成的例子,又有网络这种无视距离的存在,不仅是虞城,很多城市都开始推行胶囊式安置房。
 胶囊房出现的时间并不短,但在这之前却几乎不被纳
考虑范畴,说白了还是传统的“家庭”“房子”观念在作祟。 
 但
都要活不下去了,哪里还有那么多
七八糟的讲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