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门就傻了眼。
这个傍晚在慧慧家经历的情景又将成为她永生的记忆。
但是她老人家看见文景只是有点儿惊讶,不仅没有显出任何惊喜,那原本红肿的眼眶里又溢出股清泪。
炕桌上已经摆好的饭菜、碗筷,谁也没有动一下。
如同祭场。
灶膛里有股柴烟随着文景往回拽门的声响,突地一抖,不往烟筒里钻,反迎着文景闯到了屋中。
呛得文景直咳嗽。
慧慧娘眼盯着那散开的轻烟,就势痛哭起来。
“一准是殁了。
这不,有应验呢。
她看见好朋友文景来了,就跟着她进来了。
”残疾人五音不全的口音与哭声的凄凉加重了屋内那沉闷、悲怆、无奈和绝望的气氛。
文景毛发倒竖、双手冰凉,一句话也说不出口。
慧慧的爹光着脚蹲在地下,背靠着躺柜作为支撑,不停地酗烟。
慧慧的弟弟慧生则木偶似地立在他爹身旁,双眼失神地一动不动。
他的光脚旁边放着一堆凌乱的东西:两双沾了河泥的男人的千层底儿布鞋。
一双沾了蒲草草屑的女凉鞋、一件女兵式军绿上衣。
”文景脑子里只剩了这个结论。
除此一片空白。
她口干舌燥无话可说。
胸口憋闷,却又哭不出来。
她从来都没有体验过这一种泰山殛顶般的灾难。
解开怀奶了孩子。
就对她娘比划说要去聋奶奶家拿些东西。
”文景的娘一边垂泪一边对文景诉说。
“可是,好几个时辰都不见她转回来。
她娘不放心跑到聋奶奶家问询。
聋奶奶本就老糊涂了,又在睡午觉,说没发觉慧慧来过。
两个聋子比划半天,屋里屋外寻觅半天,在院旮旯发现一堆烧成灰的信纸。
她娘拨弄那纸灰,还有些温度,就断定她没走远。
急忙跑到村外寻回拔猪草的她爹。
老汉顺路到学校又喊上她弟弟。
两个人抄两条近路,穿过一片苇地寻到滹沱河上,不见人影儿。
走到个波浪急处,在蒲草岸边放着慧慧的鞋和衣裳。
下水打捞半天,毫无踪影……”
痛怜的眼泪象泉水一般涌了出来。
尤其是两个男子汉的嚎啕,如同海啸山崩,江河横溢。
让斜阳无辉,天地改色。
只觉得摧肝裂胆地痛楚。
直到炕角儿那娃娃也大哭起来,一家人的痛哭才变成能够抑制的断断续续的抽噎。
“都是我害了你娘!可怜她没过二十三岁的生日。
”
我就闹不清她是想咋哩。
同样的白天黑夜,同样的一年四季,吴庄的女娃们都能活,就活不下个她?跳哒得划界限呀、革命化呀,最终落下个甚名声?”慧慧的爹说。
老汉一脸晦气。
我姐姐只顾她自己!”
慧慧的爹便咬牙切齿咒骂那不肯承担责任的畜生。
就便拜托文景和她娘给打问个肯要女婴的人家。
他说找不到肯收留的,就将女婴放到十字路口。
任谁抱去。
他看见这娃娃就闹心。
一低头,泪珠便叭哒叭哒滴到孩子的脸上。
那女娃便将小嘴儿就过来,吮吸那泪珠。
这一动作,激发了文景的母性情怀,乳房立即鼓胀起来。
她解开衣襟就奶开了孩子。
这孩子也不认生,小腮帮子一鼓一扁地吮吸起来。
看来一家子为寻找她娘,全然忘记了她的饥饿。
文景摸摸孩子的小脚小手,就如同触摸慧慧一般,有一种久别重逢的亲切感。
控制不住的眼泪又哗然涌出。
突然看到孩子的袖筒里露出一段白纸条,文景小心取出展开来看,上面写道:
活着已找不到任何意义。
多余的话就不说了。
只有这无辜的小生命是唯一的牵挂。
你若奶水充足,就收留了她。
全当你的女儿。
如有困难,拜托替她寻个缺子爱女的忠厚人家。
遗书从文景手里传到慧慧爹手里,再传到慧生的手里。
怎样处置这孩子的痛苦,不亚于她娘自寻短见给全家带来的痛苦。
看罢那字条,两个男人:孩子的姥爷、舅舅,都没有表态。
他们安安静静地、麻木不仁地等着,希望文景能说出个万全之策。
这孩子已经一个下午没有吃奶了。
于是,文景这两个奶头又没有空闲了。
刚刚摘下春怀的儿子海涵,又接上了慧慧的女儿。
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甘甜的乳汁。
人们歌颂的老黄牛的精神,此刻正成为陆文景的真实写照。
慧慧到底被滹沱河裹挟到哪里了呢?慧慧娘、文景、文景娘三个女人一再鼓励慧慧爹和她弟弟沿着河下游追寻。
虽说在慧慧跳河的那天,滹沱河上游有大雨,河水陡涨,波涛汹涌。
但她们就不信得不到一些发丝、发卡或者一只袜子什幺的线索。
第二天,父子俩老的背了麻绳、少的扛了搂耙,没奈何又沿着河下游追寻了七、八里路,一无所获。
老的是勤劳节俭、锱铢必较的庄稼人;少的是一心恋书、成绩优秀的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