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道,小女子只为求胜,
手段自然无不用极。皇上既然输了,再找什么借口也是无用,反倒有失一国之君
的尊严。」
薛方仲忍无可忍,道:「巧芸,你太放肆了,怎么可以对皇上这么说话?」
秦王若有所思,举手阻止薛方仲,道:「你说的也有理。输即是输,狡辞强
辩确实于事无补。」
薛巧芸指指棋盘,道:「皇上,面对这棋盘,皇上的对手只是小女子而已。
若这是天下,对弈者是赵国,不管对方如何卑鄙无耻,一旦胜负已定,败者还能
找借口吗?」
秦王一击掌,道:「不错。这棋局虽小,但与争雄天下亦有相通之处。自古
只以胜负论英雄,朕输了棋局可重头再来,若与赵国之战败了,便再也无翻身余
地了。」
薛巧芸微笑道:「皇上圣明。」见秦王终于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薛巧芸也甚
为欢喜。这个皇上胸怀大度,极具英雄气概,但有时却过于方正了,总想以堂堂
正正之师击败对手,薛巧芸今日正好借弈棋一事来劝谏。
薛方仲看了薛巧芸一眼,这义女果然不凡,难怪能深得皇上信任,不过让一
女子参政,总不是件好事。
秦王对薛方仲道:「薛卿请坐。朕召你来就是为赵国之事,你先说说看。」
薛方仲道:「据细作密报,赵国已在暗中调动北疆、南线两大营兵马向西线
大营聚集,此举唯一可能就是准备进攻我大秦。这几年赵国政局稳定,由楚名棠
为首的朝中三大世家牢牢把持朝政,赵王已形同傀儡,且年事已高,恐怕命不久
矣。而塞外的胡蛮 十年前被郭怀大败后一蹶不振,如今又陷入内乱之中,南齐更
是软弱可欺,可以说赵国现在内无忧、外无患,三座大营可调集三十余万兵马全
力进攻我大秦。皇上,我大秦要及早做好防备啊。」
秦王道:「那我大秦可征集多少兵马?」
薛方仲道:「胡蛮无忧,那我大秦北疆大军也尽数可用,如此算起来也可征
集二十五万兵马。」
薛巧芸突然说道:「义父,孩儿有件事不知当问不当问?」
薛方仲心里嘀咕,当初认你为义女的是家里那婆娘,我可没答应过。口中却
道:「巧芸,什么事说吧。」
薛巧芸说道:「赵国调动大军一事义父不知从何处得知,可否经过确认?」
薛方仲脸色一变,冷冷道:「你这是何意,本帅难道是那种虚言惑众之人吗?」
薛巧芸轻笑道:「义父误会孩儿了。义父在大秦军中德高望重,孩儿向来十
分敬重,不过据孩儿所知,大赵各官道上平静如常,并无军队调动迹象,赵国大
军在本国境内应不会走那羊肠小道吧。因此孩儿有所疑惑,故想与义父探讨一番。」
秦王笑道:「薛卿不必过虑,朕让巧芸姑娘协助朕管理天机阁,这些情况都
是天机阁昨日呈来的。」
薛方仲心中震惊,天机阁是皇上一手组建的秘密组织,专门负责收集秦国和
其余三国的情报,从不让外人染指,薛巧芸居然连此事都参与了,看来皇上对她
的信任远超自己想象。他不由得暗暗担忧,日后此女若是进了宫,以她的性子必
不甘屈居于人下,皇上又对她如此信任,当今皇后之位可就难保了。倘若如此,
汉初吕氏之祸恐怕要在西秦重现了。
薛巧芸道:「义父,赵国调动北疆和南线大营兵马之事恐怕是从上京城得来
的吧。赵国太尉楚名棠是通过兵部下了不少调令,但小女子猜想这些命令根本就
未发至各大营,只是做给外人看的。确切地说,是做给我大秦在上京城的细作看
的。」
薛巧芸这番推论连秦王都尚 未知晓,此时一听,秦王忙问道:「巧芸,此事
何以见得?」
薛巧芸苦笑道:「皇上不觉得天机阁此次呈上来的情报少了许多吗?而赵国
大军却原地不动,两相对照,小女子推测定是那楚名棠炮制出这几份调令,就是
为了对付我大秦密探。如今看来,我大秦的密探恐怕已经损失不少了,小女子今
日一早便已下令,天机阁在赵国的密探暂停一切活动。义父,军中在赵国的密探
也折了不少吧?」
秦王见薛方仲沉默不语,知道薛巧芸所言非虚,他不想让薛方仲过于难堪,
便道:「薛卿,赵国兵马调动即使是假,楚名棠此举也绝非无的放矢,最终还是
为了日后进攻我大秦。传朕旨意,命大秦所属各部大军进入临战状态,官兵一律
不得归家探亲,随时听候兵部调遣。」
薛方仲闷声道:「臣领旨。」
秦王看了看这两个亲信之人,突然叹道:「朕即位之初,着实没有将赵国放
在眼里。赵国虽富裕,可赵王优柔寡断,朝中世家林立,君臣之间争斗不休。朕
只想将我大秦内部整治好后,便准备起兵一统天下。四年前朕派人联合南齐一同
攻赵,没想到先受阻于方令明,后又有楚名棠异军突起,全歼南齐近十万大军,
又命水师挥师西进,逼得我大秦不得不退兵。如今赵国三大世家沆瀣一气,楚名
棠牢牢把持赵国朝政,而方令信身为相国之尊,甘愿屈膝其下,真是咄咄怪事。」
薛方仲也摇头道:「这样一来,赵王形同虚设,可赵国反而上下一心,三军
军令畅通毫不受阻。仅这一点,我大秦就颇有不如。」
秦王明白他的意思,秦国几大世家已尽数被诛,可军中受这几家大恩的将领
却不少,虽迫于秦王和薛方仲之威不敢有异动,但仍有人与那些世家余孽藕断丝
连。只因这些人都手握兵权,没有真凭实据,秦王也不便贸然下手。
薛巧芸忽道:「小女子有一不情之请,还请皇上恩准。」
秦王笑道:「巧芸姑娘请讲。」
薛巧芸道:「小女子想亲自到赵国上京城一趟。」
秦王一听薛巧芸要去赵国,不由得一惊,毫不犹豫便道:「此事绝计不可。」
薛方仲却心中一动,此女留在大秦迟早是个祸害,难得她自己要离开,不如
顺水推舟,于是咳嗽一声道:「巧芸,你为何要去赵国?」
薛巧芸道:「皇上,义父,巧芸对赵国的认识只限于书面之上,而天机阁送
来的密报常有相互矛盾之处,实让人难做决断。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
殆。赵国如今强盛,我大秦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因此小女子想去上京城,
好对赵国有个更为细致的了解。」
秦王一挥手,道:「不必再说了,朕决不会答应的。」
薛巧芸毫不退缩,道:「巧芸也是大秦子民,为国出力有何不妥?大王以何
理由阻拦小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