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路风流色改版】(12)
作者:hn
2025/07/05发表于:第一会所
是否首发:是
字数:10860字
第十二章 奇风异俗
醒来已是傍晚,夕阳挂在了山峰之上,天边极为绚烂多彩。www.LtXsfB?¢○㎡ .com发布页LtXsfB点¢○㎡侯卫东来到一楼,打开电灯,将办公室和会议室扫了一遍。
刚刚打扫净,就看到高长江和习昭勇从外面走了进来。
高长江道:“今天早上的案子得
彩,派出所从窝点中居然发现了毒品。县里管政法的副县长和公安局长都到了青林镇,顺藤摸瓜,将流窜到本地的一个贩毒团伙打掉了。”
侯卫东没想到竟然无意中获大案,习昭勇更是兴奋:“这伙
在江苏被警方追得紧了,竟然千里迢迢躲到青林山避风
。没想到在
沟里翻了船,被我们青林镇派出所抓住了。”
“这次派出所立了功,军功章有侯卫东的一半。”高长江对侯卫东挑起了大拇指,“今天晚上到我家里吃饭,我家那位手艺还可以,咱俩喝点小酒,庆祝庆祝。”
三出来,习昭勇径自回家,侯卫东跟在高长江后面,走了很远才进到一个农家院里。
屋里迎出来一个身材姣好的,笑盈盈地跟侯卫东打招呼:“你就是侯大学吧?”
侯卫东点了点,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位三十出
的
。 高乡长的话里带着炫耀:“这是我老婆巧莲,你叫婶子吧。”
侯卫东恭敬地说道:“婶子你好,我是侯卫东,冒昧过来,打扰了。” “快进屋吧,菜都炒好了,我去拿酒。”步伐轻盈地去了厨房。
屋子中间的方桌上摆满了下酒菜,两落座,巧莲端进来一盆金黄色的酒。 侯卫东看到那盆酒至少有两斤,吃惊地道:“我们俩喝这么多?”
高长江呵呵笑道:“在基层工作,不喝酒怎么行?今天侯大学很勇敢,立了大功,我们应该好好喝一杯。”他倒上一大杯,又道:“这是我花了一百多块钱泡的药酒,祖传的方子,滋壮阳。你到了上青林乡,我还没有给你接风,今天算是接风酒了。”
话说到这个地步,看着粗壮的上青林酒杯,侯卫东也只能硬着皮接招。 高长江也是爽快
,对老婆说道:“巧莲,侯大学是贵客,你也坐下来陪他喝几杯。”
巧莲嫣然一笑,又拿过来一只酒杯,然后坐在侯卫东旁边的凳子上,将桌上的
酒杯倒满了药酒。
三推杯换盏,一边吃菜一边聊天。
高长江名为工作组的组长,但是工作组成员都属于各个部门,各有各的事,各有各的科室领导。他这个组长徒有虚名,工作组成员表面上对他很客气,心里其实都没把他当回事儿。
高长江毕竟当乡长多年,自从去年被彻底边缘化后,心底的失落感只有自己知道。目前,工作组只有侯卫东这个外来户是真心实意地听从高长江安排,小伙子一表才,又是大学生,能力强,听话又懂事儿,这让高长江对侯卫东很满意,把他真正当成了自己
。
高长江很健谈,对侯卫东讲起了青林山的历史。
“这座青林山,山势险峻,古代很多落为寇的盗匪常在这里占山为王,八路军也在这里建过根据地。村里有很多年轻
参军,后来走出大山南征北战,出过几个开国名将。所以,这里也是革命老区,受到政府的特殊照顾。”
“因为偏僻闭塞,这里便跟山外的世界有很多不同。比如说,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包括文革,都没波及到这里。大伙习惯关起门过自己的子,不想接受外面的新生事物。当年大炼钢铁之时,沙州各地都上山砍大树。当青林山下的公社
部带着民兵们准备到山上来伐木时,山上的村民全体动员,数千男
老幼,拿着锄
、扁担、大砍刀,还有打猎的老铳,悍然与山下的官员民兵对抗。” “青林山敢公然对抗政府,可是县里和公社的
部对山上彪悍的村民颇有些顾忌,到底没敢强行将森林砍掉,青林山就有一片在沙州市保存最完好的森林,还有一些参天古树。”
“可是这里穷啊,因为是山地,不适合耕种,粮食产量低,每年要靠政府救济。其实满山都是宝,这里的茶叶,菌菇等山珍,还有飞禽走兽……对了,还有煤炭、石,都能换钱。可惜
通不便,不然的话,哪怕发展旅游,都能让这里富起来。”
一盆酒喝完,高长江五十多岁的,酒量不逊侯卫东,巧莲因为斟酒布菜喝得最少。最新发布地址www.<xsdz.xyz
侯卫东看天色已晚,就想告辞。
高长江却谈兴正浓,不放他走,吩咐巧莲再去倒一盆酒。
巧莲又倒了半盆酒回来,娇滴滴地说道:“舅舅,喝完这半盆就差不多了,你这岁数还是要注意身体。”
侯卫东以为自己听错了,吃惊地问道:“她喊你舅舅?”
高长江呵呵一笑:“巧莲是我姐家的三闺,从小在我家长大,喊舅舅顺
了,结了婚也没改过来。”
侯卫东的脑袋好像短路了,半天没反应过来,奇怪地问道:“婚姻法规定三代近亲不能结婚,你们还差着辈分,领结婚证的时候顺利吗?”
“我们没领结婚证。地址发、布邮箱 Līx_SBǎ@GMAIL.cOM”高长江随后解释,“上青林这边比较偏僻,很多法规和制度在这里执行不了。就拿结婚来说,只要办了婚礼就算结婚了,没听说谁领结婚证。”
“那你跟外甥结婚,你姐同意吗,别
也都不反对?”侯卫东摸了摸脑袋,不好意思地问道:“还有,你俩结婚后,见了你姐怎么称呼呀?”
侯卫东满脸好奇的样子把高长江逗笑了,他耐心地回答:“青林山有很多风俗,外面都理解不了。像我这种娶了自己外甥
的,很常见,毕竟不同姓。至于你说的称呼问题,这里以男
为主,
嫁
随
嫁狗随狗。我娶了我姐的
儿,还喊姐啊;巧莲就不能再喊妈了,跟着我也喊姐。
儿成了弟媳
,我姐对巧莲也得平辈相待。”
巧莲笑道:“婚礼那天改,我妈听我喊她‘姐’,答应得很痛快;我爸听我喊他‘姐夫’时,可是楞了好半天没反应过来。”
高长江神秘兮兮地对侯卫东道:“听老辈代代相传,说最早来到青林山的是一对逃难的母子。当时天灾
祸民不聊生,都到了
吃
的地步。少年十三四岁,他娘还不到三十岁,躲进这
山老林中,有山
有泉水,可以打猎采摘,便在这里安家了。”
“古代成家早,少年该结婚了,可这里没别的
。他娘也正是如狼似虎的年纪,想改嫁也没别的男
,母子俩索
做了夫妻,生儿育
。十几年后,
绝经,他们的
儿也长大了,男
又娶了自己
儿,继续繁衍后代。再往后,别说叔嫂、母婿和公媳,就连叔侄、姨甥,甚至兄妹、姐弟、父
、母子,只要两厢
愿都可以另立门户……这家
的后代开枝散叶,慢慢形成了村落。” 侯卫东目瞪
呆,高长江瞅了他一眼,悠然说道:“跟我们的老祖宗相比,你还觉得我这个舅舅娶外甥
,稀奇吗?”
巧莲在旁边道:“这种婚俗毕竟太出格,政府几次在青林山开展移风易俗运动,现在这种事少多了,就算有,也都不敢明着来。这些年,只有尖山村王家发生的那些事挺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