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化定睛看去亦是大吃一惊,但见从那陷阱中竟跳出无数毒虫蛇蝎、猛虎巨兽来。按理说此刻已是深冬天气,这些毒虫猛兽原应该蛰伏山中,不知何故聚在一处?更古怪的是这些毒虫猛兽对囚车中黄氏父子全都视若不见,只是扑向众士卒……
余化帐下士兵阵脚大乱,连连后退,冲得余化亦立足不稳。姜惑见时机已到,口中发出号令,当先杀出,手持战刀从天而降,直取余化,在他身后二百精兵随之掩杀而至。寄风一人留在高地,口中呼喝连声,那些毒虫猛兽自然来自于他异人族的召唤之术,所以才能伤敌不伤己。
待姜惑与二百精兵冲乱余化大军阵脚,浅白衣飘飘,右手提宝剑,左手绕红绫,翩然飘至那陷阱前,红绫挥舞如鞭卷飞几名四处逃窜的士兵,宝剑光华一闪,劈向囚车锁链,连砍几剑后已打开第一辆囚车,里面正是黄明,他也不及向浅道谢,抢过一柄大刀,又朝第二辆囚车砍去……余化见势不妙,拨马就走,姜惑深谙擒贼擒王之道,急追不舍,却被余化身边亲兵拼死挡住。
姜惑连斩十余人,魔性大起,挡者披靡,勇不可当。忽然遥见余化在十余步外口中默念咒法,已祭出“戮魂幡”,对着自己连招数下,无数道黑风平空卷来……
姜惑心知不妙,正要一股作气杀向余化,身边战士已倒下数十位。这二百精兵虽都是从黄氏家将中挑选的勇士,却难抵余化道法,而那些毒虫猛兽亦是个个筋软力疲,心惊胆散,四散而去。余化部属见状,精神齐齐大振,持刀抡枪反攻回来,眨眼间已将黄府兵将围在其中,姜惑虽然武勇过人,毕竟寡不敌众,纵能舍下身边战友不顾,一时也难以冲至余化身侧。
更有数百士兵朝囚车攻来,浅孤身只剑,黄明久困乏力,难以招架,几辆囚车重又落入重围。
山上的寄风面色苍白,连声呼哨,奈何他召来大群猛兽后已耗费大半功力,再也无力控制,眼见双方攻守易势,姜惑与二百精兵齐齐落入包围中,一咬牙亮出战刀,欲要冲入战阵中。
忽听空中传来一声长笑:“囚车里可是黄飞虎黄将军么?”声音清脆,仿如孩童。
黄飞虎在囚车中听到叫唤,应了一声。那人笑道:“黄将军无需惊慌,我奉西岐姜子牙丞相之令,特来救你。诸位快丢下兵器,可保不死。”
众人听到来人口气极大,又乍闻姜子牙之名,齐齐一怔,停下手来。
余化抬头望去,但见一皂衣道童从空中落下,头揪巾,虎龙纹袍,脚踏风火二轮,右手提金锋火尖枪,背负乾坤金圈,腰束浑天红绫……这道童装束虽然不凡,却是生得齿白唇红,顽皮可喜,竟不过是一个年纪十二、三岁的小孩子。
余化喝道:“你这孩子不知死活,战场拼杀之地岂容你随意来去?”
那道童一笑,学着余化口气道:“你这莽汉不知死活,也敢拦着小爷?”
余化大怒:“你是何人,竟敢口出狂言,且吃我余化一戟。”一拍座下火眼金睛兽,手摇方天画戟,朝道童冲去。
那道童不慌不忙,手中金锋火尖枪轻轻一摆,架住画戟:“你记好了,小爷姓李,名唤哪吒,你那破画戟有何滋味,不吃也罢。”言罢忽出几枪,杀得余化连连倒退。
哪吒占了上风,忽又收枪掩嘴道:“哎呀不好,丞相专门提醒我不可泄露身份,我却忘了。”枪尖遥余化:“你若答应不说小爷的名字,我就饶你一命,如此可好?”原来此时西岐毕竟未反大商,姜子牙虽派哪吒接应黄飞虎,仍恐朝歌借机发兵西岐,所以才特意提醒哪吒。
余化听哪吒言语间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气得哇哇大叫,再度冲上。奈何他武功难敌哪吒,几招内又被逼退回原处。
众人见哪吒虽然年幼,说话行事稚气未消,枪招却是法度森严,套路精熟,暗暗称奇。
余化觑空祭起“戮魂幡”,口中喝道:“下来。”对哪吒遥遥一招。
浅喜欢哪吒顽皮模样,连忙提醒他:“小心。”
谁知余化连招几下“戮魂幡”,哪吒却端立于风火轮上全然不动,一面对浅头示谢,口中还对余化调笑道:“小爷偏偏不下来,你又能拿我如何?”原来这哪吒本是陈塘关总兵李靖之子,衔玉而生,天赋异禀,幼逢无数奇遇,下搅龙潭,上闯天庭,最后被观音大士所收,乃是莲花化身,早无三魂六魄,“戮魂幡”对他全无效用。
余化气得发昏,运起全身功力,再拼力一招,数道黑气朝哪吒卷去。哪吒反倒不耐烦起来,探手凌空一抓,将“戮魂幡”收在手里,往怀中一放:“你还有多少宝贝,一并使出来吧。”
余化见失了“戮魂幡”,心知不妙,连忙催开金眼火睛兽欲走,哪吒嘻嘻一笑:“余将军慢走,待小爷送你些盘缠。”右手取一块金砖朝空一丢,正打在余化头上,余化大叫一声,口喷鲜血,伏鞍疾逃。
帐下士兵见主将受伤,齐齐随之而逃。哪吒大叫一声:“反正行迹已露,倒不如大杀一场,黄将军这就随我闯汜水关去吧。”催动风火轮,也不急于追赶残兵,只是不疾不徐跟着余化。
姜惑等人救出黄氏众将,率着二百士兵随余化败兵一路掩杀几十里,路上又与留守汜水关的三千将士汇合,一并冲至关前。
黄家将士见救出黄飞虎,士气冲天,更有哪吒、姜惑骁勇无敌,汜水关守将韩荣正摆宴庆功,哪料大军突袭而至,匆匆抵挡一阵溃兵而逃。
作者按:《神封英雄坛》原本根据某游戏公司的游戏背景设定,把涿鹿大战时间定为公元前4500年左右。而实际上根据考古学结合天文学进行考据,此次大战发生在距今约4000——5000年前,故此读者在阅读本文时,请根据具体内容与史实自行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