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道桎梏的这几位老先生未必能主动想到,但是一经提出,略一思考,他们当然就明白这所谓“经济特区”的价值。
边贸亦是最赚钱,不知道多少商甘冒奇险,往来
易,便是为了赚这百倍的利润。
如果经济特区建设成功,显然就能够滚雪球一般建立起一个自由的易区,这里会不断的吸引各地商
前来,最后成为一个庞大的吸血怪物。
在这里收获的利润,虽然未必能如叶行远吹嘘的那样足供三边,但那也绝对是个天文数字。
至少,可以说是成为贫瘠北方的新经济亮点——光这一点,就由不得欧阳圃不支持。当然他也可以考虑其它设点位置,但经过通盘考虑,居然发现琼关县至少在北方是个最合适的地方。
闽党、浙党拿出来陪绑的东北三之地,虽然亦是自发形成的互市,但这里的地理
位置远不如琼关,货物的线路只有一条,易的内容也甚为单一。
更严重的是如今东北妖族蠢蠢欲动,准备立国,随时会有一场持续大规模的战争。这与琼关这地方不一样,虽然打也有可能打,但是绝不会大打,而一旦互市建立完善之后,甚至小打的危险都能消弭许多。
相应的又必然为三边省下许多经费,这也是不得不纳考量的问题。
当然,从全国的角度来看,闽浙、江南的几处港也很适合作为特区进行建设。但这是北方士绅不愿意看到的,这必然导致南北的进一步不平衡,所以他们拼死都会抵制。
而作为江南一系代表的严首辅等,他们更重视教化的作用,特区虽好,但不能坏了民风,江南读书风气才是他们立身之本,但要是将特区让给闽浙,他们又都不愿意。
这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提案与反对意见,每个都被身后的利益推动着,身不由己的提出自己的需求。
至于特区到底是否符合圣之教,反而没有
认真的去考虑——或者说考虑之后,决定先闭
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