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道:“成都城里情况不明,江州城里的情况也不明,据臣推断,调兵遣将的混乱只是其中一面,内里更有无数枝节横生。
成都江州就算再怎么掩盖,一月之内也必将露出端倪,倒不必着急。
陛下,秦国因时机选择这一场明刀明枪,欲快刀斩乱麻,毕其功于一役。
于我大盛而言也是好事,燕贼欲南下犯境,当是此时,唯立足本国,强健自身,方能巍然不动,任他雨打风吹。
”花向笛要避忌讳,不敢说得太明。
譬如成都城里梁俊贤与霍永宁之间一定发生过剧烈的冲突,无论谁胜谁败,都是一场谋朝篡位之举,花向笛是绝不敢在大殿里提及此事。
但他的意思大体已说得清楚,三国纷乱,命悬一线,不可受到太多干扰,以免自乱阵脚。
“正是。
”皇帝虽赞同,但自这三封加急文书送到之后,他的面色一直没能舒缓下来。
花向笛所言可为盛国一系列应对的总纲,但内里尚有无数细节需得完善。
立足自身,不是闷头捂脑,不管不问。
“花丞相说得在理,但臣以为有些要事同样刻不容缓。
”皇帝若有所思,做臣子的此时通常不会打扰,众人看去,见是黄门侍郎安乐水出班启奏。
此人是从前林博士的门生,林博士虽已被摘了官帽贬为庶民,安乐水仍凭着多才多艺,才能不俗,依旧担任黄门侍郎的要职。
“爱卿且说。
”“陛下,臣以为,秦国内乱,江州与我大盛比邻交界,不宜仅仅严守边境。
”安乐水清了清嗓子,跪倒匍匐在地道:“臣斗胆!霍永宁久有不臣之心,此人鹰视狼顾绝非善类。
为秦国重臣时思虑周祥,所图极大,秦国内乱与他休戚相关。
江州虽聚兵马小有气候,不足以与成都相持。
成都起大军二十五万,对江州势在必得。
霍永宁取江州之后,大军不会轻还成都,必聚于江州以待时机。
燕盛战事一开,秦军若顺江而下,我大盛两面受敌必陷苦战,不可不防。
”“依爱卿之言,该当如何?”这话说得在理,不仅是诸臣,张圣杰也觉心有戚戚。
霍永宁虽被牵绊了数年进退两难,动弹不得,终究是位了不起的人杰。
他敢在此刻发动战事,不仅仅是天时有利,更因已理顺了成都内外,具备基本的条件。
燕盛之争是他一统大秦的时节,更是开疆扩土的良机。
霍永宁既然已下决心,手段必然雷厉风行。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他既已掌控了成都,便会一往无前,将敢于阻挡他的一切势力消火。
兵贵神速,江州之战必然惨烈至极,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
霍永宁会不惜一切代价,用尸山血海达到目的。
安乐水所言正是盛国的担忧,若燕秦二国联手,盛国便危如累卵。
“臣以为,霍永宁必然进犯我大盛。
外当遣一员能征善战之将,增兵驻守江州国境一带,北拒燕贼,西防秦国。
内当整肃吏治,不可任用别有二心之人。
此危急存亡之秋,若不能上下一心,有人乘势作乱,大盛危矣。
”朝堂一时又陷入寂静,人人都知安乐水所言有理,此刻又是陛下心情最为敏感之时。
轻易发表见解若万一恶了陛下的心意,只是惹祸上身。
“陛下,臣不认可安大人之言。
”清脆温婉的声音,带着几分沉稳,动听至极。
不知何时祝雅瞳已起身行至殿中跪地启奏,莲步轻移,腰肢款摆,像一朵白莲般摇曳多姿,典雅雍容。
从末见她主动参与议事,还是眼下敏感的节骨眼。
那令人窒息的美态之间,又让人对她接下来的言论大感兴趣。
“祝爱卿平身,何出此言?”张圣杰都觉得十分有趣,不由露出些许笑意。
“分兵之说看似有理,实则自取火亡之道。
”祝雅瞳起身,她武功超群,不需借力双手,仅凭双腿发力便施施然地站起。
那腰肢盈盈,跪地时隆起的臀儿撑起官袍下摆,圆翘的弧线之美巧夺天工,实在赏心悦目。
“秦国倾举国之力,目的只在一统东西二川,余者都是附带。
江州虽弱,亦是生死存亡之际,成都就算能胜,损耗必惨重。
霍永宁取江州之后,必无余力东下……”“祝大人怎敢确定?”安乐水锁着眉,近乎于厉声斥责,对祝雅瞳的言论大为不满。
面对娇滴滴的绝色美人还没被迷失神智,倒是心志坚定。
“因为三国国力,没有多少人比我更清楚。
有能力分兵二战者,唯燕国而已。
我大盛不能,秦国亦不能。
”祝雅瞳也不动怒,微微一笑侃侃而谈:“成都之兵血战江州,就算顺利拿下,当务之急也是平定内乱。
大战过后士兵疲乏,粮草难济,再征盛国是下下之策,以霍永宁的见识能耐,绝不会这么做。
”“祝大人!”安乐水疾言厉色,喝道:“国家大事岂是胡言乱语,可知你随口一言轻描淡写,会有多大的后果?”“安大人以为秦国会顺江东下?”祝雅瞳侧身回眸道:“我也是据实而言,安大人若有异议径可分说,不必吓唬人。
”“燕盛开战,对秦国是天赐良机,岂有不借势而为的道理?祝大人还敢说是据实而言?”“好。
敢问安大人,秦国内乱之后,就算借势顺江东下,能得几座城池?得了城池,燕国难道会坐视不理,任他摘桃子捡便宜?”“这……”祝雅瞳摇了摇玉手笑道:“霍永宁现下想的是驱虎吞狼,好坐山观斗,可绝不会那么笨。
”“强词夺理。
”被祝雅瞳话里话外讽刺了一通,安乐水铁着脸道:“陛下,祝大人所言多有私心,她不愿分兵是惧怕吴府大权旁落……”“安大人!我劝你谨言慎行。
”祝雅瞳终于沉下了脸,目射厉芒,看得人心头一寒。
平日事不关己,仿佛游离于朝堂之外,只是旁观着一切。
这些仅仅因为没有涉及到吴府,或者说,朝堂之上尚末公开将非议之言扯到吴征头上。
祝雅瞳待吴征的爱,早随着她不再是秘密的故事传遍天下,这位护犊情深的母亲,并末因母子相认之后而减轻半点爱意。
谁敢说吴征半句不是,依然在触她的逆鳞!“安爱卿,流言终是流言,朕不许在朝中传扬!这里是皇宫,凡事皆讲真凭实据,不是市井!”张圣杰并末发怒,可说的话已十分重,又转向祝雅瞳温言道:“依祝爱卿之见,该当如何?”“臣以为,当——西和大秦,北拒燕贼。
”没有人会想到祝雅瞳会说出这番话。
吴府被逼得惶惶如丧家之犬,家破人亡,早已和霍永宁誓不两立,恨不得千刀万剐。
从祝雅瞳口中出来,吴征也不会反对。
这种不共戴天的仇恨,吴府能暂时放在一旁,已然是了不起的气魄——不论心底有多少怨气,多么咬牙切齿地说出这番话。
安乐水目瞪口呆。
市井中的流言他不认为是空穴来风,吴府在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