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具有温和特牲的人们都描写成
尼克松道德毁灭的产物。奎恩特是一个无情的自然环境掠夺者。(我们不可忽视这,
他下钩去捕捉即将出生的海豚。)这座城市中的主要市政官员在—桩土地买卖中把自
己出卖给了反政府组织。布鲁迪的妻子艾伦渴望得到性满足,也渴望引起丈夫对自
己的重视,可布鲁迪却被会失去工作的烦恼折磨着。胡彼,这个自高自大的名牌大
学的鱼类专家趁机给了布鲁迪的妻子所需要的一切。斯皮尔伯格对这作品中的人物
都不喜欢。他说:“这里惟一可爱的角色就是大鲨鱼,它是一个吞食废物的机器,
他把所有没用的家伙都吃下肚去。”来自一个残破家庭的斯皮尔伯格,一个全家惟
一的男人,他最不喜欢胡波这个人物,他把他看作一个女哩女气、与人通奸的小人
物,他认为这个小人物与自己一样爱虚荣。本切利已经写完了电影剧本,他不同意
斯皮尔伯格的看法。
扎纽克、布朗为这事所引起的冲突感到烦恼,因此他们恨不得马上摆脱《大白
鲨》。当他们同纪录片制片人被特·基姆贝尔相见时,他已拍过纪录片《蓝色水域
白色死亡》(B露e Water White Death),它真实详尽地展示出了拍摄鲨鱼的危险。
他给了《大白鲨》很重要的指导。由于扎纽克和布朗正被《大白鲨》搞得狼狈不堪,
他们劝说彼特去买它的版权。幸运的是,由于片属类型的问题,他还是婉言谢绝了
这个建议。
扎纽克、布朗这对搭档召集斯皮尔伯格等人为该片最后的取舍问题开了一个会。
会上他们穿着很显眼的《大白鲨》T恤杉,他们这样做的用意是在提醒斯皮尔伯格最
初的承诺。西德尼·辛伯格也劝斯皮尔伯格去拍它,因为“注视天空”还没有剧本。
最后,斯皮尔伯格接受了这部片子。这宗生意给了他极高的收入,将近2。5%
的纯利,扎纽克和布朗占40%,本切利占10%。这以后没再经过太多的考虑,1973
年6月21日的协议书告诉了大家:《大白鲨》已经有了位导演。
斯皮尔伯格没有意识到这件事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达瑞尔·扎纽克已经推
翻了扎纽克和布朗在福克斯公司时所受的处理。福克斯公司认为开除他们的处罚也
的确太过份。为了重新回到他们自己从前的行列中,他们私下同意再也不做任何违
背公司决定的事。就像鲍伯·伍德沃德形容的那样,“忠诚是他们的错误所在?他
们甚至拒绝单独发表任何评论。如果一个人打算回答新闻记者的问题,另一个必须
在场,即便是通过电话回答也要如此。他们简直像,对老夫妻在回答问题时一唱一
和。”
这个时候,哥伦比亚公司的联合董事会,这个好莱坞员没钱又最麻烦的制片公
司在最不显眼又最诡计多端还颇有手腕的代理人雷。斯达克的促动下成立了。大卫
·伯格曼后来成了新的公司主持入。这位从前的代理人是好莱坞的一位大冒险家。
他是1973年夏接手这个董事会的。在3年之间,他使哥伦比亚公司扭亏为赢。伯格曼
的第一个行动就是与很多老朋友、老客户签定一系列能带来利润的合同。麦克和朱
丽姬·菲利普斯也与他签了一份2片合同。这两个片子都是谢拉德创作的:一部是斯
考塞斯导的《出租汽车司机》,另一部是《注视天外》。由于《大白鲨》的剧本尚
未出笼,斯皮尔伯格也同他们签了合同。
《横冲直撞》的剪辑整整进行了一个夏天,斯皮尔伯格对实际工作日仅比原计
划超出5天以及拍摄费用与预算的250万基本相符的结果感到满意。起初斯皮尔伯格
对这部片子充满激情,他说:“我想假如让我重拍的话,我也不会有所政变。”但
后来几年中,他在许多方面否定了它,比如:过于机械、没有激情、人物性格有些
不着边际等等。
环球公司已经答应,如果9月10日前,这片子被获准发行,它将于11月的一个周
末在感恩节时上映。斯皮尔伯格把它交给了制片厂,可当制片厂的头头们看完样片
后都断定,它必定要失败。理查德·扎纽克开车来到棕榈泉把它放给父母看。达瑞
尔也认为它不怎么样。戈德·哈温也以为如此,他认为这片子“太严肃、太强硬、
太刻板。”
这部电影与同时期的富有喜剧色彩的悬念片《骗中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骗中骗》的结果比扎纽克和布朗所期望的好得多。他们让很善于充当摇钱树的乔治
·罗依·希尔替下了以前的导演、编剧大卫·伍得。希尔不仅是环球公司的签约导
演,更重要的是,他能激发起罗伯特·雷德福德和保尔·纽曼的自信心。他俩在该
片中担任以罗伯特·肖为首的两个黑帮中的骗子。希尔很有眼光地看准了这部片子。
伴随着影片压抑的故事背景,爱的气息重新洋溢在环球公司的拍摄场上,斯考特·
乔普林制作的拉格泰姆音乐和雷穗福德、纽曼联抉表演激发的热情,使这部影片散
发出令人陶醉的芳香。
为了减少由于《骗中骗》在圣诞节上映给《横冲直撞》所带来的损失,扎纽克
劝斯皮尔伯格把这部影片推到第2年4月份上演。环球公司的合同条款控制着影片的
广告,扎纽克说广告部门将给他们时间去做一些有效的促销活动,斯皮尔伯格不太
情愿地同意了。
扎纽克说:“最初影片的广告都是我们自己拍的。斯皮尔伯格也自己拍过其中
的一个。”他们拍的是一条伸向空旷的地平线之路,斯皮尔伯格后来把这个镜头用
进工《第三类接触》一片中。在路的中间是一辆警车,在前面的空地上,在中心线
周围散落着满地碎玻璃、手铐、一警察帽子、一把手枪、一支步枪和一个玩具小
熊,广告语充满矛盾的情感:“你并不是每天都能碰见这样的路。”
这些广告几乎不能幸免于新闻界的挑剔和3月份商业片的竞争,扎纽克坦白地说:
“我们的广告是不会被选用的。我们知道任何带有枪的广告内容都会遭到纽约城第
三大街东区公众的沮咒。然而,在百老汇,你却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枪,这真让我
们长见识。”
扎纽克、布朗带着斯皮尔伯格和他的《横冲直撞》来到嘎纳电影节。本切利也
在欧洲推销他的小说,因此这4人聚在一家饭店里又把本切利的《大白鲨》剧本仔细
琢磨了一遍。这时斯皮尔伯格恨不能马上就开始拍摄。本切利离开以后,这3人心情
沉重地思考着《大白鲨》所存在的问题,他们与作者之间的巨大分歧就像一道鸿沟
横在他们之间。当弗来德·菲尔德斯从好莱坞打来电话时,斯皮尔伯格还没入睡。
扎纽克把电话递给了他。
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