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娘子不解。
次,王葛早起,趁天色将亮不亮,先练半时辰的二禽戏,然后和邹娘子一起去庖厨吃早食。
主管膳吏主动迎上来:“王匠师来了。”
正吃着,又一吏端着陶碗过来:“王匠师难得来,这是我用秘方酱拌的芥菜。”
王葛一尝,嗯?有蟹黄的味道!
烧火的吏从灶屋露,喊道:“王匠师,我们都换新灶了,有风箱真好,想要大火就大火,煮汤蒸饼都快多喽。”
这顿饭吃的,王葛嘴都笑酸了。
辰正,开始做事。
昨天的布风车延长出来的轴,需要在其上加装一个卧式木。这个木
跟翻车横轴末端的立式木
形制、尺寸全部相同。
的图她画了出来,十二根辐条,每根辐条均探出
辋(
外周)一截,起到的是齿
结构“齿”的作用。
毂(
中间穿轴的孔)的孔径比轴径长,才能令上方的风车旋转自如,所以得在轴穿过毂的上、底位置都楔个薄木块,做挡
用。当然,这些结构和法子全是按模器制作来说的。
为保证模器运作时稳固,王葛在毂的周遭凿十个孔槽,辐条全以榫方式
接进
毂。至于
辋也不麻烦,她不时比对位置,刻出四块弧形木料,每个弧上挖三个孔,分别楔进辐条,组成完整的圆辋。
两个木都制好后,已是午时。
王葛顾不上吃饭,继续削制立式木的轴。同样的,为了让轴在
毂内自如得转,且轴不脱落,轴穿过毂的左、右位置也各楔一块格挡。
好了。
当邹娘子以为王葛终于肯吃饭了,王葛又开始在筐里翻找木料。找到一块最小的茎状料,削成“丫”形支架,架住的是立式的横轴。轴出来支架的末端,坠个系了小石
的麻绳,起平衡立式
重量的作用。
将卧式对准立式
,试验它们可咬合、相互拨动后,把风车整体竖着扎进对应位置的泥土里。
“阿姊,你拨动风车,试一下。”
辋(wǎng):
外周的圆框。
毂(gu):
子中间穿轴的孔。
第34章 329 翻车三改良
“拨就行?”邹娘子问,确定不是用嘴吹后,她按王葛手指示意的顺时针方向拨动了风车。
竖状风车、竖轴、卧式相互间楔得牢靠,相当于一体,因此卧式
也顺时针转起来。
立式的安装位置,在卧式
的右侧下方,以辐条
错咬合。于是,随着卧式
一圈圈的顺时针转动,立式
朝后一圈圈的旋转。
同样,因为横轴楔接的很紧固,横轴自然跟随立式一圈圈的向后滚转。右端维持平衡的石
坠受摩擦力,被提上去、垂下来,提上去、垂下来,稳妥的平衡住左梢的木立
重量。
总之,王葛凿制这些构件耗时半天,邹娘子驱动它们只需几个呼吸的工夫,因此后者很茫然,茫然王葛忙活这些、轴做何用?
王葛:“阿姊再反着拨。”
逆时针转风车,右侧下方的立式木便带动横轴朝前滚转。
王葛指着石坠说:“阿姊想象,若是把石
换成翻车的链
呢?岸上的那个链
。”
石、翻车……岸上的链
?邹娘子想象不出来。
隔行如隔山啊。王葛只能在石坠底下画出翻车的样子,双手比划动作一点点解释:“阿姊把左边风车这里,当成摇柄,或者脚踏
也行,原先不是得手摇、或者蹬踏板,翻车才能转动起来刮水么?可是你拨转风车,是不是等同手摇、蹬踏板了?那右边的尽
,翻车这里,是不是被带着这样转,把渠里的水刮到岸上了?”
“哎?是!”邹娘子欣喜,终于明白了。
“你第二次转风车,翻车转的方向是不是也反着了?是不是能把岸上积的水,往渠里刮?”
“对!对,是这样的!”
“阿姊再看回左边。你想,如果风车很大,风也足够大,大风把风车吹转,是不是就不用阿姊转风车了?那是不是说明,右边的翻车离开阿姊,只要有足够大的风,也能引水灌溉,还能反向排涝?”
邹娘子眨眨
眼,仔细看向风车,看向两个木
的辐条
错,看向竖的轴、横的轴,看向石
坠,看向画的翻车。她重新慢慢的拨风车,然后反着拨。
停手。
此时一切的看,跟刚才不一样了。她再望着王葛,眼中浮了层泪。
王葛按着自己的思路继续道:“如果此法可行,我觉得不单能用在翻车上,还能用在碾磨上!用风之力去推磨,那样的话,寒冬风大,带给农家的就不全是苦难了。”
邹娘子使劲点,哽咽应道:“是啊,寒冬风越大,风车转得越快,便能轻轻松松替
碾磨。阿葛,你咋这么会想、这么有本事!”
小小的风车,没想到能跟翻车连在一起,阿葛啊,你真是辽东,不,你是所有农的福星!
“不能只依赖风。”王葛话锋一转,在风车底部扎进泥土里的位置,以竖轴为中心画了一个卧式,为让对方能理解,她寥寥几笔添了水流,再从旁边筐里拿出一块木板,挡住风车。“现在咱们全当没有风车了。流水冲向我画的
,
是不是会转?那竖轴是不是跟着转?轴上面这个卧式
是不是也跟着转?”
“啊……又回到刚才的样子!”
王葛放下了木板:“对。利用渠水的冲击之力,代替脚蹬、手摇,”她手指划往最右边的翻车位置,“最终回归于渠水。这样改良,仅翻车的主链在岸上,对木材的要求更高。”横于水中的卧式
木材,不仅要经得起久浸,还要抗住急水、石块的冲击。
邹娘子出主意:“风车也留着,风吹加上水冲,速度更快……不行,”她把自己说乐了,“若风向跟水流反着来,几个木就都转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