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子阿姨,可口可乐现在进入中国的只是可乐品牌,我想生产柠檬味和桔子味的汽水。」
「柠檬味和桔子味的汽水?东旭君,你这是又要先占坑吗?」三井雅子想到了ELLE的事情,以为杨东旭又想先注册可口可乐公司的其他品牌了。
杨东旭知道三井雅子想歪了,连忙说道:「雅子阿姨,这回不是占坑。可口可乐是生产饮料的,我怎么可能再去注册和可口可乐公司一样商标的品牌呢。这回我是想实干的。趁着可口可乐公司的其他品牌还没有进入中国,而中国的饮料市场还没有到爆发期,所以想先布局,为未来的市场抢得一丝先机。」
「东旭君,雅子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起,请东旭君带雅子一起吧。」
杨东旭有些不解地看着三井雅子道:「为什么?雅子阿姨要是想办一家饮料企业,完全可以自己投资,我想凭雅子阿姨的财力和关系,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都可以投资一家饮料公司的。」
三井雅子很真诚地说道:「因为雅子相信东旭君,东旭君敢和可口可乐打雷台,肯定有十足的把握,雅子没有。所以请东旭君带上雅子。」
「雅子阿姨,年后我准备去一趟上海,到时候我再联系雅子阿姨吧。」
「东旭君,我想问一问,为什么你要把饮料公司建在上海,而不是北京或者你的家乡?」
「上海是中国新时代的标杆,上海人比北京人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我才想把新公司办在上海的,至于我的家乡,雅子也去过,实在是底子太差了。厂子办在那里,运输不方便,当地的消费能力更是严重不足。」
「东旭君,野菜加工厂那边你有什么想法,新工厂投产,我准备再多上两条生产线,把产能扩大两倍。东旭君觉得怎么样?」
「野菜生意近两年肯定有得赚。毕竟中日两国的物价水平差别太大了。过几年利润就会下来了,到时候我准备把股分撒了。」
「怎么,东旭君觉得过几年野菜生意就不行了?」
「那倒不是,雅子阿姨,野菜生意并没什么技术含量,我们现在利润丰厚,是因为占据了信息优势。不出两年,做野菜生意的公司肯定会多起来,利润还是会有,但肯定不会像我们现在这样投资下去,一年就能连本带利赚回来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要办其他公司,这边就只能放弃了。雅子阿姨要是继续想干,完全可以干下去。你有三井家族做靠山,不用担心人力的事情,我不行啊。」
说了饮料公司和野菜生意的事情,三井雅子又问杨东旭漫画的事情,《龙珠》在日本大卖,杨东旭的收入也颇为丰厚,三井雅子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杨东旭不把这笔钱转回国内,而是留在日本的账户里。
「雅子阿姨,我想在日本设立一家公司,我在日本发行漫画所得收入就由这家公司打理,相关事情,年后我会去一趟日本,把事情办妥当。雅子阿姨,有什么要注意的,请雅子阿姨告诉我。」
三井雅子道:「在日本办公司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但未成年人要有监护人陪同才行。如果东旭君想到日本去办公司,请带上你的父亲或者母亲一起。相关事情我会帮东旭君办理的。」
「那就多谢雅子阿姨了。」杨东旭学着日本人对三井雅子鞠了个躬。三井雅子笑道:「看来东旭君对日本还是真的了解啊。」
* * * *
年初交钱入股的时候,大家都持观望态度,六七十户的杨家村,只有十八户人家入了股,其中只有两家出了两百块入了两股,其他人家都只出了一百块。到了年底分红,村民都惊呆了。大杨贸易一年赚了多少钱,村民们自然不知道,但是分红是知道的。因为村里有百分之十的股分,拿到了六千块钱。这些钱村民都有份,全村三百号人,平均每人能分二十块钱。一般人家都能拿到近一百块钱。
那些有百分之一股分的,就有六百块钱的分红,杨家有四万多块钱的收入。不患寡而患不均,没什么文化的村民们有意见了。别说其他村民,就是杨家本姓的,没入股的也大有人在,纷纷要求入股。这么一来,已经入股的人就不同意了。当初入股可没什么限制,谁要入股都可以,是你们不要不入股的,现在看到公司赚钱了就想入股,那怎么行。村民们都入股了,原来入股的人股分肯定要稀释,尝到了甜头的先入股者肯定不愿意自己的股分被稀释。
红眼病什么时候什么人群都会有。杨东旭接到家里的消息一点也不觉得意外。放寒假后,杨东旭便在武爱兵的陪同下回了老家。看着村里矛盾加剧,杨如西问儿子怎么办,现在整个村子都知道杨家赚了「大钱」,都眼睁睁看着杨家呢。大家都知道,大杨公司其实是杨家说了算的,毕竟杨家占了七成股分。要是不让村民入股,就得罪一个村子的人了。
「我准备以现在的大杨公司为基础,设立分公司,村民们要是愿意,可以入股分公司。先成立一个蔬菜分公司和一个家具分公司。」
杨如西听儿子说要一下子成立两个分公司,其中一个还是家具公司,立刻说道:「旭子,蔬菜公司我好理解,就是种地,这家具公司怎么弄?我们村里只有一个老木匠啊。」
蔬菜公司和家具公司并不是杨东旭用来赚钱的,而是用来帮助家乡农民一起富裕的。家乡农民都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本钱,种菜做家具相对来说不用什么文化,有人带头就行。投资成本相对来说也小,就算失败了,大家也都能接受。
山东已经有人搞了冬暖棚种蔬菜,杨东旭准备在杨家村搞这个。而且他可以搞到更好的暖棚材料,更好的种植种类,把家乡打造成这个时代的蔬菜基地。至于家具厂,杨东旭决定做床垫,这个国内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的领域,谁先进入肯定能赚得盆满钵满。
要成立大杨蔬菜公司和大杨家具公司的消息传出之后,在河口镇都传疯了。成立这两个公司本是为了大杨村村农共同富裕的,其他村村民知道后都跑来大杨村询问,也想加入这两个新公司。
一直在默默关注杨家的陈为民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刻约了杨东旭见面。小年夜,普通农家人都在忙着准备过年呢,杨东旭一早就被区里派来小车接走了。村民们见了都奔走相告,小秀才不得了啊,区里的大领导直接派车来接了。这一刻,离家一年多的杨东旭在大杨村有了极高的威望。
国家要推进撤地建市,陈为民盯上了未来的市长宝座,要成为新建市第一任市长,陈为民必需要有让上面关注的成绩。帅先在全区推行分田到户算一个,可陈为民还想要有更多的闪光点,大杨村要成立新公司的事情让他眼前一亮。或许这就是他的另一个成绩。
因为杨东旭太小了,陈为民不可能在办公室里正式和杨东旭谈事情。杨东旭到区里后,正接去了陈为民的住处。中午吃饭时间,陈为民回住处和杨东旭见了面。两人没有啰嗦,直奔主题。
「东旭,你们村要新办蔬菜公司和家具公司,具体什么规模?」
「陈叔,村里起动资金还是很少的,规模不会很大。家具公司方面还没有具体的计划,蔬菜公司方面,我是想从杨家村搞起来,在河口镇行成一个上规模的蔬菜基地,只是有些方面还不少困难。」
陈为民就是想把杨家村的蔬菜公司搞大,做成一个蔬菜基地,只有规模够大,他身上的政绩才能亮眼,杨东旭也有这个想法,两人立刻深入交谈起来。陈为民道:「蔬菜基地如果发展起来,能带动当地大批农村人口致富,是个好项目,区里会支持的。东旭,大杨村那边有什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