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不见杂,士卒们太阳刚刚升起就开始训练。
李跃忽然发现一件怪事,长矛步阵中,夹杂着很多短矛,只有长矛的一半,一丈左右(魏晋一丈2.412米)。
不,不应该叫短矛,而是长枪。
枪更为锋利,增加了
甲能力。
铁枪在战国时就已经出现,名为“鋋”,不过只是作为守城武器,方便城厮杀,野战还是三丈的长矛为主。
汉代出现了矛较短,较矛更为节省金属而更实用的铁枪。
到了魏晋十六国,连年大战,到处都在打仗,各种装备都不断改良之中,长矛不适应复杂的地形,如林地、山岭等。
尤其对付骑兵,你摆好架势,但聪明的骑将会绕着大阵转,密集的长矛阵列转弯都困难。
诸葛武侯在蜀中就曾改良过长矛,一种是两丈长的木柄枪,一种是二丈五尺长的竹柄枪。
比长矛短一些,却没有王猛弄的这么短。
“阵所实用者,莫若鋋也,折转灵活,便于刺杀,节省将士体力!”王猛在一旁解释。
古典战场,骑兵没有马鞍、马镫,也不像现在这么普遍,两边摆好阵列,堂堂正正的厮杀,长矛当然更为合适。
但时代已经变了,战场上从来都是无所不用其极。
很多时候,敌不会给你摆好阵势的时间,或者,你列好阵势,别
掉
就走了。
加上梁国的敌基本是夷狄,擅骑兵,因此长矛的价值越来越小。
“此物倒是适合与燕厮杀!”李跃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自然能看出此物的价值。
而长枪长槊也是后战场的一大趋势。
王猛带来的惊喜不止长枪,走到另外一军前,“殿下请看。”
lt;dv style=quot;text-lgn:center;quot;gt;
lt;scrptgt;red_x();lt;/scrptgt;【回家的路:WwW.ltxsFB.com 收藏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