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六章:丧心病狂
急令沈傲京还有任命李纲为兵部侍郎、召各路兵马勤王的诏令如何
拟,其实也是一件难题,若是借用玉玺,显然是不妥当的,让门下省承诏也有点儿犯禁。龙腾小说网 ltxs520.com毕竟大宋第一次出现监国的
况,皇上发了一份旨意过来也就什么都不管了,可是这礼制怎么安排,却还要再商量妥当。
最后还是选择了折中的办法,让礼部来承诏,再用上东宫的印章,这最后,才加盖玉玺。
一切准备妥当,立即命发往各地不提。
这赵桓从殿中下来,还是一副浑浑噩噩的样子,还没有适应过来这角色的转换,想回东宫去,却被拦住,请赵桓暂时在宫中安住,赵桓哪里敢?再加上这宫中到处都是赵佶的耳目,多有不便,便坚持要回东宫。
宫中只好为他准备好车驾,又将他送回去,赵桓的脚落到了东宫的门前,才总算是舒展了一气,随来的殿前卫恪守职责,已将整个东宫严密保护起来,今
不同往
,赵桓看到这些魁梧的羽林禁卫,心里才踏实了一些。
“恭贺殿下。”迎出来的是一个老太监,也是赵桓最亲近之,是东宫的掌事,叫开福,他也是刚刚听到的消息,想到太子终于监国,时局拨云见
,自然要来贺喜一番。
赵桓却是板着脸,训斥道:“何喜之有?你不要胡说。”
说罢,瞥了那些禁卫一眼,快速进了东宫,在一处偏殿里坐下歇息,叫斟了茶,赵恒才道:“把舍
叫来,本宫有事和他商量。”
所谓舍,就是东宫的属官,这太子舍
叫程振,与程江是同胞兄弟,否则那程江也不会如此受赵桓信任。只是比起程江来,程振的
子显得要恬然得多,虽然死心塌地地忠心太子,却再三请太子不要去滋事,小心供奉宫中,更不要招惹平西王。他的提议当然让赵桓不满意,因此从前许多事都不与他商量,而如今程江已经成了庶民,赵桓环顾四周,再难发现可以托付的
,这才与程振又亲近了几分。
程振是大儒出身,多少带有几分书卷气,虽然两鬓生出霜华,可是这时候,却表现出了出奇的淡然,他进了偏殿,朝赵桓行了个礼,赵桓朝他笑起来,道:“程舍不必多礼,坐下说话。”
程振颌首点,道:“恭贺殿下。”
赵桓这才露出喜色,道:“程舍也听说了?”
程振叹气,道:“是听说了,陛下……哎……”又是叹了
气,才道:“太子殿下,眼下当务之急,是坐镇京畿,既然如此,为什么太子不在宫中住下,反而回东宫来?”
赵桓道:“本宫怕有逞
舌之快,引起小
的猜忌。”他见程振纠缠于这个问题,心中怫然不悦,便道:“本宫其实力主议和,无奈满朝文武大多
主战,须知
真
朝发夕至,汴京五山水阻隔,哪里是
真
的对手?本宫心中甚是忧虑,程舍
怎么看?”
其实赵桓的意思,还是主和。以他的胆量,哪里敢去和真
去决战?他的父皇不敢,自己这做儿子的难道就敢?赵桓一辈子庸庸碌碌,本就不是什么有魄力的
,一想到一夜之间数十万
真
出现在城外,他便魂不附体,更不必说去决一死战了。
只是朝中无支持赵桓,赵桓才不敢提出这个主张,而这位东宫舍
程振就不同了,他曾历任过国子监司业,德高望重,若是他肯站出来提议,局面必然改观。
谁知程振虽然一心辅佐太子,听到赵桓说议和二字,脸色立即变得无比骇,厉声道:“殿下何出此言?
真,豺狼也,凶险狡诈,与禽兽无异。下官读了这么多书,从未听说过君子与禽兽媾和的事,殿下是储君,如今奉旨监国,更该以江山社稷为重,发愤图强,驱逐豺狼,岂能与贼私通?”
赵桓听了这话,立即就没了兴致,心里想,如是程江若在,本宫何必受他奚落?想着,赵恒脸上露出不悦之色,怫然道:“程舍教诲,本宫知道了,本宫现在乏了,你下去吧。”
程振见赵桓不悦的态度,只好下去。
赵桓脸色晴不定地坐在椅上,喝了
茶,对一边伺候的开福道:“这算什么监国?连一个舍
都不肯听从本宫的话,哼!”
开福笑吟吟地道:“殿下,这是因为您没有亲信之的缘故,若是程尚书还在,何至于如此?”
赵桓道:“这倒是真的,程江和李邦彦二若在,定然知道本宫的心意,无奈何父皇已经捋夺了他们的官职,令他们致仕,否则……”
开福犹豫了一下,笑嘻嘻地道:“如今是殿下监国,这里的事还不是殿下说了算?”
赵桓双眉沉下去,犹豫道:“父皇刚刚革了他们的职,现在再请他们回来,只怕很是不妥,到时候若是有借此攻讦,岂不是……”
开福与那程江关系莫逆,因此极力唆使道:“殿下,眼下国难在即,自然该尽其用,若是不用这二
,这满朝上下,都是平西王的党羽,有谁肯真心为殿下奔走的?”
赵桓立即想起在朝廷里那杨真和李纲二左一句平西王又一句平西王,心中也生出怒气,道:“你说的是,国难在即,自然该
尽其用,父皇既然将社稷和宗社的安危托付给了本宫,本宫难道就一点主也做不得?这样吧,你立即去奔走一下,寻个言官,许诺他一些好处,告诉他,给本宫上一道奏疏来,起复李邦彦和程江。”
开福应了。
赵桓像是松了气,便道:“去吧。”
………………………………………………………………………………………………………………………………………………………………
眼看就要过秋,汴京却是糟糟的,各种流言流传在街
巷尾,不少富户已经举家南走,原本还以为是歌舞升平,现在看来,连皇上都走了,自己还留着不是作死?
太子监国,没有弹冠相庆,倒是恐慌不断的蔓延,这时候,倒是有
想起了沈楞子的好来,沈楞子虽然
品差了那么一点,还经常做些莫名其妙的事,总是让大家心惊
跳,可是谁也不会忘记,那远从西夏传来的捷报,但凡这时候只要平西王在,时局也不至于
到这般地步。
朝中象也显现出来,有言官上疏,请太子起复李邦彦、程江二
,这奏疏刚刚递上去,立即引起轩然***,杨真当即反对,至于石英、周正等
,也都站出来。也有一些首鼠两端的,心里早已猜测这多半是太子的主意,眼下太子监国,岂不正是投机取巧的时候?便也有
支持,声称二
并无大过,值此国难的关
,何不起复二
,令二
将功补过,为国效力。
一连几,满朝都在相互攻讦,为了这件事,争得火热。最后赵桓站出来,一面安抚杨真等
说,这二
皆是罪臣,岂可起复?另一面却又道,不过本宫看他们颇有些才
,暂时启用,进东宫辟为太子舍
罢。
太子舍不过是七八品的小官,这般做,倒有些和稀泥的味道,却又让杨真等
一时寻不到漏
,又念及到这个时候把
力拿去争两个犯官,根本没有必要,因此最终选择了沉默。
程江、李邦彦的起复,却也让不少明白了赵恒的意思,就在起复的第二天,程江上疏,俱言
真
强盛,不可力敌,既然
真
已经取契丹
而代之,那么大宋就应该遵循祖制,按对付契丹
的办法去对付
真
。
这篇奏疏可谓是曲线救国的典范,恬不知耻的把祖制都搬了出来,意思是说大宋的先皇帝们既然可以屈身去向辽国求和赠送岁币,为什么现在反而不可以向金国议和呢?这是大宋的光荣传统,是坚定不移的